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配樂

電影配樂

電影配樂指在電影作品中出現的主題音樂。一般應配合情節發展和場景的情緒, 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配樂的製作有以樂器、聲樂、樂團或電子音樂等方式製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影配樂
  • 外文名:Original Soundtrack
  • 解釋:指在電影作品中出現的主題音樂
  • 要求:配合情節發展和場景的情緒
  • 作用:烘托氣氛
  • 製作:樂器、聲樂 、樂團、電子音樂
  • 分類:歌舞音樂,附帶音樂 
釋義,基本信息,配樂大師,外國作品集,中國作品集,演奏方法,配樂介紹,

釋義

電影配樂,在電影的製作中,配樂是配音的一部分;配樂只處理電影裡的音樂。在電影裡的音樂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為歌舞音樂,一為附帶音樂。歌舞音樂大都出現在歌舞片中,歌舞片大都改編自音樂劇,片中歌舞音樂與片中情節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歌舞音樂在歌舞片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於附帶音樂,則在一般劇情片或記錄片中配合映像播映出。在無聲電影時代,電影只透過映像及簡單的文字,就把電影的情節完整的傳達出來,而無需音樂的介入。因此,附帶音樂在電影中並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作用通常是製造氣氛,強調或提高情緒與場景的接連,此種附帶音樂,吾人通稱為配樂。自有聲電影問世後,一般電影的製作都加入大量的配樂,一方面滿足觀眾聽覺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則使觀眾由於音樂的引導而更易於欣賞影片。配樂雖非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卻是影片中重要的一部分。
配樂有兩種極端而相對的觀念:一種是盡力溶入電影的結構中,如配音般地令人不易察覺;第二種是儘量突出,令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兩種觀念只要能夠與整部電影的結構做巧妙的配合,都必能夠產生很大的力量,配樂的真義就在這個配字上。
至於配樂的方式大抵有二:一為主題曲式的配樂,這種配樂很突出,而自成一體,除了主題音樂動聽外,對電影中劇情的發展,往往沒有實質的幫助。另一為樂劇式的配樂,仿華格納樂劇,用主導動機,為影片中人物或某一意念之特性,而創作的基本音形,隨著劇情的發展與轉變而發展轉變,這種配樂方式,對劇情的發展與轉變有很強大的啟示力。原引國際君友會王愛君文集《電影配樂》。
電影配樂

基本信息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鐘,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為電影而創作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過錄音技術與對白、音響效果合成一條聲帶,隨電影放映而被觀眾所感知。電影音樂是20世紀新出現的音樂體裁,有音樂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當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視聽統一的綜合性電影基本上是一種視覺藝術,但聽覺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部分。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因素結合後,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但特別完整的片斷,仍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賞。
電影音樂是在影片中體現影片藝術構思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戲劇性和氣氛方面起著特殊作用。電影音樂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現代音樂體裁。
性質與特點 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象、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么誇張和程式化。
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製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現實性與功能性 電影音樂,按照在電影中出現的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性的音樂,也叫做客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有聲音的來源;另一類是功能性的音樂,也叫做主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沒有聲音的來源。
現實性音樂包括在電影生活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或歌曲)。例如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音樂(或歌曲)、歌劇音樂、舞劇音樂、節日歌舞、街頭小唱、街頭音樂以及通過收音機或錄音機播放的音樂。還包括特別引人注目的劇中主要人物的獨唱與對唱、獨奏與合奏等等。這類音樂(或歌曲)都是由劇作家、導演事先在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樂一般是由作曲家專為電影創作的,著重表現畫面中所沒有或不能表現的劇中主要人物的動作,特別是心理活動。
在電影中,雖然從音樂出現的方式上分為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常常相互轉化,有時從現實性的音樂轉化為功能性的音樂,也有時從功能性的音樂轉化為現實性的音樂。
電影音樂藝術的處理手法豐富多樣,變化無窮。其美學功能是:
①通過音樂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衝突、高潮布局,達到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電影的意義。
②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動人。
③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象出現,例如在困難的時刻預示勝利和希望,在順利的時刻預示艱苦挫折;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像出現,延展戲劇情緒。
④引起一定時間(古代的或現代的)、空間(人類世界的或外空間)、環境(人間或仙境)的聯想。
⑤加強影片的總的藝術結構。電影音樂雖然是分段陳述的,但是通過分段陳述的結構,能反映出影片總的藝術結構。
⑥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像,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像的立體感。音畫結合可形成“四維時空”的運動著的立體感。

