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溫州”系列明信片之“老行當”

面對鱗次櫛比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車海,上一輩人所經歷的事,如今聽來似乎已不著邊際。曾經在溫州里弄走街串巷的那些小販的背影也漸行漸遠了。五花八門的老行當曾是昔日溫州民間生活最原汁原味的部分,它們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鍋兒漏爻有補”“磨刀磨鉸剪”的吆喝聲、賣糖擔小鐵錘敲擊打糖刀的叮叮聲、餛飩擔木棒敲擊竹筒的梆梆聲、廢舊品回收車的小鑼擊出的嘡嘡聲……在白日簡靜的巷弄里久久迴蕩。
“品溫州”系列明信片之“老行當”專輯精心選擇了溫州風情畫家鄭家清先生的15幅作品,回味記憶中充滿溫情的老溫州生活,重拾往昔歲月的鄉俗舊影。
1、豆腐擔
1、豆腐擔1、豆腐擔
紅色的庎廚,黃色的小桌小凳,口大而淺的紅色瓷碗豆腐擔開張嘍!油條撕半根,繞在實心包上,叫一碗軟滑可口的豆腐軟,加點薄荷——溫州人的經典早餐。
2打石匠
2、打石匠2、打石匠
現在城市裡見不到打石匠了。而在早年,幾乎家家戶戶都用得著他們,泰山石敢當、搗臼、銘記、碑文、姜、石磨、磉盤等等全是打石匠一錘一錘鑿出來的。
3燈盞糕
3、燈盞糕3、燈盞糕
燈盞糕是溫州特色名點。外脆內軟,肉餡爽口,獨具風味,餡心還可以加雞蛋。因外形如舊時民間菜油燈的燈盞,故稱“燈盞糕”。以前的陡門頭、解放北路的燈盞糕很有名。
4、打銅擔
4、打銅擔4、打銅擔
打銅擔是早年替人修補銅錫鐵器的行當。打銅匠肩挑擔子、走街串巷,看到哪家的鍋、鑊、搪瓷臉盆漏水了,就擺開攤子當場補好,補料一般為錫,也有用銅錢的。
5、棕葉編
5、棕葉編5、棕葉編
棕葉編是民間小手藝,用嫩葉編個蚱蜢、小鳥什麼的,很受小孩子喜歡。手藝人編得很精巧,大清早就在菜場口插起來賣了。
6、陶瓷店
6、陶瓷店6、陶瓷店
陶瓷品現在仍是很受歡迎的室內裝飾品。當年,晏公殿巷的陶瓷店生意紅火,老城區人家的紅木家具上擺著的景德鎮花瓶、瓷器,多半是從這家老陶瓷店購買的。
7賣蟈蟈
7、賣蟈蟈7、賣蟈蟈
幾年前,賣蟈蟈的還經常能見著。初夏光景,一清早就站在菜場口的榕樹下,支在地上的三腳木架上密密麻麻地綁著數不清的蟈蟈籠,響得極熱鬧。溫州人把蟈蟈叫做“紡織妲”。
8、磨鉸剪
8、磨鉸剪8、磨鉸剪
凹陷的磨刀石,掛在長凳一邊的小水桶,沾滿黃鐵鏽、長著老繭的手……匠人磨刀、磨剪子的動作已停頓在上個世紀,曾經在我們耳畔“磨鉸剪嘞”的吆喝聲也已模糊不清。
9、米 塑
9、米 塑9、米 塑
以煮熟的米粉團為原料,塑成色彩鮮麗的人物、龍鳳、花鳥、走獸等。用於壽慶、婚嫁、筵席、禮佛等場合。舊時婚宴酒席上“四盤頭”必配以龍鳳、麒麟等米塑,金粉灼灼,喜慶熱鬧。
10、賣田魚
10、賣田魚10、賣田魚
現在要買田魚去花鳥市場轉轉就是了,而早些年,田魚擔會吆喝著經過家門口,兩個魚盆里悠閒的魚兒令孩子們眼饞。中山公園對面還有專門賣魚缸和水草的。
11、圓木匠
11、圓木匠11、圓木匠
以前的家具都是木匠手工製作的,特別是臉盆、鶴兜、六合、果盆、馬桶等圓木“家生”,對工藝要求很高,圓木匠的“生活”要做得一絲不苟。上門修理時要帶上專門的器具。
12、花鼓桶
12、花鼓桶12、花鼓桶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在市區解放北路還見過一家專門製作花鼓桶的商鋪,一位老人在孤獨地畫漆。這種八個面、面面都有精細彩繪的長圓形木桶,是放置尿布兼作凳子用的,嫁女必備。
13、餛飩擔
13、餛飩擔13、餛飩擔
餛飩擔一頭燃著柴火,一頭盪著清水,特有的“梆——梆——”的敲打聲,是美味夜宵信號。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飄著香氣,黃的蛋絲,紫的紫菜,紅的蝦米,綠的小蔥,眼福和口福一起享用,還有“餛飩湯,喝眼光”的說法哩。
14、甌 繡
甌繡產於甌江流域,是我國六大名繡之一。甌繡構圖精緻,繡理分明,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以前溫州城區的府前街、五馬街、打鑼橋等處,均設有刺繡社。
15、糖人兒擔
童年時佇立在“糖人兒擔”前,久久不肯移開的眸子裡有一個孩子最純真的貪婪。插在稻草棒上的頑皮的鼠、跳躍的獵犬、靈活的猴子,是那樣的活靈活現。還有糖哨子,竟能“”吹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