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刮痧

刮痧是從中醫經脈治療身體亞健康的一種物理療法,一般有助於驅火,除濕,活血化瘀,現代社會作為一項理療服務走入我們的生活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養生刮痧
  • 工具:刮痧板和潤滑劑
  • 直接關係:刮痧治病保健的效果,中醫,砭
  • 古代用:湯勺、銅錢、嫩竹板等
刮痧的工具,刮痧板,潤滑劑,刮痧方法,刮拭要領,

刮痧的工具

刮痧工具包括刮痧板和潤滑劑。工具的選擇直接關係刮痧治病保健的效果。古代用湯勺、銅錢、嫩竹板等做為刮痧工具,用麻油、水、酒做為潤滑劑。這些工具雖然取材方便,能起到一些刮痧治療作用,但因其簡陋、本身無藥物治療作用,均已很少套用。現多選用經過加工的有藥物治療作用和沒有副作用的工具。這樣的工具能發揮雙重的作用,既能作為刮頰工具使用,其本身又有治療作用,可以明顯提高刮痧的療效。

刮痧板

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工具。目前各種形狀的刮痧板、集多種功能的刮痧梳於相繼問世,其中有水牛角製品,也有玉製品。水牛角質地堅韌,光滑耐用,藥源豐富,加工簡便。藥性與犀牛角相似,只藥力稍遜,常為犀牛角之代用品。水牛角昧辛、鹹、寒。辛可發散行氣、活血潤養;鹹能軟堅潤下;寒能清熱解毒。因此水牛角具有發散行氣,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玉性味甘平,入肺經,潤心肺,清肺熱。
據《本草綱目》介紹:玉具有清音啞,止煩渴,定虛喘,安神明,滋養五臟六腑的作用,是具有清純之氣的良藥,可避穢濁之病氣。古人常將玉質品佩戴在手腕、頸部及膻中部位,若將玉質刮痧板佩戴在膻中部位,不僅方便使用,通過其對局部的按摩和某些成份的慢性吸收,還可養神寧志,健身祛病。水牛角及玉質刮痧板均有助於行氣活血、疏通經絡而沒有副作用。
刮痧板一般加工為長方形,邊緣光滑,四角鈍圓。刮板的兩長邊,一邊稍厚,一邊稍薄。薄面用於人體平坦部位的治療刮痧,凹陷的厚面適合於按摩保健刮痧,刮板的角適合於人體凹陷部位刮拭。
水牛角和玉製品的刮痧板,刮拭完畢可用肥皂水洗淨擦乾或以灑精擦拭消毒。為避免交叉感染,最好固定專人專板使用。水牛角刮板如長時間置於潮濕之地,或浸泡在水裡,或長時間暴露在乾燥的空氣中,均會發生裂紋,影響使用壽命。因此刮畢洗淨後應立即擦乾,最好放在塑膠袋或皮套內保存。玉質板在保存時要避免磕碰。

潤滑劑

刮痧治療的潤滑劑應為有藥物治療作用的潤滑劑,這種潤滑劑應由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炎鎮痛作用,同時又沒有毒副作用的藥物及滲透性強、潤滑性好的植物油加工而成。藥物的治療作用有助於疏通經絡,宣通氣血,活血化瘀。植物油有滋潤保護皮膚的作用。刮痧時塗以潤滑劑不但減輕疼痛,加速病邪外排,還可保護皮膚,預防感染,使刮痧安全有效。
目前符合上述要求的潤滑劑有活血潤膚脂和刮痧活血劑兩種。活血潤膚脂的作用較為廣泛,因為活血潤膚脂為軟膏製劑,不但潤滑性好,塗抹時不會因向下流滴而弄贓衣服,易被皮膚吸收,活血潤膚作用持久,特別適合於面部美容刮痧,可作刮痧和美容護膚兩用。

