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尾小彌太

鳥尾小彌太

鳥尾 小彌太(とりお こやた、弘化4年12月5日(1848年1月10日) - 明治38年(1905年)4月13日)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幕末)武士·長州藩士,明治時代陸軍將領、政治家。陸軍中將·正二位·勛一等·子爵本姓:中村。:照光、敬高(孝)。幼名:一之助。通稱:百太郎、鳳輔。雅號:得庵居士、不識道人。

參加過尊攘運動,戊辰戰爭時從軍,率鳥尾隊轉戰各地。1870年(明治3年)兵部省出仕,翌年任陸軍少將兼兵學頭。以後歷任軍務局長、大阪鎮台司令長官、陸軍大輔、參謀局長、近衛都督、統計院長等職,1881年形成陸軍反主流派(月曜會),開展反藩閥·反山縣的活動。1888年任樞密顧問官,1890年因病退職,同年任貴族院議員。1895年再任顧問官。1888年,基於反歐化主義立場與谷干城佐佐木高行組織保守的中正黨,發行機關刊物《保守新論》,開展反伊藤博文派的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鳥尾小彌太
  • 外文名:とりお こやた
  • 別名:鳥尾熙光、鳳輔、得庵居士、不識道人 
  • 國籍日本 
  • 民族大和 
  • 出生地:長門國萩城 
  • 出生日期:弘化4年12月5日(1848年1月10日)  
  • 逝世日期:明治38年4月13日(1905年4月13日) 
  • 職業武士將領政治家軍事家學者 
  • 信仰儒教佛教
  • 主要成就明治維新的功臣 
    首倡“廢藩論” 
    建立日本對外諜報系統 
  • 代表作品:《王法論》、《洋行日記》、《統一學》 
  • 軍銜陸軍中將 
  • 位階正二位 
  • 勛等勛一等旭日大綬章 
  • 爵位子爵 
  • 公職:內閣統計院長 
  • 公職樞密顧問官 
  • 公職:貴族院議員 
人物生平,參加奇兵隊,明治陸軍高官,諜報鼻祖,四將軍派,政治活動家,政治姿態,個人軼事,榮典,著作,家庭,

人物生平

參加奇兵隊

弘化4年12月5日(1848年1月10日)生於長門國萩城(今山口縣萩市)下川島村。長州藩藩士(御藏元付中間)中村宇右衛門敬義(中村敬義)的長子。安政5年(1858年)隨父親赴江戶(今東京),入江川太郎左衛門(江川英龍)的門下學習炮術。萬延元年(1860年)歸藩相續家督,並積極參加尊王攘夷運動。文久3年(1863年)加入奇兵隊(長州藩的一支常備軍),任少年隊隊長。由於亂暴剽悍,被父母剝奪繼承權逐出家門,自此改名換姓為鳥尾小彌太,從事倒幕活動,參加了幕長戰爭(征伐長州)和與薩摩藩的交涉。明治元年/慶應4年(1868年)戊辰戰爭爆發,任建武隊參謀,參加鳥羽伏見之戰,組織鳥尾隊轉戰奧州陸奧國·出羽國)各地。明治3年(1870年)應紀州藩(又稱和歌山藩)之招聘,擔當紀州藩的軍制改革,並參與廢藩置縣的工作。

