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沃倫·巴菲特及其人生經營

雪球:沃倫·巴菲特及其人生經營

《雪球:沃倫·巴菲特及其人生經營》第一次揭開了巴菲特的真實人生,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普通人一樣遭遇過挫折和失敗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資和商業中獲得了巨大成功和財富。同時,本書全面解讀了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和商業思想,讓這位我們這個時代碩果僅存的商業領袖的精神財富,得以傳承後世。

基本介紹

  • 書名:雪球:沃倫·巴菲特及其人生經營
  • 作者:愛麗絲·施洛德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開本:16
簡介,評論,第一部分,

簡介

作者:[美]愛麗絲·施洛德(Alice Schroeder)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書第一次揭開了巴菲特的真實人生,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普通人一樣遭遇過挫折和失敗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資和商業中獲得了巨大成功和財富。同時,本書全面解讀了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和商業思想,讓這位我們這個時代碩果僅存的商業領袖的精神財富,得以傳承後世。
許多年來,穿著舊毛衣、古靈精怪而又令人頂禮膜拜的巴菲特一直都備受媒體的追捧。但注重個人隱私的巴菲特從未花這么多時間回答任何記者或作者的問題,為了支持這本書的創作,他破例花費了2000小時與作者施洛德進行長談,回顧他的兒時、他過去的點點滴滴,暢談自己的家庭和人生經歷,分享他幾十年投資生涯中的寶貴經驗。
沃倫在用手接雪花。一開始是一次一片;接著,他把這些少量的雪積鏟到一塊,開始堆雪球。雪球變大之後,沃倫把它放到地上。雪球開始慢慢的滾動。沃倫每推動一次雪球,雪球就會沾上更多的雪。沃倫推著雪球滾過草坪,雪上加雪。很快,沃倫把雪球滾到院子邊上。片刻猶豫之後,他繼續向前,滾動雪球穿過附近的街區。
雪球:沃倫·巴菲特及其人生經營