刮痧方法

正確的刮拭方法可以提高刮痧的療效,縮短愈病的時間。本文介紹的7種刮拭方法,既針對刮痧的特點,又借鑑針灸、按摩的某些手法,適合於身體各部位的解剖特點和病證需要。臨證可根據部位和病證綜合運用,並應掌握刮拭要領,了解刮痧後的反應。
一、持板方法
用手握住刮板,刮板的底邊橫靠在手掌心部位,大拇指及另外四個手指呈彎曲狀,分別放在刮板兩側。
二、刮拭方法
1、面刮法
用手持刮板,刮拭時用刮板的3分之1邊緣接觸皮膚,刮板向刮拭的方向傾斜30度至60度,以45度角套用最為廣泛,利用腕力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有一定刮拭長度。這種手法適用於身體比較平坦部位的經絡和穴位。
2、角刮法
用刮板角部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刮板面與刮拭皮膚呈45度用傾斜。這種刮法多用於肩部肩貞穴、胸部中府、雲門穴。
3、點按法
用刮板角與穴位呈90度角垂直,由輕到重,逐漸加力,片刻後猛然抬起,使肌肉復原,多次重複,手法連貫。這種手法適用於無骨骼的軟組織處和骨骼凹陷部位,如人中穴、膝眼穴。
4、拍打法
用刮板一端的平面拍打體表部位的經穴。拍打法多在四肢特別是時窩和膝窩進行,拍打時一定要在拍打部位先塗刮痴潤滑劑,拍打法可治療四肢疼痛、麻木及心肺疾病。
5、授揉法
用刮板角部20度角傾斜按壓在穴位上,作柔和的旋轉運動,刮板角平面始終不離開所接觸的皮膚,速度較慢,按揉力度應深透至皮下組織或肌肉。常用於對臟腑有強壯作用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內關穴以及後頸背腰部全息穴區中痛點的治療。
6、厲刮法
用刮板角部與穴區呈90度角垂直,刮板始終不離皮膚,並施以一定的壓力作短距離(約1寸長)前後或左右摩擦。這種手法適用於頭部全息穴區。
7、疏理經氣法
按經絡走向,用刮板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循經刮拭,用力輕柔均勻,平穩和緩,連續不斷。一次刮拭面宜長,一般從肘膝關節部位刮至指趾尖。常用於治療刮痧結束後或保健刮痧時對經絡進行整體調理,鬆弛肌肉,消除疲勞。
在治療過程中,根據病情和刮拭部位,幾種刮拭方法可選擇或結合起來靈活運用。

刮拭要領

一個刮痧治療的成功與否,刮拭要領是至關重要的,一次刮痧的療效如何和刮拭要領是緊密聯繫的,本文主要介紹常用刮痧手法的刮拭要領。
1、按壓力
刮痧時除向刮拭方向用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對肌膚向下的按壓力,因為經脈和全息穴區在人體有一定的深度,須使刮拭的作用力傳導到深層組織,才有治療作用。刮板作用力透及的深度應達到皮下組織或肌肉,如作用力大,可達到骨骼和內肌。刮紗最忌不使用按力,僅在皮膚表面摩擦,這種刮法,不但沒有治療效果,還會因反覆摩擦,形成表皮水腫。但並不是按壓力越大越好,人的體質、病情不同,治療時按壓力強度也不同。
各部位的局部解剖結構不同,所能承受的壓力強度也不相同,在骨骼凸起部位按壓力應較其他部位適當減輕。力度大小可根據患者體質、病情及承受能力決定。正確的刮拭手法,應始終保持按壓力。每次刮拭應速度均勻,力度平穩,不要忽輕忽重、頭輕尾重或頭重尾輕。
2、點、面、線相結合
點即穴位,穴位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面即指刮痧治療時刮板邊緣接觸皮膚的部分,約有1寸寬。這個面,在經絡來說是其皮部;在全息穴區來說,即為其穴區。線即指經脈,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幹線,循行於體表並連及深部,約有1毫米寬。點。面、線相結合的刮拭方法,是在疏通經脈的同時,加強重點穴位的刺激,並掌握一定的刮拭寬度。
因為刮拭的範圍在經脈皮部的範圍之內,經脈線就在皮部範圍之下,刮拭有一定的寬度,便於準確地包含經絡,而對全息穴區的刮拭,更是具有一定面積的區域。刮痧法,以疏通調整經絡為主,重點穴位加強為輔。經絡、穴位相比較,重在經絡,刮拭時重點是找準經絡,寧失其穴,不失其經。只要經絡的位置準確,穴位就在其中,始終重視經脈整體疏通調節的效果。點、面、線相結合的方法是刮痧的特點,也是刮痧簡便易學、療效顯著的原因之一。
3、刮拭長度
在刮拭經絡時,應有一定的刮拭長度,約市尺的4至5寸,如需要治療的經脈較長,可分段刮拭。重點穴位的刮拭除凹陷部位外,也應有一定長度。一般以穴位為中心,上下總長度4至5寸,在穴位處重點用力。在刮拭過程中,一般須一個部位刮拭完畢後,再刮拭另一個部位。遇到病變反應較嚴重的經穴或穴區,刮拭反應較大時,為緩解疼痛,可先刮拭其他經穴處。讓此處稍事休息後,再繼續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