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和(菲律賓華僑抗日反奸大同盟外交部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仁和(1913-1945)男,又名黃函,漢族。福建省晉江縣內坑鄉白垵村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仁和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省晉江縣內坑鄉白垵村
  • 出生日期:1913年
  • 逝世日期:1945年
烈士簡介,生平經歷,

烈士簡介

1932年初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白垵支部組織委員,以收購碎銀為掩護,聯繫貧苦農民,宣傳革命道理。1932年冬任白垵農會主席,1934年任中共官橋區委委員,帶領農會會員和農民赤衛隊、紅軍游擊隊開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據地。1935年9月,國民黨調集重兵“圍剿”泉州地區的晉(江)南(安)蘇區,晉南紅軍游擊隊與敵軍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終因敵強我弱,並與上級組織失去聯繫,根據地受到嚴重破壞。1936年,黃仁和遠渡菲律賓,並加入菲律賓共產黨,但仍與白垵村地下黨沒有暴露身份的黨員保持著書信聯繫。1942年日寇侵入菲律賓,黃仁和擔任菲律賓華僑抗日反奸大同盟外交部長,積極組織抗日武裝,同菲律賓人民一道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45年2月8日,黃仁和在執行任務途中遭到敵軍伏擊,壯烈犧牲。抗日戰爭勝利後,菲律賓人民和愛國華僑舉行隆重的追悼會,將黃仁和烈士的遺體安葬在馬尼拉華僑義山,並勒石樹碑,永銘其功績。

生平經歷

黃仁和幼時入白垵初小,後入官橋崇文高小,1932年初,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任中共白垵支部組織委員,以收購碎銀為掩護,聯繫貧苦農民,宣傳革命道理。1934年,任中共官橋區委委員。1936年被迫遠渡菲律賓,改名黃函。出國後,仍以書信和白垵村地下黨保持聯繫,時刻關心祖國的革命事業。抗日戰爭爆發後,加入菲律賓華僑抗日反奸大同盟,任外交部長,積極組織抗日武裝,同菲律賓人民並肩戰鬥,痛擊日本侵略者。1945年2月8日,在愛國華僑的民眾集會上發表抗日演講後,遭埋伏的敵人手榴彈的襲擊,壯烈犧牲。菲律賓人民和愛國華僑為紀念其功績,舉行了隆重葬儀,安葬在馬尼拉華僑義山,並列名樹碑,永留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