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

《“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是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以及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 《 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 《 “ 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編制的規劃。由農業農村部於2021年12月17日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
  • 印發部門:農業農村部
  • 印發日期:2021年12月17日
  • 發文字號:農人發[2021]9號
印發信息,規劃全文,內容解讀,

印發信息

農業農村部關於印發《“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部機關各司局、派出機構、各直屬單位:
為加強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農業農村部編制了《“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農業農村部
  2021年12月17日

規劃全文

“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
農業農村人才是強農興農的根本。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為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支撐。 “十四五” 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時期,加強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意義十分重大。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以及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 《 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 《 “ 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 ,特編制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和人才工作重要論述,統籌推進農業農村各類人才隊伍建設,農業農村人才總量不斷擴大、結構明顯最佳化、素質大幅提升,為保障糧食安全、決勝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有力支撐。新型生產經營服務主體帶頭人蓬勃發展,助推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 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達到 549 萬人,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主力軍,推動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為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貢獻了重要力量。
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選優配強,帶動基層治理能力有效提升。鄉鎮領導班子及幹部隊伍、村“兩委” 班子等鄉村治理隊伍的素質明顯增強,有力促進了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持續加強了鄉村建設和管理,進一步提升了聯繫服務民眾水平,有效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進一步夯實。
農業公共管理服務隊伍日益健全,保障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有序推進。 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成效顯著,全國在崗執法人員達到 8 萬人,農村承包地、宅基地、集體產權等農村改革服務隊伍加快組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治理、農村社會事業管理隊伍不斷壯大,有力保障黨的三農政策落實落地。
農業科技創新力量不斷壯大,推動農業創新驅動實現關鍵轉變。 農業科技研發人員和技術推廣人員分別達到 7 萬人和 51 萬人,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突擊隊和技術套用的排頭兵,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先進適用技術成果轉化,推動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 60% ,有力促進農業由依靠要素投入增長向依靠科技創新發展轉型。返鄉入鄉創業人才異軍突起,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返鄉入鄉創業人員達到 1010 萬人,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
企業負責人達到 9 萬人,成為引領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帶動科技、項目、資金等資源要素下沉鄉村,推動農村電商、休閒農業等農村新業態蓬勃興起,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了新要素、新動能、新活力。
(二)發展機遇
“十四五”時期,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三農工作在開新局、應變局、穩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愈發凸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迫切需要建設一支與其相適應的人才隊伍。
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人才到鄉村建功立業提供了難得機遇。 “十四五” 時期,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使得鄉村對人才的吸引力、承載力大幅提升,鄉村對人才的需求明顯增加,各類農業農村人才投身鄉村建設將有更多的崗位和機會、更廣的渠道與空間。
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為人才投身三農事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十四五”時期,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城鄉經濟循環將更加暢通,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機制逐步健全,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形成,人才進入鄉村、服務三農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更加完備,人才在鄉村幹事創業的軟硬體條件更加成熟。
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推進,為人才更好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舞台。 “十四五” 時期,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加快,人才在生產要素中的關鍵作用愈發凸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引導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發展農業新產業新業態,都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質、專業化的生產經營、技術支撐和管理服務人才引領帶動,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作用發揮的空間進一步拓展。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的共識進一步凝聚,為人才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 中央高度重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對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作出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 為加強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制度和組織保障,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 ,農業農村人才支持政策不斷健全完善,全社會關注關心關愛農業農村人才的氛圍日益濃厚,農業農村人才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
(點擊參考連結閱讀全文)

