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婷婷

魯婷婷

魯婷婷,女,1981年6月生於重慶。

動畫藝術家,公共藝術家,當代藝術家

2006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動畫專業碩士研究生。現任四川美術學院教師,居重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婷婷
  • 外文名:AMIA
  • 別名:丁丁狗 DD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重慶
  • 出生日期:1981年6月30日
  • 職業:當代藝術家
  • 畢業院校:四川美術學院
  • 信仰:神秘主義
  • 主要成就:公共藝術家
  • 代表作品:絲系列 木系列
參與群展,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個展,獲得榮譽,媒體播放,收藏,代表作品,繪畫作品,動畫作品,公共藝術作品,

參與群展

2014年


第十一屆北京獨立影像展栗憲庭電影基金
魯婷婷
第五屆重慶市美術作品展重慶市美術館
《圖像即觀念》群展大連藝術展覽館

2013年


無差別Ⅱ-浮游北京荔空間
四川美術學院教師年展
深圳動畫雙年展,廣州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北區B10藝術空間

2012年


《天上的街市》藝文匯展,北城天街,重慶
魯婷婷
第九屆北京獨立影像展實驗動畫單元巡展四川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中心
第九屆北京獨立影像展宋莊美術館現象藝術中心

2011年


《80後藝術檔案》北京宋莊藝術發展基金會、宋莊美術館、萬盛美術館、零公館
中國獨立動畫電影論壇北京798時態空間
《春寒》當代藝術展北京龍德軒當代藝術中心
《被異常的生活》瑞士琉森設計·美術學院
《年圖騰》上海元嘉畫廊
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主題展《FUTRUEPASS》(《未來通行證》)義大利威尼斯

2010年


中國地下電影節——批評性視角德國柏林SowiesoNeukölln,漢堡SowiesoNeukölln,海德爾堡karlstorkino,基爾文化中心
第四屆亞洲青年動漫節北京貴陽
第三屆前提行為藝術節朱子畫廊廣東
《她視界——2009國際當代女性藝術家邀請展》齊盛藝術館成都

2009年


她視界——2009國際當代女性藝術家邀請展》江山美術館重慶
《明天會更好》——2009呼喚性別和諧16日行動藝術展
動漫美學雙年展上海當代藝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和北京今日美術館
《界外》重慶當代青年藝術家群展重慶坦克庫.當代藝術中心
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
《聚焦中國》當代藝術展數碼媒體單元英國德比QUAD藝術中心
西安曲江國際當代藝術季曲江當代藝術中心西安
2005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年展重慶美術館
2000四川美術學院學生年展重慶美術館

個展

2010年《木》重慶北城天街星館,西城天街中庭,成都三千集
2012年《小世界的暗語》雙個展,西城天街公共藝術空間,重慶
《童夢》裝置展重慶龍湖北城天街,西城天街,U城天街,星悅薈,MOCO家居生活館,龍湖時代天街
2013年《大兒童時代》跨界展重慶凱德廣場

獲得榮譽

2013年
四川美術學院教師年展入圍獎
深圳動畫雙年展入圍獎
2012年
第九屆北京獨立影像展入圍獎
德源杯環保動畫大賽入圍獎
2011年
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國際動畫短片入圍獎
中國獨立動畫電影論壇入圍獎
2010年
法國Eyeka佳作展示獎第三期最佳視頻獎
2009年
蓉城雙年展提名獎
第十屆四川國際電視節“金熊貓獎”提名獎
2007年
第13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中國卡通片創意獎”提名獎
2002年
重慶新時空杯公益環保廣告大賽銅獎
2001年
四川美術學院二等獎學金
四川美術學院年度院三好學生
獲《少男少女》雜誌社“創作英才獎”故事漫畫特別獎
2000年
四川美術學院風景畫寫生展優秀獎
四川美術學院二等獎學金
1999年
以全校第一名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並獲得四川美術學院入校特等獎學金

媒體播放

執行導演之《辭職風波》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等60多家電視媒體播放
執行導演之《誰送的花》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等60多家電視媒體播放
執行導演之《胎教》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等60多家電視媒體播放