配樂大師

John Williams-約翰.威廉士
1932年2月8日出生,美國人。
電影配樂大師約翰.威廉士是電影配樂家中的佼佼者,他有好萊塢大片音樂教父之稱。曾超過40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提名,並5次獲獎。同時,他的配樂還15次獲得葛萊美獎(Grammy Award)。
電影配樂
說起他的作品,大家一定非常的熟悉,大部分史匹柏的電影都是他擔任的配樂。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戰》三部曲、《辛德勒名單》、《第三類接觸》、《大白鯊》、《E.T.》等。近期的作品有《愛國者》,《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藝妓回憶錄》等。儘管有人抱怨他的音樂聽起來都一回事,但其氣勢磅礴的配樂,確實無可替代。
此外,他還是個指揮大師,為自己的作品擔任指揮。他擔任指揮的音樂會幾乎是場場爆滿。
John Barry-約翰.巴瑞
約翰.巴瑞1933年出生於英國,也是一位聲名遠揚的著名配樂大師,其作品曾5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獎。
約翰巴瑞約翰巴瑞
他的代表作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後期的作品、《午夜牛郎》、《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與狼共舞》、《時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別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James Horner-詹姆斯.霍納
他是新一代的電影配樂大師,擅長於運用英格蘭、蘇格蘭等歐洲民間音樂的素材來創作。
詹姆斯.霍納詹姆斯.霍納
詹姆斯.霍納的作品我們是最熟悉的,記得鐵達尼號嗎,第69屆奧斯卡的最佳配樂。那悠揚的哨笛聲相信很多人至今難以忘懷。
其代表作有:《特洛伊》《光榮》、《燃情歲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羅13號》(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羅》(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 (末日大撞擊)、《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國鼠潭》。
2015年6月,霍納駕駛私人飛機失事,不幸去世,享年62歲。
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
又一個可怕的義大利人,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是個長命的超級快槍手,從1952年至今,為超過400部電影作了配樂,他的音樂風格囊括了古典、爵士、搖滾、義大利民謠、先鋒音樂等幾乎所有的音樂類型。上世紀60年代,他與導演Sergio Leone拍擋,為影響後世的“通心粉西部片”譜寫音樂,成了名副其實的西部片音樂之王。但這位精力旺盛的大師卻也並非僅靠“殺片無數”取勝的莽漢,他的經典代表作層出不窮,1990年之後的晚年作品依然殺氣逼人,絕對不是靠早年英名混飯吃的糟老頭子,令人折服。
埃尼奧·莫里康內埃尼奧·莫里康內
代表作品:《美國往事》《教會》《天堂影院》《海上鋼琴師
伽伯瑞·雅德(Gabriel Yared)
這個在黎巴嫩出生的法國人,剛出道的時候是個流行歌曲作者,1973年接了第一部電影配樂,而讓他真正入行的是1979年為戈達爾的影片《人人為自己》(Sauve Qui Peut (la Vie))作曲,之後接到大量訂單,最多的一年裡同時為7部電影配樂,但他總是能通過不同的音樂類型和風格,發揮自己的浪漫靈感,從古典到搖滾、從民謠到爵士。他的第一個代表作是《37.2℃》,而由杜拉斯小說改編的電影《情人》為他贏得了法國愷撒獎。當然,最厲害還是《英國病人》,讓他捧回了1996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兩座獎盃。
代表作品: 《37.2℃》《情人》、 《英國病人》、《心計》
尼諾·羅塔(Nino Rota)
義大利音樂教父,生於1911年,來生僅電影配樂就寫過145部,還不包括其它歌劇,管弦樂作品。他畢業於米蘭音樂學院,與義大利名導費里尼合作長達三年,創出無數影音經典。而他在條件遠不如好萊塢的情況下,以義大利民謠和過人天份為武器,再加上本土強悍和不屈服的民風,寫出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而其中最為耀眼的則就是《教父》(GODFATHER),以典型的西西里旋律寫出的樂章富含動人的深情。
尼諾·羅塔 近照尼諾·羅塔 近照
代表作品:《教父三部曲》、《八部半》、《戰爭與和平》、《在羅馬的陽光下》
Maurice Jarre-莫里斯·賈爾
法國人。這位配樂大師的許多音樂動人之極,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題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
其他的著名代表作還有:《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漫步雲端》(A walk in the winds)。《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等。
Jerry Goldsmith-傑瑞·戈德史斯
傑瑞.戈德斯密斯是電影配樂大師Miklos Rozsa(電影《賓虛》的配樂者)的學生。其風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早期電影流行交響配樂時,他的代表作有《巴頓》,後來他為電影《Omen》(天魔)大膽創作的黑色聖歌,曾獲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七十年代開始流行電子音樂代替交響配樂,他並沒有停留在舊有風格上,創作出獲配樂金像獎的許多佳作,如:《第一滴血》、 《star trek》等作品。近作還有《星艦迷航》、《異形》、《the Mummy》、《花木蘭》、《空軍一號》等代表作,以八十高齡而新作不斷,令人欽佩。不過已於2004年7月去世了,真是電影配樂界的一大損失。
Danny Elf Nan-丹尼.艾福蘭
丹尼.艾福蘭代表作:《蝙蝠俠》(batman)、《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神通廣大》、《Man in black》。
Thomas Newman-托馬斯.紐曼
托馬斯.紐曼是八十年代開始比較活躍的一位電影配樂大師。其代表作為大家熟知的有:《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聞香識女人》(scent of a woman)。
Hans Zimmer-漢斯.季默
1957年9月12日出生,德國人。
漢斯.基默漢斯.基默