明治陸軍高官

明治維新後,明治3年12月12日(1871年2月1日)受命為兵部省出仕。明治3年12月18日(1871年2月7日)受命隨陸軍少將兼巡察使四條隆歌巡視日田縣。明治4年7月28日(1871年9月12日)任陸軍少將。明治4年10月27日(1871年12月9日)兼任兵學頭。明治4年11月5日(1871年12月16日)受命分課(分派)參謀局。明治5年2月27日(1872年4月4日)兵部省分為陸軍省海軍省,任陸軍兵學寮頭。明治5年3月28日(1872年5月5日)任陸軍省軍務局長。明治6年(1873年)3月31日任陸軍省第一局(軍務)局長兼第二局(兵種)局長,明治6年(1873年)5月17日辭職,明治6年(1873年)5月18日任陸軍省第二局長。明治6年(1873年)6月19日兼任陸軍省第六局(參謀)局長,兼管對外情報工作。明治6年(1873年)6月25日任陸軍少輔。明治6年(1873年)8月29日兼任陸軍省第一局長,同時仍擔任第二局長和第六局長。明治7年(1874年)2月8日免兼第一局長,明治7年(1874年)2月13日被免去第六局長。
明治7年(1874年)4月12日任大阪鎮台司令長官。明治7年(1874年)7月29日兼任陸軍省參謀局御用掛。明治7年(1874年)8月20日免大阪鎮台司令長官,專任陸軍省參謀局御用掛。明治7年(1874年)8月28日任陸軍省第一局長,同時仍擔任第二局長。明治8年(1875年)4月25日——明治9年(1876年)1月8日兼任元老院議官。明治9年(1876年)1月8日任陸軍中將兼陸軍大輔。明治9年(1876年)3月31日免兼陸軍大輔,任陸軍省參謀局長。明治9年(1876年)4月19日受命為陸軍將校以下賞牌並從軍牌賜方取調。同年4月22日為規劃防禦區線,巡視東京周邊地區,進行實地勘察。明治9年(1876年)11月2日任天長節分列式諸兵隊指揮長官。明治9年(1876年)12月6日兼任議定官。
西南戰爭時期,明治10年(1877年)2月19日任行在所陸軍事務取扱,擔當兵站輜重事務,負責大阪至前線的補給和部隊編成等後方支援。明治10年(1877年)12月7日任陸軍參謀本部御用掛。明治12年(1879年)10月15日任近衛都督(近衛師團師團長的前身)。明治12年(1879年)12月7日被免去陸軍參謀局御用掛。明治13年(1880年)3月1日因病解任近衛都督。明治13年(1880)3月1日任參議。明治13年(1880年)3月10日依願免兼官。此後,他基於君權與民權應相互尊重的理想,執筆撰寫《王法論》。
陸軍大輔鳥尾小彌太將軍陸軍大輔鳥尾小彌太將軍

諜報鼻祖

明治初、中期,日本陸海軍兩大中央情治單位基本建立。1872年明治維新的幹將鳥尾小彌太任兵部省第一局長,次年又任負責情報工作的第六局長。他認為研究中國的軍事是當務之急,1873年開始就連續三年派遣諜報人員來華,潛入指定地區收集情報,建立了駐在將校制度、駐華使館武官制度、軍艦“警備巡航”制度等,初步建立了在華諜報體系。鳥尾小彌太也被認為是日本諜報系統的“祖師”。
在陸軍卿山縣有朋的支持下,他確立了瞄準中國,伺機戰而勝之的陸軍政策,這實際也成為甲午戰前日本的東亞政策。為此,鳥尾小彌太決定以中國為假想敵,有計畫地派遣間諜進行系統全面的偵察活動,並制定了有具體偵察內容的甲乙丙三號訓令:
甲號偵察內容:政體、法令及民心向背;中樞大臣的威望及其品行;官員職務分工及其人員數;言語、風俗、人情;財政收支和國庫情況;人才有無狀況;對外國的交往、待遇及所訂條約;兩稅法及所有田租諸稅,滿人和漢人的種種權利差別。
乙號偵察內容:陸海軍的兵制及編成;兵士管理與訓練;各級兵隊員數;槍炮製造及彈藥之優劣;統兵大員有幾人及士氣漲落;軍艦數量及其馬力、噸位數;戰略戰法。
丙號偵察內容:山嶽高低走向、河海深淺、地理形勢及城郭要衝之地;經緯度及地學上之位置;各地暑寒風雨氣候情況;動植物產品與當地人之食物、芻秣及薪炭;戶數及人口概計;市街狀況及各地盛衰變化;各種礦山;地方病及當地人之預防辦法;運河及水利;馬匹是否有其他可用食料或可替代之負重牲畜。
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檔案,它涉及的情報範圍極為廣泛,但最重要的是政治和軍事情報,具有極為清晰的作戰準備思路。由此展開了日本間諜在華的戰略性布局。

四將軍派

明治14年(1881年)開拓使官有物出售事件,鳥尾小彌太、谷干城三浦梧樓曾我祐準聯名提出建議書,對政府施政進行批判,要求中止並官產出售重新審議,提出開設國會,制定憲法。與此同時,明治陸軍中分成以山縣有朋大山岩桂太郎川上操六等人的主流派和曾我祐準、谷干城、三浦梧樓、堀江芳介、鳥尾小彌太等人的反主流派。主流派推崇普魯士式二元主義軍事理論,在軍事教育、軍隊制度方面排除原來的法國模式,引入普魯士模式。反主流派與之對抗,堅持法國模式。1881年,長岡外史等人在陸軍內部組織研究團體“月曜會”,鳥尾小彌太、谷干城、三浦梧樓和曾我祐準都是核心人物,故又稱“四將軍派”,他們以研究軍事學說·思想、探索軍事體制發展模式為名目,在軍中展開反對山縣-大山主流派(薩長藩閥)的派閥活動。因此,在主流派的打壓下,陸軍反主流派的首腦人物紛紛受到左遷。明治21年(1888年),“月曜會”被迫解散。
近衛都督鳥尾小彌太中將近衛都督鳥尾小彌太中將