評論

美國《商業周刊》的評論
題目:《無比專注的巴菲特》 億萬投資家第一本授權官方傳記,深度探究非凡心智,及時洞察財富人生
撰稿:艾米·費爾德曼(Amy Feldman)
半個多世紀以來,沃倫·巴菲特一直都恰到好處地把握了時機。因此,他選擇9月下旬也就不足為奇了,第一本經他授權的官方傳記公開出版,而頭版頭條卻充斥著金融危機的訊息,這是他之前都警告過的;而幾天之前,他還剛剛同意為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注資50億美元。對於這位傳奇投資家,我們並不陌生,尤其是通過羅傑·洛溫斯坦(Roger Lowenstein)的《巴菲特傳: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一書,我們對他有了深入的了解。現在,愛麗絲·施洛德(Alice Schroeder),摩根史坦利公司(Morgan Stanley)的前保險分析師,再次將這位奧馬哈之神敏銳和個性的一面呈現在了我們面前,這就是——《滾雪球:沃倫·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
施洛德歷時5年,潛心研究各種資料包括以前從未公開過的檔案檔案,為讀者描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巴菲特,他執著,痴迷,幼時備受母親打擊傷害,因為她根本就不知道一個小孩想要什麼以及怎樣得到那些東西。這裡,讀者將會再次見到這個熟悉的,酷愛漢堡、可樂,時不時說幾句名言警句,而又不太入流的傢伙。但是,《滾雪球》(為了取得成功,要找到濕雪和一道長長的陡坡,巴菲特提議)比其他作品更加敏銳,它深入到心靈深處挖掘其成功秘訣。他的長期投資取得了驚人的回報,甚至有些學者都不敢相信,認為這只是僥倖成功。
巴菲特自己把他的成功歸結為“專注”。施洛德寫道:“他除了關注商業活動外,幾乎對其他一切如藝術、文學、科學、旅行、建築等全都充耳不聞——因此他能夠專心致志追尋自己的激情。”施洛德說,在小時候,沃倫就隨身攜帶著自己最珍貴的財產,自動換幣器。而10歲時,父親提出帶他旅行,他要求去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不久之後,巴菲特讀到了一本名為《賺1000美元的1000招》的書,他對朋友說要在35歲前成為百萬富翁。“在1941年的世界大蕭條中,一個孩子敢說出這樣的話,可真是膽大包天,聽上去有點傻得透頂了,”施洛德寫道。“但是…… 他很肯定自己能夠實現這一夢想。”
當然,他確實做到,並且還不止這些。大學畢業後,巴菲特被哈佛商學院拒絕,於是他來到哥倫比亞大學,投身名揚四海的班傑明·格林厄姆的門下,成為他的學生,這是《聰明的投資人》一書的作者,價值投資之父。巴菲特從格林厄姆那裡明白了市場先生的危險,並且學會了如何拋開市場行情分析公司價值的秘訣。
他開始購買“菸蒂型股票”,只剩一口氣,即將出局的公司,最終買進了美國商業史上一些最偉大的品牌,包括可口可樂和吉列,以及其他的私營公司,如內布拉斯加家具城(Nebraska Furniture Mart)和喜詩糖果公司(See's Candies)。巴菲特投資戰車的核心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這也是施洛德第一次和他接觸的原因——該公司主要經營保險業務,麾下包括政府雇員保險公司(GEICO)和通用再保險公司(General Re)。這些公司都很賺錢,為巴菲特賺取了大量可供投資的資金。
巴菲特的方法,源自格林厄姆,同時又有獨創,十分簡單:評估投資價值,規避風險,保留安全邊際,讓複利發揮實際功效。儘管在60年代的賭博性投資和90年代網際網路的泡沫時期,人們都捲入了這一狂潮之中,而巴菲特的原則依然沒有改變。他只買自己能夠理解和評估的股票,並且想在很便宜時買進。“任何人都明白這些簡單的想法,”施洛德寫道,“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去實行。”
對那些已經了解巴菲特故事的人來說,施洛德這本書最引人矚目的地方就是它史詩般的視野。她為我們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巴菲特的一家,包括他曾經擔任共和黨國會議員的父親沃倫·霍華德,同他一樣恪守道德原則;脾氣乖戾的母親利拉(Leila),因為她母親一生大多數時間都是臥病不起需要人照顧,所以也造就了她這種脾性;他的妻子蘇珊,三個孩子的母親,以及阿斯特麗德(Astrid),沃倫的情婦。(阿斯特麗德和沃倫在2006年結婚,此時據蘇珊去世已經兩年了。)
雖然除去注釋和索引本書仍然厚達838 頁,但是它重點突出,明確,並且一位優秀的編輯已經刪掉了施洛德的一些口頭禪,如“elephant bumping”,用來表示財富和權利的積累。儘管有這些微小的瑕疵,《滾雪球》仍然是一本精煉而有又引人入勝的傑作,趕緊讀讀吧——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
同時,施洛德也提醒讀者,巴菲特首創的新詞“定時炸彈(time bombs)”可以追溯到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2002年的股東報告中,並且說他們瘋狂的擴張,可能會“引發金融災難的連鎖反應”,她這樣寫道。
很遺憾,沒有人仔細聽,但是正如施洛德所寫:“在2008年春天的混亂之中,巴菲特坐在那裡,在他近6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所思考的價值和風險一直都沒有改變,總是有人在說規則已經變了。但是,他說,只有短線投資,你才可以這么認為。
美國《時報書評》
題目:《世界最富有的人,他的成長》(以及其公司的成長)