他的作品《獅子王》和《埃及王子》這兩部卡通片的配樂,是眾人童年時代的美好回憶。他擅長用宏大的交響樂與電子樂結合,創造出驚人的磅礴氣勢。最近幾年的作品有《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超人:鋼鐵之軀》《星際穿越》《小王子》等。
其他著名的作品還有:《盜夢空間》(Inception)、《加勒比海盜》(Pirates of the Caribbean)、《亞瑟王》(King Arthur)、《角鬥士》(Gladiator)、《超凡蜘蛛俠2》(The Amazing Spider-Man 2)、 《勇闖奪命島》(The Rock)、《斷箭》(Broken Arrow)、《雨人》(Rain Man)、《珍珠港》(Pearl Harbor)、《漢尼拔》(Hannibal) 等。
Michael Kamen-麥可.凱曼
代表作:《致命武器》系列(Lethal Weapon)、《俠盜羅賓漢》(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奧斯卡金獎)、《終極警探》系列(Die hard)、《最後的魔鬼英雄》(Last Action Hero)、《這個男人有點色》(Don Juan De Marco奧斯卡提名)、《101忠狗》(101 Dalmatians)。
麥可.凱曼麥可.凱曼
凱曼大師已於2003年去世。
Max Steiner-麥克斯.斯坦納
早期著名的配樂大師,其代表作有:《飄》(Gone with the wind) 、《Now voyager》 、《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 、《Since you went away》,以上作品全部曾獲奧斯卡金像獎配樂獎。
Elmer Bernstein-埃爾默·伯恩斯坦
代表作《七俠蕩寇志》I/II,《純真年代》、《成為馬爾科維奇》、《造雨人》、《我的左腳》,《蜜莉姑娘》、《殺死一隻知更鳥》、《遠離天堂》、《恐怖角》、《十誡》等,多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並數次獲獎。他也於2004年去世。
爾默·伯恩斯坦爾默·伯恩斯坦
James Newton Howard-詹姆斯.紐頓.霍華頓
代表作:《水世界》(Water world)、《大峽谷》(Grand canyon)、《執法捍將》、《伴我一生》(dying young)、《驚愫》(Primal fear)。
Joe Hisaishi-久石讓
提起久石讓,宮崎駿迷一定不會陌生,因為只要你留意每部宮氏電影的開頭或結尾,就會看見這個名字--音樂:久石讓。
久石讓,1950生於日本的長野,是日本最多產,同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現代音樂藝人之一,以獨特的極簡風格著稱。在長達二十年的傲人音樂生涯中,他擔任作曲、製作、編曲和演奏等多項工作。久石曾為超過二十部電影擔任配樂工作,並曾四度贏得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獎。他還從1992年起連續三年獲得日本最高電影音樂大賞,1999年又第四次獲得此獎。他還為許多電視連續劇以及數不清的電視廣告製作配樂。
如今,久石讓不但是宮崎駿的音樂代言人,更與北野武漸成黃金組合,創作了《寧靜的海》、《Kids Return~壞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等佳作。 此外的配樂大作還包括:動畫電影《阿里安》、《機器人嘉年華》,《仔鹿物語》、《水之旅人》、《寄生前夜》等等。在日本,久石讓早已是聞名遐邇的資深音樂人。1998年,久石讓 更獲邀擔任日本冬季長野殘疾人奧運會的音樂製作總監,如此重要的任務可說是對他在音樂界大師級地位的莫大肯定。 2007年火遍中國的軍旅電視《士兵突擊》也引用了《菊次郎的夏天》里的音樂《mother》,讓中國的突擊迷們記憶深刻,後來該劇也被日本某電視台播出,引起轟動。
Howard Shore-霍華德.肖
霍華德·肖出生於1946年10月18日,加拿大多倫多人。他最為我們熟悉的作品,當然是史詩巨作《指環王》三部曲了。他憑指環王首部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而後,又憑為《飛行家》的配樂再度獲獎。
歷數霍華德所創作過音樂的著名影片有1988年湯姆漢克斯的成名影片〈成長〉(Big)、〈沉默的羔羊〉、七宗罪〉、〈入侵腦細胞〉、
海倫·卡蘭德羅(Eleni Karaindrou)
希臘作家導演安哲洛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御用配樂人,海倫·卡蘭德羅(Eleni Karaindrou)是這個行業里少有的女性。導演安哲洛普洛斯的電影沉重而悲愴,卡蘭德羅的音樂同樣也深沉苦情。然而,對於熟悉希臘式悲劇以及天生就有希臘式悲劇情結的人來說,卡蘭德羅的音樂無異於蕭瑟生命中的天籟之音,儘管作品不多,但已經成為作家電影音樂的典範。
代表作品:《霧中風景》、《尤里西斯生命之旅》、《永恆的一天
譚盾
譚盾,一個為華人音樂家贏得榮譽的名字。1957年出生於湖南的譚盾,曾多次榮獲中國國家級創作獎,他的管弦作品《道極》更被評選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除此之外,譚盾在實驗創作藝術上也非常活躍。他的《紙樂》、《陶樂》與《水樂》等音樂劇,都在國際前衛藝術領域裡產生很大的影響,並獲得廣泛的好評。其它諸如“Weber國際作曲獎”、“山多利作曲大賞”、“MIT傑出藝術成就獎”等國際獎項,更將他的聲譽推至最顛峰。
譚盾譚盾
在第44屆格萊美中,譚盾再度為華人音樂家贏得榮譽,以電影《臥虎藏龍》主題曲《月光愛人》獲得“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提名,又以《臥虎藏龍》原聲帶中的《永恆的誓言》獲得“最佳古典音樂”提名,而取自《易》中的吉他協奏曲則獲得了“最佳古典音樂協奏曲”提名。
代表作品: 《臥虎藏龍》、《英雄
普瑞斯納(Zbigniew Preisner)
一提起他,就得說奇斯洛夫斯基。這位學法律和歷史出身的波蘭音樂家普瑞斯納(Zbigniew Preisner),可能不太喜歡配樂人里的這個“配”字,因為他要求音樂即使脫離了電影,也要讓人百聽不厭,甚至要可以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單獨欣賞。所以他跟奇斯洛夫斯基的關係更像是真正意義上的拍擋,總是在電影籌拍時就加入劇本討論,使得音樂不僅能完全融入電影中,也讓電影的精髓也完美地滲進音樂之中。這一點在《藍》里得到了充分體現,有人甚至評價說這部電影就是普瑞斯納音樂的影像版。另外,他也作過不少非奇斯洛夫斯基電影的音樂。
代表作品: 《》、《》、《》 、《兩生花》
范吉利斯(Vangelis)
希臘音樂大師范吉利斯(Vangelis),作為電影配樂大師里BOS級別的人物,被人們稱為現代的華格納,范吉利斯的配樂作品也大都是史詩般的。有朋友說范吉利斯每隔十年就能創作一部顛峰級的作品,1981年的《火戰車》,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2004年的《亞歷山大大帝》,每一部作品都能堪稱電影配樂史上的經典之作,其中《亞歷山大大帝》里部分音樂也被引用到2007年火遍中國的軍旅電視《士兵突擊》中,那氣勢效果不必多說。