政治活動家

明治15年(1882年)4月21日,鳥尾小彌太兼任太政官內閣統計院院長,這一人事異動實為左遷,從此再未擔任陸軍要職。明治17年(1884年)7月7日特旨列入華族,依維新以來之功勳敘爵子爵。明治18年(1885年)8月22日任國防會議議員。明治18年(1885年)12月26日再任元老院議官,免統計院長。明治19年(1886年)6月出使歐洲考察,明治20年(1887年)2月2日歸國。明治21年(1888年)6月14日——明治23年(1890年)5月28日任樞密顧問官。明治21年(1888年)12月25日被編入預備役。明治23年(1890年)5月28日因病辭任顧問官。明治23年(1890年)7月10日經第一回伯、子、男爵互選投票當選為第一屆帝國議會貴族院議員(子爵互選),明治28年(1895年)7月9日辭去貴族院議員職務。明治28年(1895年)6月25日——明治38年(1905年)4月13日任樞密顧問官。
明治21年(1888年)自歐洲考察歸國後,發起創立東洋哲學會,明治22年(1889年)與山岡鐵舟、松平宗武、川合清丸設立日本國教大道社,在貴族院內結成“保守黨中正派”勢力,鼓吹將神儒佛三道(神道·儒教·佛教)確立為國教和反對歐化主義,致力於實現國家主義國粹主義的興隆。明治22年(1889年)反對外務大臣大隈重信的條約改正案,提出「大審院任用外國人擔任法官的條款違反憲法」的非難,勸告大隈外相辭職,因參加民間的反對集會,觸犯了軍人不得介入政治的原則而受到戒諭。明治32年(1898年)12月5日——明治38年(1905年)4月13日任大日本茶道學會第一代會長,致力於研究茶道的理論、學問,研究、實踐茶道的精神,交流、推廣茶道文化,復興日本茶道。明治34年(1901年)以青少年教育為目的發起統一學,明治35年(1902年)設立統一學舍。他還是興亞會和東邦協會的會員。
晚年的鳥尾小彌太淡出政治舞台,信奉佛教,過著靜修參禪的生活。明治38年(1905年)4月13日在靜岡縣熱海的別邸因肺病去世,享年58歲。墓所在兵庫縣加古川市的光念寺。
晚年的鳥尾小彌太子爵晚年的鳥尾小彌太子爵

政治姿態

在貴族院內,鳥尾小彌太屬懇話會·月曜會(院內會派,通稱勤儉尚武連),一貫堅持與藩閥政府對抗的姿態。與自由黨和立憲改進黨的論點相反,展開對政府的西歐化政策、基督教的批判。他與佐佐木高行、元田永孚的宮廷派、谷干城的陸軍反主流派結成“保守黨中正派”(保守中正派)。採取既批判自由民權運動和議會主義,又反對藩閥政府的立場。倡導保守中正,發行機關保《保守新論》。
鳥尾小彌太的政治理念源自儒教,但他忽略了承認易姓革命與日本的國體(天皇制)之間的矛盾。他不是法律家和理論家,而是在個人的心術上注重意見是否恰當的問題(鳥谷部春汀評語)。