收藏

2011年 栗憲庭電影基金

代表作品

繪畫作品

《絲》系列
《木》系列
《術》系列

動畫作品

《胎教》
《誰送的花》
《辭職風波》
《美麗童年》
《密密麻麻花》
影片關於社會中的集體睡眠,同化。大好:經歷短暫的幸福渴望,這種渴望與所處的環境相背離,所以會認為睡眠是好的,有益健康的。滿月樓:催眠與反覆的過程。時間是重疊的,沒有終點。大德:在同一種標準下的個體認同。一旦個體形成一種認同模式,新的標準又建立起來,一種集體模仿又開始出現。這種認同體系同人們該有的緣由的“思考”模式發生背離。小人兒:模式複製,人群的結構是根據情感的繁衍模式進行的。類似於生育。結果:結果就是眾多結果的綜合。
《知道》
“走過去是危險的,在半當中是危險的,回頭看是危險的,戰慄而停步是危險的。人之所以偉大,乃在於他是橋樑而不是目的:人之所以可愛,乃在於他是過渡和沒落。”——尼采
本片單純講訴了一個生滅的簡單過程,在行進中,從原點出發,螺旋上升,然後下降;從簡單出發,回到更高級別的簡單。
《絲》
《絲》不是敘事片,只是我的“視覺科研”中的圖形表達。
在以往的動畫經歷中我發現了動畫的線條,也就是軌跡,重疊在一起會碰巧形成一些形態,聯繫到生存的環境,就像我們平時經歷的各種事物,是可以用一種既定的“詞語”或“定義”去概括和描述,而這種描述是如此套路以至於到底是事物沿定義去完善自身,還是定義依事物發展而做出變化,這種雙向的影響至少對我來說是非常模糊的,以至於對事的判斷常常左右皆可,非常不清晰。
於是在05-10年我創作了大量的繪畫作品(如下),主要的意圖是想創造一種圖形,以動態軌跡的方式呈現一些生物,符號,等。
《絲》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的,它不止是闡釋,更應是一種用動態方式對靜態的動態圖形的“格式化”“規範化”。視頻中有無數的表格為底,是對這些形態的“定製”。
片中反覆出現的做體操的女孩是個類似於中國小學生的形象,她有老年人的神情與小學生的身份,全部動態幾乎是以中國小的廣播體操完成的。在動畫本身的人物動態研究上,我更改了傳統的表演方式,將動作設計得錯位扭曲但是流暢,我認為這樣的表演比寫實表演是更具有表現力。
《木》
這個影片是關於科技和人文的命題。
這是一棵樹,也是我們生存的人類世界乃至宇宙,我們都是它上面的小小生物,我們有自己的遊戲法則,我們充滿求知慾。我們自以為能影響自然。
我講訴了一個鏡像世界(如果條件允許,這個應當雙頻同步播放),左邊是自然的“上帝之手”,右邊是左邊世界在人類認知世界中的反映。我把整個作品氛圍塑造成了一個遊樂場,充滿了理想的歡樂。可是這種烏托邦式的嘉年華,這種“偽造”的理想國氛圍,隨著樹木(世界)的生長,逐漸平靜,科技之光的熱鬧場合逐漸消亡。我想提出一個疑問,我們想探索的理想世界,到底離真相多遠,他們是永遠平行的,還是能達到同一的,我們探索的終極所實現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在哪裡。
《術》
術是繪畫與影像一體的作品,影像共3分38秒,包括9個鏡頭,從第一個鏡頭到最後一個鏡頭,逐漸從世界的繁複回歸到事物本質的寧靜虛無無。從事物的本質出發是創作術的初衷,將宏大的世界觀縮小到微觀世界與本質規律,嘗試通過影像研究事物本質,虛無與合一的術理。

公共藝術作品

2010年以藝術跨界方式攜手龍湖地產創作大型裝置群《木兔天街年》
2012年以藝術跨界方式攜手龍湖地產創作大型裝置群《童夢星球》
2013年與以藝術跨界方式CAPITALMALL凱德商用創作大型組畫及裝置《大兒童時代》
2014年以藝術跨界方式創作《中華游局》互動體驗建築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