外國作品集

01.Wallace Courts MurronFrom 勇敢的心》)
02.The Bridge Of Khazad DumFrom 指環王1:護戒使者》)
03.Top Gun AnthemFrom 壯志凌雲》)
04.天空の城ラピュタ(From 天空之城》)
05.Back to the Future{Main Theme}From 回到未來》)
06.Arrival To EarthFrom 變形金剛》)
07.Legends Of The FallFrom 燃情歲月》)
08.RemembrancesFrom 辛德勒的名單》)
09.EvenstarFrom 指環王2:雙塔》)
10.GodspeedFrom 時光機器》)
11.Its A Long RoadFrom 第一滴血》)
12.風の伝說(From 風之谷》)
13.RoseFrom 鐵達尼號》)
14.The BattleFrom 角鬥士》)
15.Any Other NameFrom 美國麗人》)
16.Main TitleFrom 阿波羅13號》)
17.Main TitleFrom 星球大戰》)
18.Superman Main TitleFrom 超人》)
19.The ParachutesFrom 空軍一號》)
20.旅立ち~西へ~(From 幽靈公主》)
21.Main TitlesFrom 硫磺島家書》)
22.'It's Over'{'Good Bye'}From 終結者2:審判日)
23.Across the Stars{Love Theme}From 星球大戰前傳2:複製人的進攻》)
24.Main ThemeFrom 石破天驚》)
25.風のとおり道(From 龍貓》)
26.Central ParkFrom 金剛》)
27.Minas TirithFrom 指環王3:國王歸來》)
28.Sayuri's ThemeFrom 藝伎回憶錄》)
29.I'm Forrest Forrest gumpFrom 阿甘正傳》)
30.Three Years LaterFrom 垂直極限》)
31.The EraserFrom 蒸發密令》)
32.Flying Theme From 外星人E.T》)
33.From Russia With Love-007From 007系列之來自俄羅斯的愛》)
34.Hymn to the FallenFrom 拯救大兵瑞恩》)
35.Main Title_Ice DanceFrom 剪刀手愛德華》)
36.S.W.A.T. 911From 反恐特警隊》)
37.TitlesFrom 火戰車》)
38.英雄的黎明(From 三國志》)
39.Main TitleFrom 生死時速》)
40.ThemeFrom 侏羅紀公園》)
41.Out Of Africa-Main ThemeFrom 走出非洲》)
42.The dreamFrom 宇宙威龍》)
43.The KissFrom 最後一個莫希乾人》)
44.Moon RiverFrom 蒂凡尼的早餐》)
45.OpeningFrom 斷臂山》)
46.Theme of ExodusFrom 出埃及記》)
47.The English PatientFrom 英國病人》)
48.Cinema Paradiso Love ThemeFrom 天堂電影院》)
49.TitoliFrom 荒野大鏢客》)
50.《暗戰》主題音樂(黃英華.-.暗戰》)
51.24-7CAGNET.-.喜劇之王》)
52.Opening(黃英華.-.少林足球》)
53.Overture -序曲(譚盾.-.英雄》)
54.比劍(黃沾.-.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55.蛟龍豈是池中物(胡立偉.-.醉拳2》)
56.孔雀之舞(Nathan Wang and Gary Chase.-.神話》)
57.男兒當自強(黃沾.-.黃飛鴻》)
58.我知道{I Know}(久石讓.-.情癜大聖》)
59.雪千尋(胡偉立.-.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
60.姨媽的後現代生活{Main Theme}(久石讓.-.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61.1991 (陳光榮.-.無間道2》)
62.Cart(三寶.-.我的父親母親》)
63.Mark's Theme(顧嘉輝.-.英雄本色》)
64.人間道(黃沾.-.倩女幽魂2人間道》)
65.宋家皇朝~主題曲(喜多郎.-.宋家皇朝》)
67.西天取經路遙迢(趙季平.-.大話西遊》)
68.再見...警察...再見(陳光榮.-.無間道》)
69.臥虎藏龍(譚盾& 馬友友.-.臥虎藏龍》)
70.人生如此(黃沾.-.青蛇》)
71.End TitleFrom 獨立日》)
72.Gone With The WindFrom 亂世佳人》)
73.Raiders MarchFrom 奪寶奇兵》)
74.Somewhere in My MemoryFrom 小鬼當家》)
75.Somewhere in Time-Main ThemeFrom 時光倒流70年》)
76.TennesseeFrom 珍珠港》)
77.Chevaliers De SangrealFrom 達文西密碼》)
78.Main TitleFrom 深淵》)
79.This LandFrom 獅子王》)
80.Beverly Hills CopFrom 貝佛里山警探》)
81.EpisodeFrom 我的野蠻女友》)
82.Gabriel’s OboetFrom 傳教》)
83.The Big Blue OverturetFrom 碧海藍天》)
84.The Godfather Waltz From 教父》)
85.Gnossienne No.1From 濃情朱古力》)
86.His SmileFrom 情書》)
87. La Vatse d’AmelieFrom 天使愛米麗》)
88.LullabuFrom 瑪歌皇后》)
89.Mission Impossible ThemeFrom 碟中諜》)
90.OvertureFrom 阿拉伯的勞倫斯》)
91.大奧テーマ(From 大奧:百鬼繚亂》)
92.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Main Title}From 善、惡、醜》)
93.Theme From Love Story{Finale}From 愛情故事》)
94.Overture And A Prisoner Of The Crusades (From 《俠盜王子羅賓漢》)
95.Overture And Preludium(From 《音樂之聲》)
96.Leaving Wallbrook-On the Road (From 《雨人》)
97. To The Pirates' Cave_Skull and Crossbones(From 《加勒比海盜》)
98.Miss Goodhead Meets Bond(From 007系列之太空城)
99.風の丘(From 《魔女的宅急便》)
100.Victory Celebration(From 《星球大戰:武士歸來》)

