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萘胺

1-萘胺

1-萘胺,一種化學品,分子式 C10H9N,主要用於分析試劑、螢光指示劑及氣相色譜固定液。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1-萘胺在3類致癌物(對人類致癌性尚未歸類)清單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萘胺
  • 外文名:1-Naphthylamine
  • 分子式: C10H9N
  • 分子量:143.19
  • 性狀:白色針狀結晶
1-萘胺,性狀描述:,物理參數:,用途說明:,危險說明:,危險標記:,生產方法:,主要用途,對環境的影響,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1-萘胺

中文別名: 1-氨基萘;α-氨基萘;α-萘胺;甲萘胺
英文名稱: 1-Naphthylamine
英文別名: 1-Aminonaphthalene CAS號: 134-32-7
分子式: C10H9N
線性分子式:
分子量: 143.19
純度: ≥99.0%
等級: AR
MDL號: MFCD00004016
Beilstein號: 386133
EC號: 205-138-7

性狀描述:

白色針狀結晶,具有難聞的氣味;微溶於水,易溶於乙醇、乙醚

物理參數:

密度:1.114g/mL(25℃)(lit.)
熔點:47-50℃(lit.)
沸點:301℃(lit.)
折射率(n51/D):1.6703
閃點:157℃

用途說明:

用作分析試劑、螢光指示劑及氣相色譜固定液;也用於有機合成
貯藏運輸:
2-8℃密封乾燥避光保存

危險說明:

危險代碼:Xn,N
危險等級:22-51/53
安全等級:24-61
聯合國編號:UN2077
國內危險化學品編號:61830

危險標記:

15(毒害品)

生產方法:

由1-硝基萘(見C10H7NO2,[86-57-7])還原而得。
原料消耗(kg/t):精萘 1116硝酸(96%) 561硫酸(92.5%) 312硫化鹼(60%) 703硫磺(99%) 211

主要用途

:該品是直接染料、酸性染料、冰染染料和分散染料等多種染料產品的中間體,也是多種橡膠防老劑的主要原料,由1-萘胺生產的1-萘酚是農藥西維因的重要中間體。1-萘胺可經皮膚吸收,生成高鐵血紅蛋白,造成備液中毒,引起泌尿系統疾病、慢性中毒可引起膀胱癌。空氣中最大溶許濃度為0.001mg/L。

對環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高鐵血紅蛋白形成作用,吸入後可能引起紫紺。液體對眼有刺激性。對皮膚有弱刺激作用。
本品的致癌作用尚無定論,但如長期接觸含有已知致癌劑β-萘胺的本品,有可能引起膀胱癌。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急性毒性:LD50779mg/kg(大鼠經口)
致突變性:微粒體致突變:鼠傷寒沙門氏菌10ug/皿。微生物致突變:枯草菌5g/L。
致癌性:IRAC致癌性評論:人為可疑性反應,動物為不肯定反應。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的危險。受高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氣體。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4.實驗室監測方法:
重氮苯磺酸比色法《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編
色譜/質譜法《固體廢棄物試驗分析評價手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譯
5.環境標準:
比利時(1984)禁止工人接觸此種致癌物質
6.

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誌,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用沙土、乾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然後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於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應該佩帶防毒口罩。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議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必要時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後,徹底清洗。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再用。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及清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給漱口,飲水,洗胃後口服活性炭,再給以導瀉。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二氧化碳、砂土、泡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