雪球:沃倫·巴菲特及其人生經營
撰稿:珍尼特·瑪斯林 (Janet Maslin)
出版:2008年9月28日
1940 年,10歲的巴菲特被帶到了紐約,這是父親送給他的生日禮物。有些孩子可能渴望去馬戲團或者動物園,而小沃倫卻想去參觀華爾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他設法見到了西德尼·溫伯格 (Sidney Weinberg),高盛投資銀行的高級合伙人,並且同他進行了交談。在他們的談話結束時,Weinberg把手放在小男孩的肩上,問道,“沃倫,你喜歡什麼股票?”從此以後,人們就一直不斷地問他這個問題。
據《福布斯》報導,68年之後,巴菲特先生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剛剛宣布為高盛公司注資50億美元,對它伸出了援助之手,同時也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資產淨值。他的見解受到了人們的熱烈追捧,對《滾雪球》這本傳記,他以極大的熱情配合作者,因此即使裡面只涉及一些棒球問題,也將會十分有意義。本書深入到他的內心深處,囊括了他的方方面面,講述了一個個迷人的故事。
選擇愛麗絲·施洛德作為他的傳記作者,巴菲特十分明智,因為他找到了一個欣賞他的傳記作者,並且和他似乎達成了一種默契。同時這位作者也具有高超的駕馭能力,縱橫捭闔,收縮自如,娓娓道來巴菲特的離奇故事,抽絲剝繭地理清他那盤根錯節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商業帝國。施洛德女士不僅僅對本書主人公的傳奇故事了如指掌,同時也敏銳把握到他對當前經濟危機的精確預見。並且她十分善於分析財政問題。這本詳盡、生動的傳記,不僅僅會吸引那些對巴菲特感興趣的讀者,同時也能吸引那些關注他成功秘訣的讀者。
巴菲特先生兩歲時拍過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他,咧著嘴,露著牙,嘿嘿地笑著,手中緊緊抓著一個玩具,放在胸前,一點也看不出來他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他酷愛數值計算和神秘研究,在奧馬哈的教堂中,他會計算和對比那些神職作曲家的壽命。因闌尾炎住進天主教的醫院裡時,他會收集修女們的指紋儲存起來,以免將來有人犯罪好作為證據。
從6歲起,他開始夢想賺錢,並且把自己的收入積攢起來。當他看到一美元時,他知道通過複利最終會成為10美元。(他一直到晚年才開始投身慈善事業,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這個。)在14歲,他通過送報賺到的錢已經夠上繳稅了,不過只有7美元,他扣除了手錶和腳踏車這些營業費用。
可以很肯定,巴菲特先生是他所在的高中唯一一個擁有農場,並且比老師賺錢多的學生。高中畢業後,他該上大學了,“大學只會讓我放慢速度,”他回憶道。儘管如此,他還是來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學習,惡作劇,不修邊幅,早熟,使他很快就聲名遠揚。
被哈佛大學商學院拒絕成了他一生的轉折點,最後他決定上哥倫比亞大學。那裡的班傑明·格林厄姆教授,《聰明的投資人》一書的作者,成了他的導師和榜樣。在格林厄姆安全分析思想的薰陶下,“沃倫的眼前豁然開朗,就像一位一生都住在洞穴中的原始人,突然間走出了洞穴,第一次見到陽光一樣。”他那超人的毅力不僅僅幫他搜尋價值被低估的公司,同時也被用在他的個人生活中。雖然無法博得蘇珊·湯普森的歡心,但是他精明地轉向了她的父親,並博得了他的青睞,最終把她變成了蘇珊·巴菲特。在他們三個孩子的眼中,父親是個冷淡而又老於世故的人,“自由散漫,沉默寡言,身穿絲質睡衣,翹著雙腳,坐在桌旁,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盯著《華爾街時報》。”但是,爸爸卻用他的研究賺取了驚人的利潤。只有當蘇珊不小心把股利支票投入火爐並且迅速撿出來時,她才會發現自己的丈夫究竟賺了多少錢。
《滾雪球》(這個名字也指巴菲特先生積聚財富的方式)追蹤他成為世界頭號富豪的足跡,避免落入“然後他買進……”之類的俗套。本書之所以生動活潑,主要也是因為描述了巴菲特先生身邊那些爭強好勝,一毛不拔的人,以及他和這些人的精彩鬥爭。巴菲特先生商業上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與社會名流交往的結果,而他自己卻很像不諧世事的鄉巴佬。書中詳細描述了他和《華盛頓郵報》的凱瑟琳之間的離奇友誼,一種不合常規的曖昧關係,因為他聲稱,喜劇《萊爾·阿布納(Li’l Abner)》中的黛西·梅(Daisy Mae)是他所喜愛的完美女性。不管怎樣,巴菲特先生總是不斷地需要漢堡和母性的關懷,因此,他的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女人,有蘇珊,有情人(阿斯特麗德· 孟克斯Astrid Menks,後來嫁給了他),還有其他關係密切的女人。關於巴菲特的女性朋友,流傳著許多很有意思的軼聞趣事,有一次,一個朋友恰巧住在了巴菲特曾經住過的格林厄姆家的客房裡,她突然給巴菲特先生打電話,吃驚地告訴他,浴室里竟然掛著畢卡索的真畫。他回答說,他在那間客房住了很多年了,從來沒有注意過這幅畫,他只看到浴室里提供免費的香波。
《滾雪球》對一些著名人士的描寫同樣精彩,這包括索尼公司創始人之一的盛田昭夫,以及比爾·蓋茨,這些都是巴菲特先生一眼就看作是性情相投的人。書中描述了許多成功的故事,比如關於《奧馬哈太陽報》的成功,這是巴菲特先生控股的一家報社,曾經揭露了弗拉納根神父在兒童城籌款問題上的醜聞。還有一些十分恰當地把握時機的商業故事。1991年所羅門公司瀕臨破產,巴菲特先生被迫伸手相助,施洛德女士在書中深入全面地描述了這一事件,同時也總結了撤銷管制後的經驗教訓,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風險以及政府出手拯救金融機構的危險。
在深入刻畫巴菲特先生的形象時,《滾雪球》沒有過分強調他的重要性。在一個接一個的故事中,施洛德女士已經不言自明地表達了這一意圖。“在歷史上,沒有那一群股東,”她寫道,一隻眼睛盯著她主人公的傳記,而另一隻眼卻盯著他的遺留之物,“會像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們懷念巴菲特一樣懷念他們自己的CEO,畢竟他終將遠去。”