中國作品集

1.喜多郎 張婉婷 1997《宋家皇朝》 《宋家三姐妹》
2.久石讓 劉鎮偉2005 《情顛大聖》
電影配樂
姜文 2010《讓子彈飛
張藝謀 2006《滿城盡帶黃金甲
王家衛 2004《2046
王家衛 2007《藍莓之夜
金琛 2007《鳳凰
張之亮2006《墨攻
葉問
6.服部隆之 趙明WITH翁思再2007 舞劇《楊貴妃
8.半野喜弘 侯孝賢的1998《海上花
侯孝賢 2001《千禧曼波
賈樟柯2000《站台
賈樟柯2008《24城》
12.橫山箐兒 《英雄的黎明三國志
14.大島滿 高群書、陳國富 2009《風聲》

演奏方法

New Age <新世紀> 又指The Aquarian Age (水瓶座時代),西方神秘學認為現在是一個轉型期,正準備進入“水瓶座時代”。“水瓶座”象徵人道主義;人類由追求社會的、物質的、科技層面的進步,將演進到注重“心靈”、“精神”層面的探索,找到超越人種、膚色、民族、國籍以及宗教派別的人類心靈的共通點,認知人類的“同源性”和“平等性”,從而達成四海一家與和平的遠景。
電影配樂
New Age Music作為20世紀純音樂的最大發現,來自於一種可以帶來內在平靜的審美觀點。通常來說,它們是一些帶著新世紀哲學理念的和諧與非破壞概念的唱片,它們可以鼓舞精神上的超脫和生理上的治療,其中一些唱片既能給我們以藝術上的享受,又能給我們以精神上的恢復,更有一些音樂家,通過他們特別設計的音波和“無污染構思”音樂理念來使聽者的精神境界升華。
新世紀音樂是新世紀哲學的對應,它包容從現代輕鬆音樂一直到冥想型靈魂探索音樂。
新世紀音樂採用電子樂器,包括西方與非西方的樂器,及偶爾的歌唱,創造緩和的旋律來適應現代生活快節奏。
為尋求精神治療和超越,新世紀音樂人時常借用非西方音樂的元素--就像新世紀哲學對非西方哲學的吸收一樣。
一般認為新世紀音樂(New Age Music) 於70年代興起,至80年代中逐漸成熟。1973年,一群多半是素昧平生的音樂工作者,因在舊山舉辦的The San Francisco Festival in Honor of Comet Kohoutek而得以交流。這次音樂節讓音樂工作者,如Joel Andres、 Steven Halpem 等人發現即使他們從前末曾交流及合作,但大家的音樂創卻有許多共通之處。他們的音樂同時是以冥想與心靈層面為出發點而創作,由於這種音樂風格跳脫過去人類所有的音樂型態,於是人們將這種音樂定名為“新世紀”。
New Age 早期的音樂形態是以環境音樂 (Ambient Music) 為基礎演變而成。也有人稱環境音樂為自然音樂、綠色音樂等。New Age Music錄製過程大多以自然聲響及旋律構成,其音樂形態受風行於70年代後期的Fusion (融合音樂,即爵士樂和搖滾樂結合的風格) 樂風所影響,因此New Age Music會如Fusion Music一樣,在音樂當中加進了電子合成音效,如使用回音、電子樂的迴響(Reverb)以及其他利用空間創造出的聲音技巧,營造極其優美的曲風,模擬幻化的空間質感。
80年代之後, 許多年輕樂手 (搖滾派/融合派) 放棄了電子音樂的華而不實,重投Acoustic (即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人們開始放棄了物質世界的追求,投向追求理性自然的生活,追尋心靈的滿足。因此80年代中期,以尋求心靈與自然滿足的New Age Music發展已經逐漸成熟, 不僅延續修身的冥想,並且不斷加入重視環保、闡揚人文思想、關懷世界的理念,因而奠定它自成一派的寬大視野。
1994年來自德國“謎”(Enigma)樂團推出了一張充滿新世紀色彩的葛利果宗教音樂,在全球創下千萬張的銷售量,奠定 New Age 的地位,和古典樂流行樂鼎足而立於吒當今樂壇。在當時,可謂音樂界最大的震撼,音樂界人士都認為新世紀音樂的時代終於來臨了。
以寧靜、安逸、閒息為主題的New Age Music ,純音樂作品占的比重較多,有歌唱的占較少。New Age Music可以是純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電子化的,重點是營造出大自然平靜的氣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覺,洗滌聽者的心靈,令人心平氣和。New Age Music 很多時與音樂治療有關,不少New Age Music 說可以治病,也有不少與打坐冥想有關,這與New Age 思潮哲學有莫大關係。New Age Music通常被視為頗為中產階級的音樂,Windham Hill 是最具代表性的New Age 唱片公司,New Age 代表樂手有Enya(恩雅)、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喜多郎) 等等。
New Age的特點:
合音 (Harmony):
New Age Music的基礎是合音與和諧音,並非僅用大和弦而不用小和弦,但會摒棄部份爵士與搖滾的發音方式,以避免不和諧與不悅耳的樂音。New Age所用的和聲大部分是相當和諧的,不協和音在New Age中使用甚少。這也是為何New Age聽起來與人非常祥和之感的原因。
旋律 (Melody):
New Age Music突破既有作曲方法,不以傳統上對音階的思考模式為限,而是組成新的、不見得能立即朗朗上口的旋律。New Age的旋律與流行樂完全不同,其即興演奏的味道很濃。聆聽者不僅很難記住旋律,而且更不知道旋律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終止。這也就是New Age音樂結構賦予大家極大想像空間的原因之一。
節奏 (Rhythm):
New Age Music根本不強?#123;以打擊樂器或休止符所建立的節奏感。New Age的節奏很多是存在於音樂自然的律動與音符的強弱之間。其實,大部分New Age之所以要屏棄傳統的節奏,是因為有了鼓、貝司與打擊樂器,音樂形態就會被限制死了,而New Age是自然而自由的,有著風一般的流線姿態。
因此,一方面拜電子音樂技術所賜,可以輕易製作出無停頓的樂音;另一方面,New Age Music以不強?#123;節奏的作曲方式,營造特殊的空間感與意境。
音色 (Timbre):
