Х-35反艦飛彈

Х-35反艦飛彈

Х-35反艦飛彈是前蘇聯/俄羅斯自行研製並裝備部隊使用的第四代反艦飛彈,由位於加里寧格勒的“星星”(Zvezda)機械製造設計局,於1983年開始研製,1992年開始試飛,1993年投產,1995年進入海軍艦隊服役,裝備水面艦艇和艦載直升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Х-35反艦飛彈
  • 試飛時間:1992年
  • 投產時間:1993年
  • 服役時間:1995年
歷史,彈體構成,性能參數,

歷史

該彈的系統代號和命名為3К60“天王星”(Уран),海軍使用代號為Х-35(Kh-35).西方和北約集團按照自行確定的對蘇聯武器裝備的命名規則,給予該飛彈艦艦型的編號為SS-N-25,但迄今為止未給該飛彈空艦型以編號和命名。
從最近獲得的有關前蘇聯/俄羅斯飛彈武器資料可以看出,俄國人按西方和北約集團的習慣,給予其編號為AS-17。該彈首次在1992年莫斯科航展上展出,因其外形與美國海軍的AGM-84“魚叉”(Harpoon)相似,被西方新聞界稱之為“魚叉斯基”(Harpoonski)結構和性能特點。

彈體構成

該彈採用與美國海軍的AGM-84“魚叉”反艦飛彈相同的氣動外形布局。4片切梢三角形摺疊式大彈翼位於彈體中部,4片切梢三角形摺疊式小控制舵面位於彈體後部。主動雷達導引頭天線位於飛彈頭部,慣性中制導和主動雷達末制導系統均位於頭部制導艙內。其後為高爆穿甲戰鬥部和引信艙、渦輪噴氣主發動機艙、以及1台長度為0.75m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在固定翼作戰飛機上使用時,該助推器可根據作戰需要拆卸下來。渦輪噴氣主發動機的進氣道位於彈體中部下方,直通彈體尾部。該彈的主動雷達導引頭具有抗電子干擾能力,巡航速度為300m/s,巡航高度為200~500m,掠海高度為5~10m。

性能參數

最大射程 130km(Х-35/35У)最小射程 5km(Х-35/35У)最大速度 M0.9使用高度 200~5000m(Х-35/35У)最大過載制導系統 慣導加主動雷達末制導(Х-35/35У)引 信 觸發引信(Х-35/35У)戰 斗 部 高爆穿甲,145kg(Х-35/35У)動力裝置 1台渦輪噴氣主發動機加1台固體火箭助推器(Х-35) 1台渦輪噴氣主發動機(Х-35У)彈 重 480kg(Х-35У) 600kg(Х-35) 600kg(Х-35)彈 長 4.40m(Х-35У) 3.75m(Х-35)彈 徑 420mm翼 展 0.93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