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初平傳說

黃初平傳說

黃大仙,本名為黃初平,東晉人,著名道教神仙,出生地為現中國浙江省金華縣,是當地的一名牧羊小孩。十五歲時得仙指點得道而隱居赤松山。18歲開始修道,得道後易名赤初平,號赤松子,故號稱“赤松仙子”。民間流傳其法力高強,能夠點石成羊。傳說因為煉丹得道、羽化登天,而且以“藥方”度人成仙,得到人們的信仰和崇祀。黃大仙信仰在1915年由普慶壇的創建人—梁仁庵道長傳入香港,其後蓬勃地發展。香港著名的黃大仙祠就是供奉他的,終日香火不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初平傳說
  • 別名:黃大仙
  • 身份:著名道教神仙
  • 出生地:現中國浙江省金華縣
簡介,生年,宋帝兩次封誥,記載,黃大仙的外號與封號,黃大仙信仰溯源與民間傳說的發軔和傳承,

簡介

黃初平本是浙江金華的神祇,1897年,據說是奉玉帝旨意,下凡布教,在廣東番禺的一個扶箕活動中顯靈,自道身世,勸人向善,引來不少信眾,赤松黃大仙之名因而得以顯揚。由於黃大仙十分靈驗,加上當時廣東的疫病蔓延,求醫問方的善信就愈來愈多。黃大仙降箕用的靈簽和藥籤一直沿用至今,在香港十分普及。
香港家傳戶曉的「黃大仙」,是晉代浙江金華縣以「叱石成羊」的傳說而著名的黃初平。黃初平少年時在金華山放羊。十五歲得道士指引,到赤松山金華洞內石室修仙。哥哥黃初起四出尋找,都沒有結果。四十多年後卻在一位善卜的道士指示下,在金華洞內找到黃初平。初起追問當年羊群下落,初平就叫他往東面的山頭處找。初起四處找不到羊,初平就走到山頭大聲呼喚。眼前的白石竟然應聲昂首而起變成羊群。初起因此也起了修道之心,於是辭別親人,與初平一起修煉去了。他們食松脂茯苓等,結果煉得「坐在立亡」,「日中無影」,雖五百歲,而有「童子之色」。他們後來回鄉,見親戚鄰都死盡了,於是回山修煉

生年

至於黃初平的生年,宋末倪守約《金華赤松山志》明確指他生於晉成帝鹹和三年(328年)八月二十三日。

宋帝兩次封誥

黃初平先後因「汲井愈疾」,有「救人之功」、「祈晴祈雨」和「隨感隨通」的仙跡,在未孝宗熙十六年齡(1189年)和理宗景三年(1262年),得到「養素真人」和「養素淨正真人」的兩個封號。

記載

黃大仙的生平梗概,在《神仙傳》、《黃大仙自序》、《金華府志》、《金華縣誌》、《浙江通志》、《蘭谿縣誌》都有記述。

黃大仙的外號與封號


「赤松子」:倪守約在《金華赤松山志》說明指引初平入金華洞修煉和指示初起覓得初平的道人,是赤松子的幻相。

黃大仙信仰溯源與民間傳說的發軔和傳承


黃大仙的信仰與崇祀,相傳早在黃初平飛昇後已經開始,也許在晉代已經發生。黃初平在金華山牧羊遇仙,在赤松山金華洞修煉成仙,加上「叱石成羊」,「證道得仙」等奇遇,非常引人入勝。再加上他們傳說中能授人藥方,度人成仙的故事,令初平兄弟為人所崇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