New Age Music避免使用刺耳與急促的聲音,因為那會增加音樂的壓力與張力,也因此小提琴、小號、電子吉他、合成敲擊樂器等較不適用於表現New Age Music。New Age的音色是透明的、神秘的,充滿朦朧氣氛的。老實說,聽New Age到深處時,最大的享受之一便是音色的變幻。
音質 (Texture):
空間感是New Age Music的一個重要的面向,New Age Music也曾有“空間音樂”(space music) 之稱,其同時指涉音樂所表現出的質材感、與意圖引發聆聽者去達到的狀態。
除了這音樂的五大要素之外,New Age最大的魅力就是賦予聆聽者一個極大的想像空間,你可以不受形式限制,自由地在無限的想像空間中馳騁。
New Age的分類:
1部落 (Techno Tribal)
2 精神音樂 (Spiritual)
3 太空音樂 (Space)
4 器樂獨奏 (Solo Instrumental)
5 自助音樂 (Self-Help)
6 新古典 (New Classical)
7 電子新世紀 (New Age Electronic)
8 原聲新世紀 (New Age Acoustic)
9 民族混合 (Ethnic Fushion)
10 現代器樂 (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11 氣氛音樂 (Atmospheres)
New Age Music中常見的表演型態:
(一)器樂演奏:
包含器樂獨奏(Solo Instrumental)、新古典樂派(Neo-classical)、新原音樂
派(New Acoustic)等。
New Age Music的知名品牌,如Windham Hill與Narada等等,大多是靠錄製這類音樂專輯起家的,其後形成一股風潮,新世紀音樂家們紛紛以這種“印象派”風格進行創作,甚至從民謠中取得靈感,以鋼琴、吉他、居爾特豎琴及德西馬琴(hammered dulcimer)等樂器來進行表演。雖然有些作品確實是推陳出新,且往往能牽動人心,但也有多二流樂手投機地搭上這股風潮,創作出如同“裝飾用壁紙”一般的作品,導致這類音樂一時聲名狼藉。但還是有許多樂手仍然在此領域創作不輟。
當代許多演奏家都受過嚴謹的古典音樂訓練,卻又不願屈從現代古典樂風對於理智的、無調性的作曲形式之強調。這些樂手儘管對音樂的詮釋皆有獨到之見地,但古典音樂對他們而言仍是重要的靈感來源。就當代演奏形式的音樂(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music)的脈絡而言,新古典音樂是指任何受到古典音樂影響的音樂類型;或者是以重新編曲的方式演奏古典音樂(巴哈、帕海貝勒與德布西的作品似乎是最受歡迎的改編對象),或者是把巴洛克、古典的、浪漫樂派的、印象樂派的音樂因素予以重組,都可以稱為新古典樂派。
新原音樂派則是混合著bluegrass鄉村音樂與爵士樂,聽了可使人精神為之一振的音樂類型;專輯中通常都使用曼陀鈴琴、小提琴、斑鳩琴及原音吉他等民謠風樂器。這類音樂家的行家功力就展現在他們拓展音樂領域的能力之上:除了傳統音樂家因循故技
的角色之外,他們的才華每每會在即興表演與複雜的爵士合音中淋漓盡致地呈現。
(二)環境音樂:
這類音樂除了稱作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也有人稱它為自然音樂、綠色音樂、芬多精音樂等,現在因為盛行於仕女水療(SPA)與渡假中心冥想室,竟也有人稱它為SPA音樂。
事實上“環境音樂”這一名詞是由Brian Eno所創立,使用回音、電子樂的迴響(Reverb)以及其他利用空間創造出的聲音技巧,把這些都當成營造氣氛與聲音環境的音樂要素,早期環境音樂大多屬無調性實驗音樂(Atonal Experimental Music),其中許多作品曲目時間很長,但這段時間內的音樂內涵與音色的變化上卻是極其細微,例如單調重複而冗長的火車聲與飛機起飛的聲音。但現在一般所謂的環境音樂卻有其更廣泛的定義,包含透過環境音“取樣”(Sampling)、結合音樂而創作出的優美曲風,有如在鳥叫蟲鳴山風水潺中演奏。甚至有許多音樂工作者已經發展出一種能力,能夠模擬大自然中的聲音、企圖複製聽者對於空間與時間的感覺。
(三)電子合成:
包含激進的電子樂派(Progressive Electronic)與電子─原音樂派(Electro-Acoustic)、科技─原始部落音樂(Techno-tribal)。
各種不同類型音樂的出現,往往述說著科技本身的發展。這類的音樂家已經不僅僅是用取樣與電子合成的方式來複製音效,他們傾向於改變聲音原有的音質,有時會轉換成根本無法辨認的狀態。有些人會創造出特有的聲音,而不使用現代合成樂家已經創造
出來的現成聲音。電子樂在這類的創作中,與原音樂器扮演了相等的角色;特別是,他們通常以合音或回音等等方式來演奏原音樂器,對演奏者的技藝可是一大挑戰。這種音樂在“聆聽”、“思考”與“感覺”等方面為我們開啟了新視野,提供一種空靈靜謐的新空間感;但令人擔憂的是,某些激進電子樂派的創作者對科技本身的崇拜,往往會棄絕了藝術表演中最真誠的性靈與心神,而流於技術的賣弄。
談到科技─原始部落音樂,其實也可說是“民族風融合音樂”的變形。這種音樂理念,在那些使用電子樂器、注重音效的音樂家之間,已漸形成一股風潮。其內涵是將人類最原始的音樂表演方式與現代科技的樂器、設備予以結合。來自於非洲、澳洲與南北
美洲的原始部落旋律和樂器,配合著細緻的電子音效,是這種音樂的最大特色。這種音樂創作類型的困難之處在於:創作者如何以既有的技巧與敏感度,將兩者予以完美結合,否則聽來既不如富有人文精神的世界音樂,又不能呈現電子樂的華麗精緻,而成為只是抄襲著古老音樂文化的廉價作品。
(四)人聲演唱:
人聲(Vocals)一般都是結合新古典樂與電子樂做演出,也有部份全人聲表演,其概念多半是將人聲視為一種天然的樂器,而在New Age的領域中,擔綱演唱的多半是悠揚的女聲或清純的童音,聽起來有如依偎在母親的懷裡,甜美自適。例如風靡全球的愛爾蘭之星恩雅(Enya)、克蘭納德主唱莫雅(Maire)、有英國恩雅之稱的妮琪貝瑞(Nic
ci Berry)等。就連唱腔如夢似幻的百老匯音樂劇高音女伶蕾貝卡(Rebecca Luker),
也出過如新古典樂風的詠嘆調專輯“天籟詩篇1、2”(AriaⅠ、Ⅱ)。
代表音樂家:雅尼,久石讓,班得瑞,神秘園,喜多郎,姬神,神思者,賈鵬芳,凱文科恩,馬連休恩,女子十二樂坊,恩格榪,恩雅等