內容解讀

問:《人才規劃》制定背景及出台意義是什麼?
答: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從統籌“兩個大局”的戰略高度,提出新時代人才工作一系列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為農業農村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進入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脫貧攻堅,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為此亟須對新時代農業農村人才建設作出規劃和安排。去年以來,我們對農業農村人才的現狀和需求進行了調研,對“十四五”人才隊伍建設的定位方向、目標機制等進行了分析論證。在此基礎上,編制形成《人才規劃》。這是我部第一部面向全國農業農村領域關於人才隊伍建設的規劃,其實施必將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和動力保障。
問:當前全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的現狀如何?
答:“十三五”時期,全國農業農村人才總量不斷擴大、結構明顯最佳化、素質大幅提升,引領農業農村發展的作用充分彰顯。新型生產經營服務主體帶頭人蓬勃發展,助推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選優配強,帶動基層治理能力有效提升;農業公共管理服務隊伍日益健全,保障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有序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力量不斷壯大,推動農業創新驅動實現關鍵轉變;返鄉入鄉創業人才異軍突起,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從目前情況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的發展基礎很好。“十四五”時期,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人才規劃》對“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進行了系統謀劃,主要目標是培優、做強、壯大,更好地發揮服務鄉村振興的作用。
問:《人才規劃》在總體部署上有哪些突出亮點?
答:《人才規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三農領域中心工作,規劃內容主要呈現3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堅持立足全局服務發展,圍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需求,按照“人事結合”的理念,將人才隊伍建設與三農工作同步謀劃、同步推進,促進人才規模、質量和結構與農業農村發展相適應相協調。二是堅持綜合施策推動發展,著力破除阻礙城鄉人才等要素雙向流動的政策壁壘,推動工程、項目、資金等要素與農業農村人才一體化配置,堅持本土培育與外來引進相結合,實現人才隊伍共建共享共用,集聚發展合力。三是堅持守正創新引領發展,在認真落實中央明確的各項人才政策舉措“規定動作”的基礎上,積極研究農業農村領域人才隊伍建設的“自選動作”,加大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力度,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加快形成人才引領發展的新局面。
問:“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有什麼新的打法?
答:“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的工作定位,堅持“三分、三創、三促”的總體思路,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三分”就是堅持分類施策、分層推進、分工協作,立足各類人才隊伍特點,實行差別化政策措施,構建中央、省、市縣分級負責,有關部門密切配合,上下聯動的良好工作局面。“三創”就是堅持創建平台、創新機制、創設抓手,用好現平台、擴容老平台、打造新平台,構建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激勵的體制機制,謀劃實施人才培育重大工程項目。“三促”就是堅持促進人才下鄉、促進人才返鄉、促進人才興鄉,引導激勵人才到基層一線開展服務,為人才返鄉幹事創業提供系統性支持服務,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問:“十四五”時期將重點抓好哪些農業農村人才培育?
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數量大、類型多、涵蓋廣,需要分類施策、有的放矢。《人才規劃》根據不同人才隊伍的功能定位,把農業農村人才劃分為主體人才、支撐人才和管理服務人才,共3類10支人才隊伍。比如,主體人才包括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支撐人才包括農業科研人才、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頭人、農業企業家、農村創業帶頭人,管理服務人才包括農業綜合行政執法人才、農村改革服務人才、農業公共服務人才。針對不同人才隊伍特點和作用,分別制定建設目標和差別化政策,做到突出重點,實現以點帶面,強化示範引領。
問:《人才規劃》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有什麼硬招實招?
答:《人才規劃》聚焦培育建強3類10支人才隊伍,謀劃實施9項人才培育重大工程、專項行動和提升計畫。這些重大項目的實施,將成為“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助推器。比如,針對農業科研領域一直沒有專門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系統性還不夠等問題,我們創新謀劃“頂天”“立地”兩個重大人才工程。“頂天”就是圍繞打造農業領域戰略人才力量,實施“神農英才”計畫,按照“精準培育、重點支持、突破瓶頸、引領發展”的思路,每年遴選支持50名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和200名有潛力的優秀年輕人才,5年打造一支戰略人才隊伍,引領帶動農業科技整體實力跨越式提升。“立地”就是圍繞培育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實施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按照“嚴格準入、系統培育、配套支持、示範引領”的思路,每年每縣培育10名、全國培育2萬名,5年打造一支10萬人的“領頭雁”隊伍,帶動形成500萬人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雁陣”,培育壯大鄉村產業振興內生力量。
問:《人才規劃》在促進人才發展上有何制度安排?
答:《人才規劃》聚焦人才的育、引、用、勵等關鍵環節發力,加大政策、機制、項目投入力度。在人才培育方面,建立層次分明、結構合理、開放有序的教育培訓體系,建立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實踐鍛鍊等多種方式並舉的培養開發機制,加大對帶頭人、“關鍵少數”的培訓力度,實現“培訓一人,帶動一片”。在人才引進方面,堅持需求導向,多渠道選拔高素質人才,把科研人員到農村開展服務活動的經歷作為職稱評審、崗位聘用的重要參考,鼓勵各地整合各領域外部人才成立鄉村振興顧問團,加大對返鄉入鄉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保障力度。在人才使用方面,將人才隊伍建設與農業農村領域重大工程、項目統籌謀劃、同步推進,將帶動人才發展情況列入農業農村重大工程項目的考核驗收指標,推動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傾斜,為人才在鄉村幹事創業提供培訓、信息、金融、就業、創業等系統性支持服務,為各類人才搭建幹事創業平台。在人才激勵方面,打破鄉村人才與城市人才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政策壁壘,破除身份、體制和編制等體制機制障礙,對長期服務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的人才在工資待遇、職務職稱晉升、職業資格評價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激勵人才紮根一線建功立業。為有力、有序、有效推進《人才規劃》實施,將構建黨委領導下的多部門分工負責、上下貫通的工作推進機制,嚴格考核評估和成果運用,加強數位化、信息化、人才庫等基礎支撐,加強有利於人才流入鄉村的環境營造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凝聚發揮各方面資源優勢,合力推進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