“捕食者”無人偵察機

“捕食者”無人偵察機

“捕食者”無人機是美軍首次裝備實用型合成孔徑雷達的無人偵察機。美國軍方於 1994 年 1 月 7 日開始研製。至 1996 年仍處於試驗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捕食者”無人偵察機
  • 載油量 :295 千克
  • 最大速度: 240 千米 / 小時
  • 實用升限: 7620 米
性能特點:,基本數據:,作戰運用 :,識別特徵:,型號,

性能特點:

①續航時間長,可提供 24 小時的連續戰場監視情報。
②操作簡單,便於運輸,維修性好。整套系統可用 5 架 C-130 或 2 架 C-141 運輸機運輸,到達目的地 6 小時後可開展工作。
③隱身效果好,生存能力強。其雷達截面積僅為1平方米,加上雷達波材料後其信號特徵可減少到 0.1 平方米。另外,當它在 300 米的高度上飛行時,人耳聽不見 ; 當它在 900 米高度上飛行時肉眼看不見, 而且其飛行高度超出了輕武器的射程。
④偵察範圍較大,解析度高。其合成孔徑雷達在 4500 米的高度、斜距為 10 千米時,可觀察 800 米幅寬的條形地帶,解析度可達 0.3 米。
⑤偵察效果受氣象和能見度影響大。
⑥是數據傳輸系統技術有待改進,只能傳送靜止圖像,其發動機可靠性有待提高。

基本數據:

動力裝置 “羅塔克斯”912 型發動機
續航時間 不小於 48 小時
作戰半徑 925 千米
機長 8.14 米
翼展 14.75 米
最大起飛重量 850 公斤
光電/ 紅外感測器 可見光攝像機 2 台、紅外攝像機 1 台、雷射測距機 1 台, 作用距離 10 千米
合成孔徑雷達 天線掃描範圍為方位 150 °、俯仰 40 °, 在 4500 米的高度、斜距為 10 千米時, 可觀察 800 米幅寬的條形地帶, 解析度為 0.3 米, 一般產生合成孔徑雷達圖像需要 5-6 秒。C 波段數據鏈路通信距離 222 千米
衛星數傳系統 特高頻衛星鏈路 Ku 波段商用衛星

作戰運用 :

1995 年 7 月初, 美軍調用的“捕食者”無人偵察機系統到達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以北 48 千米處的賈德機場。這是當時聯合國維和部隊唯一一種監視塞族武裝在塞拉耶佛方圓 19 千米禁區內撤出重武器情況的監視系統。初期美軍只部署了 3 架無人機,1 個地面控制站和 2 輛 " 特洛伊精神 " Ⅱ型衛星通信終端拖車以及配備了近 100 名美國軍事人員。當時,該系統的設備還未配套齊全,它只能通過視距通信系統傳送電影式視頻信號,並利用特高頻衛星通信鏈路來傳送靜止圖像, 8月, 另外 2 架配備有 ku 波段衛星數據系統的 " 捕食者 " 無人機到達波赫地區, 從此美軍就能以近實時的方式將視頻圖像傳送給聯合特遣部隊和美國本土的五角大樓。到 1995 年 10 月中旬為止," 捕食者 " 無人機已在波赫上空執行了 70 次任務, 飛行了 600 個小時。“捕食者”無人機在波士尼亞上空偵察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受氣象和能見度影響大。部署初期,美軍駐歐洲司令部要求“捕食者”無人機夜間出動,且飛行高度 4500 米以上,以便確保無人機的生存力。但是,由於當地的氣象條件較差,地面經常有煙霧,機載感測器不能攝取高清晰度的圖像。因此,阿爾巴尼亞賈德機場的指揮官要求“捕食者”無人機在波赫戰場敵方區域上空飛行的時間延長到1個多小時,在沒有配備合成孔徑雷達以前,無人機飛行高度需下降到 1200 米才能夠在雲層下偵察, 這就增大了無人機被敵方擊毀的機率。
科索沃戰爭期間, 捕食者主要用於中、低空偵察,戰爭期間,損失數架。

識別特徵:

①機頭為橢圓形,上部肥大,下部略小,至中部,機身尺寸才穩定。機體後部上方有發動機進氣孔。機身前下方有突出的儀器艙。
②機翼窄而長,安裝在機身中部,平尾為矩形,有大角度下反角,垂尾位於機身下方,兩平尾之間,螺旋槳位於機身後部。

型號

MQ-1A:“捕食者” 基本型。裝備電光/紅外感測器和合成孔徑雷達,具有全天候偵查能力。
MQ-1B:武裝偵察型。可用2枚“海爾法”飛彈替換偵查設備,實施對地攻擊。
MQ-9A:“捕食者”B,“捕食者”的加大型,2003年10月初首飛,綽號“狩獵者”。採用渦槳發動機,增大了飛機尺寸,垂尾由倒V形改為V形,改善了飛行高度、速度、任務載荷和航程等性能。可以在 13000——15850m高度飛行,能攜帶8枚“海爾法”飛彈,並計畫增加攜帶“響尾蛇”空空飛彈和JDAM聯合直接攻擊武器的能力。美國空軍已經訂購了5架。
“牽牛星”(Altair) “捕食者”B的改型,2003年6月11日首飛。通用原子公司為美國NASA的環境研究飛機和感測器技術計畫(ERAST)發展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翼展增加到26m,設計飛機高度15200m,續航時間可達44小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