配樂介紹

第一首音樂來自James Horner為電影《勇敢的心》創作的配樂,電影中當Wallace第一次約會Murron時候出現的配樂,隨著一段跳躍著的歡樂的節奏,表現兩人愛情的主旋律是如此的令人心曠神怡,電影中這對戀人一起在山岡上眺望著遠方的日落,配和的音樂悠長而婉轉。
電影配樂
第2首翻譯為“卡澤敦之橋”,出現在《指環王之護戒使者》中,當佛羅多一行人在矮人們的梅里亞坑道中第一次遇到地下炎魔時候的音樂,Howard Shore不愧是懸念電影的配樂專家,這段音樂時而氣勢宏大,時而緊張萬分,將那個險象環生的情節表現的惟妙惟肖。該曲結尾處女聲帶著哀傷的吟唱著表現了眾人對失去老巫師甘道夫後心中的悲痛。
“Top Gun Anthem”是電影《壯志凌雲》原聲大碟中為數不多的配樂,相比較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歌曲,這首描繪清晨航空母艦在朝陽的照映下,工作人員忙著準備戰鬥機起飛,飛行員們走向自己的飛機的電子音樂顯得出類拔萃。
久石讓的《天空之城》配樂,全片的高潮所在,當男女主角乘著滑翔機降落在天空之城拉普塔後,旋律由小自大,感覺城市由遠及近,如同影片中的畫面,薄霧漸漸散去,尋找許久的失落的城市就浮現在眼前,然後曲風一轉,以號為主要的演奏樂器,凸現出天空之城的雄偉氣勢,接著以小提琴為背景,表現出整個城市在空中那中輕靈與深邃,充滿傳奇和神話。
《回到未來》的交響配樂,可以算是Alan Silvestri一鳴驚人的配樂作品,音樂的氣勢和力道皆與當代大師不遑多讓,而且風格嶄新,獨具魅力。時而緊湊急迫,時而溫馨感人,成功的將主題變化出十分豐富的情緒。
《變形金剛》真人版是2007年的大片之一,“Arrival To Earth”這首配樂就是大家找了很久的汽車人降臨地球時候的音樂,而且是官方發行的原聲大碟中的版本。由兩段盪氣迴腸的旋律組成,其氣勢就不多說了,也是全片最精彩的音樂之一。非常容易留下深刻印象的曲目,也是少見的為未來機械生物而創作的雄壯配樂,聽得越久越能感受到與眾不同的意味。
James Horner在電影《燃情歲月》中將他的交響樂配樂的功力完全展示出來,並且巧妙而有精彩地運用了日本的洞簫來表現出電影裡的印第安文化的色彩,在這首Legends Of The Fall中變將電影的主題原原本本地展現在觀眾眼前,塑造由布拉德皮特扮演的男主角特里斯丁,很好地表現了他內心時而寧靜,時而狂野那飄忽不定和瀟灑不羈的個性。
Remembrances,從曲子的名字就知道了,這是一首充滿了回憶和歷史獨白的曲子,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人所感受到的不光是隱隱的傷痛,更是對那段歲月的反思,這種平和、婉轉和美麗的旋律,如同流動在胸間的一股連綿不斷的清澈的泉水,內斂而深情。
Evenstar是電影《指環王之雙塔》中相當柔情的一首配樂,這首完全由女聲輕唱的音樂空靈而美麗,是整個專輯中難得一見的細膩感情的刻畫的作品,仿佛就是精靈公主愛爾雯對阿拉岡輕柔的訴說,令人心曠神怡。
Godspeed是電影《時光機器》中最後一首音樂,Klaus.Badelt倒是很會用民族音樂來煽情,這首曲子的前半部分如同白雪般純淨而柔和,也可以形容為如同山泉般地清冽,而後半部分則氣勢恢弘,為電影結尾很好地烘託了氣氛。
第11首配樂是電影《第一滴血》主題歌“It's A Long Road”的配樂版,這首由DAN HILL演唱的歌曲充滿了哀傷,是當年風靡一時的電影歌曲之一,Jerry Goldsmith在用音樂刻畫蘭博這個退伍老兵的時候,用一首深情款款的音樂,述說著老兵們辛酸的歷史。
第12首是宮崎駿電影《風之谷》的主題音樂,也是電影的開場音樂,如同電影名稱一樣,這首主題為“風”的音樂,輕靈而幽雅,令人心曠神怡。
Rose是《鐵達尼號》整張專輯中我最喜歡的一首,這首音樂出現的時候就是ROSE和JACK站在船頭接吻的那段音樂,隨著一段優美的洞簫開頭,整個曲子都由女聲哼唱著,Sissel的音色在這裡發揮到極致,出色的電子合成配樂讓人不禁聯想到那灑滿陽光的大西洋洋面上,一艘巨大客輪的船頭,兩個年輕男女擁在一起......