個人軼事

關於中村熙光在幕末的奇兵隊時代為何改名為「鳥尾小彌太」這樣一個奇怪的稱呼的原因存在多個版本。一種說法是,隊員們在夜間集結時,姓「中村」的同姓者居多,在人們中間傳話時往往造成困擾,因此他詳照家譜系,從中村姓祖上的本姓中選擇了「鳥尾」這個姓,選用了「小彌太」這個彰顯武力的名字。雖然當時在一夜間傳為笑談,翌日、隊員們便在向隊長提出的聯署書上惡作劇式的署名「鳥尾小彌太」,便以此為契機改名換姓。另一種說法是,在拜領長州藩藩主毛利敬親致「鳥尾小彌太」的感狀後正式改名。還有一種說法是是因為他參加勤王活動恐累及家族和父親,因此才改名換姓。
位於現在的東京都文京區關口附近鳥尾本邸,西側的鐵炮坂因為陡坡使行人難以通行,鳥尾小彌太私人出資開闢坡道。當地人為了感謝其善舉將此地改名為鳥尾坂,坂下還留存有刻有坂名的石柱(文京區關口3丁目9至11之間)。
鳥尾小彌太為創辦統一學舍,準備在京都別莊一得庵設定關西支部、但直到他去世也未能實現。現在在舊別莊旁邊的高台寺內樹立有統一學舍所建的顯彰碑以示紀念。
幕末時期,奇兵隊少年隊的陣屋在松林寺(山口縣下關市吉田)駐屯時,時任隊長的鳥尾小彌太激昂陳詞,“我國雖然是神國、但佛教盛行有年、石地藏菩薩像到處泛濫實在是離譜”。遂率領隊士將法專寺(山口縣下關市吉田)內的6體地藏王像“斬首”(首切り地蔵)。現在,地藏王像的首部的中心被嵌入鐵棒,用水泥對頸部進行了修補。
明治6年(1873年)在陸軍省第六局局長任內,提出《東京灣海防策》,建議在東京灣沿岸建設炮台。1881年8月在東京灣的富津岬沖建設海堡(在海上建造人工島並配置炮台形成的海上要塞),成為東京灣要塞的一部分。明治、大正時期,東京灣內建有數座海堡。
中日甲午戰爭期間,為了與威脅日本軍後背的清軍騎兵對抗,鳥尾小彌太提出對滿洲馬賊施以懷柔之策。雖然直至戰爭結束也未能實現,但非正規軍的馬賊一直是日本軍部黑龍會關注的焦點目標。
明治時期的教育家下田歌子一直向鳥尾教授禪學
鳥尾與舊幕臣中根香亭在書畫古董上趣味相投,在《香亭雅談》中作為好事家(業餘愛好者)被提及。
史學界有一種理論認為,終結日本封建制度廢藩置縣,是在1871年春鳥尾小彌太與野村靖、山縣有朋三人之間的談話中最先提出的,即“廢藩論”。
明治33年(1890年)在帝國議會上,司法大臣山田顯義提議允許任用法國人法律家擔任法官的改正案,鳥尾原先強烈反對,但第二天在議會上就從反對派陣營轉投贊成派陣營。議員們對於他的變節感到驚訝,官面上的說法是,山田聲淚俱下、苦口婆心地勸說促使他轉變。實際上,在當時這種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
當時的日本人在外國趣聞的軼事集《赤毛布》(明治33年)記載有「鳥尾小彌太の苺代」一事,說的是在歐州遊歷的鳥尾在巴黎草莓的時令季節吃得亂七八槽,在收到賬單時被超出預想的金額驚呆了。
鳥尾小彌太的墓所位於兵庫縣加古川市、當年父親在參勤交代途中,病逝於加古川的旅館菊屋。維新後,在參拜父親之墓時,拜訪了在父親臨終時加以看護的旅館的老婦人,從她那裡聽到父親「他沒有別的什麼可記掛的,惟有掛念一直留在江戶的兒子」的遺言,因此鳥尾在晚年留下了「死後葬在父親之墓旁」的遺言。

榮典

1871年9月12日(明治4年7月28日):從五位;
1873年(明治6年)6月25日:正五位
1875年(明治8年)12月28日:從四位
1878年(明治11年)5月14日:勛二等旭日重光章;
1884年(明治17年)7月7日:子爵
1886年(明治19年)10月20日:從三位;
1888年(明治21年)10月20日:正三位
1889年(明治22年)11月25日:大日本帝國憲法發布紀念章;
1889年(明治22年)12月27日:勛一等瑞寶章
1899年(明治32年)12月20日:從二位;
1902年(明治35年)6月30日:勛一等旭日大綬章
1905年(明治38年)4月13日:正二位
陸軍中將鳥尾小彌太子爵陸軍中將鳥尾小彌太子爵

著作

鳥尾小彌太著有《王法論》(1880年)、《無量壽經論》(1882年)、《明道協會要領解說》(1884年)、《佛道本論》(1885年)、《無神論》(1887年)、《洋行日記》(1888年)、《臣の友垣》(1890年)、《時事談》(1891年)、《正法眼蔵》、(1892年)、《禪林訊息》(1895年)、《人道要論》(1900年)、《児戀草》(1901年)、《統一學》(1902年)、《道德弁》(1902年)。

家庭

妻:鳥尾泰子(大日本茶道學會第二代會長)
子: 鳥尾光(子爵)
孫: 鳥尾敬光(子爵)、孫媳:鳥尾鶴代(「マダム鳥尾」)
曾孫:鳥尾敬孝(職業音樂人、實業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