《角鬥士》電影原聲大碟中的第3首The Battle,體現了古戰場的浩大,Hans Zimmer在這段里主要選用的進行曲的演奏方式,這段音樂的旋律氣質在戰場氣氛營造上所展現出的是作曲家非凡的功力,交響樂所演奏的軍隊進行曲式的配樂具有強勁的爆發力,古典音樂在這裡對戰爭的描寫顯得非常精彩。
“Any Other Name”是電影《美國麗人》的配樂,Thomas Newman(托馬斯·紐曼)在影像與旋律上的情感絲絲入扣,鉤住妙不可言的基調。Thomas性喜敲打器樂實驗影像新韻味,與特有的人性思維與獨到的知性品味,總是散發一份用音符關懷影像的細微情感。
《阿波羅13號》的片頭音樂富有色彩,旋律作曲都極為優美動人,James Horner總是用最細緻唯美的語調來歌頌英雄與傳奇。這首“Main Title”以清亮的小號,柔美的刻劃出登月使命的榮光,有軍號樂的軒昂英氣,卻一派柔美與優雅,是十足Horner氣質的作品,這個充滿使命感的主題,也作為整個配樂的主軸貫串全場。
《星球大戰》的“Main Title”可以說的上是一個劃時代的旋律。John Williams以前所未有的回歸姿態創作出《星球大戰》,使古典管弦樂式的編排傳統在電影配樂創作領域得到了復興。片頭序曲採用昂揚華麗的銅管樂,這首將交響樂作為電影主題序曲的配樂,壯麗恢弘、高潮迭起、氣勢磅礴,意境雄偉,即使脫離影片單獨欣賞,也絲毫無損其藝術價值。
Superman Main Title--“超人進行曲”是風格浪漫的現代交響樂,是非常羅曼蒂克的科幻電影配樂。其實許多人對這個樂章早已十分熟悉,和紅披風與克里斯托夫·里維親切高雅的迷人笑容,一同成為電影中最鮮明的超人符號,,John Williams的這首主題曲太成功,無疑是最深入人心的。
《空軍一號》在動作配樂的表現上,其實是十分典型的Goldsmith風格,主題旋律“The Parachutes”一出場,就已經覺得好像看到星條旗在飄揚了,當然,用這么美國夢,這么威武昂揚的主題旋律來描寫美國總統或空軍一號,Goldsmith不但是年度最佳電影音樂救火員,還可以當選年度最愛國的作曲家了。
“旅立ち~西へ~”是電影《幽靈公主》的配樂,表現阿斯塔卡西行的配樂,久石讓的功力相信已經不用多說了。
《硫磺島家書》的主題音樂和很多戰爭電影選用交響樂表現主題的模式不同,採用的輕柔的鋼琴演奏,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無數戰爭中年輕士兵那孤獨、恐懼的心理。
'It's Over'{'Good Bye'}是電影《終結者2:審判日》最後的一段,終結者的音樂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因此我在這裡選的是電影結尾音樂,就是當史瓦辛格飾演的T800緩緩進入熔爐的時候的音樂,這裡也是電影最感人的一幕--當T800慢慢沉入煉鋼水中的時候,他的右手做了一個豎大拇指的姿勢--這一鏡頭感染了無數的影迷,也使得這段配樂異常悲壯。
“穿越群星”和John Williams以往氣勢恢弘的管弦樂作品有很大出入,完全沒有昔日的殺氣,搖身幻化成盪氣迴腸的情感詩篇。這首配樂是星戰前傳2中描述的阿納金和阿美達娜女王的愛情故事,從溫柔如水到心潮澎湃,旋律的巨大落差中,憂鬱矛盾夾雜著憤怒的情緒如影隨形。強烈人性色彩正是從前“星戰”影片所欠缺的。
電影《石破天驚》的主題音樂,Hans Zimmer的代表作之一,他創造了一種電影音樂的風格,非常強調如架子鼓等打擊樂器的作用,並把管弦樂與電子合成器結合起來,使得音樂自始至終被鮮明的節奏所充斥、包圍,這樣的音樂運用在動作片中烘托緊張的氣氛是再合適不過了。運用銅管與弦樂塑造氣勢恢宏、寬廣壯闊的宏大的電影場面。
風のとおり道“風之甬道”是動畫電影《龍貓》的插曲之一,久石讓在這首配樂中運用了大量電子音樂元素,使整個音樂輕鬆活潑,韻律感十足。
查看更多請點擊一下擴展連結-百度電影配樂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