第一部分

他從椅子上躍起,收回思維,幾大步跨過房間。落身坐進一把金芥末色的扶手椅子,他身子前傾,那神情不像一位72歲的金融家,更像是一個炫耀初戀的少年。如何詮釋這個故事,要採訪其他哪些人,內容要寫些什麼:這本書由我全權構思。巴菲特詳盡談論了人類天性和記憶力的脆弱,然後說道:“當我的觀點和他人不同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愛麗斯,選擇不太討巧的那個。”
不作逢迎
沃倫·巴菲特靠向椅子的後背,長腿交叉於膝,坐在他父親那張簡樸的木桌後面。他那件價值不菲的傑尼亞上裝

雪球:沃倫·巴菲特及其人生經營
在肩膀處束皺成一團,像一件未經剪裁、批量生產的成衣。每天,無論伯克希爾·哈撒韋總部的其他15名員工如何隨意著裝,他的這件衣服都會24小時保持這個樣子。他穿著一件普通無奇的白襯衫,襯衣領子太小,被撐得鼓鼓的,遠離領結一大截,看上去像是他當年輕商人時留下來的,而且在過去四十年他似乎都忘了量一量脖子的尺寸。 他的手穿過幾縷花白頭髮,抱於腦後。粗濃、蓬鬆的右眉毛聳在玳瑁眼鏡上方。很多時候,這眉毛展示出他的懷疑、知情瞭然或是迷惑不解。一眨眼功夫,他又會帶上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令任性的眉毛增添迷人魅力。不過,他那淡藍色的眼睛精光聚斂,若有所思。
窗外,奧馬哈晚春的清晨景色怡人,但是褐色的木製百葉窗窗門緊閉,遮蔽了滿簾春色。衝著桌子方向播放的電視被調到CNBC頻道。雖然電視沒有聲音,但螢幕最下方滾動的文字全天都在滿足巴菲特的新聞需求。有好幾年,裡面播放的新聞經常都與巴菲特有關,這讓他感到很高興。
然而實際上,只有廖廖數人非常的了解巴菲特。我和他相識了6年,一開始,我的身份是研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票的金融分析師。一段時間之後,我們之間建立了友誼。但如今,我依然需要更好的去認識他、了解他。我們坐在沃倫的辦公室里的原因是,他不打算自己動手寫一本書。動來動去的眉毛配合著說話的節奏,他反覆說道:“你會幹得比我更好,愛麗斯。我很高興是你來寫這本書,而不是我。”他這么說的原因之後會一一道出。話語之間,我們開始從最接近他內心的東西聊起。
“沃倫,這念頭到底怎么形成的?對賺錢竟會如此的用心?”
他的眼神望向遠處,看了一會兒,腦中思緒萬千:跳躍、搜尋那些儲存在大腦中的記憶。然後,沃倫開始講他的故事:“巴爾扎克說,每一筆財富的背後都隱藏著一樁罪惡,但伯克希爾決非如此。”他從椅子上躍起,收回思維,幾大步跨過房間。落身坐進一把金芥末色的扶手椅子,他身子前傾,那神情不像一位72歲的金融家,更像是一個炫耀初戀的少年。如何詮釋這個故事,要採訪其他哪些人,內容要寫些什麼:這本書由我全權構思。巴菲特詳盡談論了人類天性和記憶力的脆弱,然後說道:“當我的觀點和他人不同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愛麗斯,選擇不太討巧的那個。”
巴菲特給我上了很多課,其中最精彩的一些就來自對他的觀察。第一堂課就是:以謙卑之態而屈人之兵。
沃倫,你怎么了?
巴菲特的300億美元財產幾乎全部——99%——投資於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他在太陽穀曾談到過,市場稱重功能如何比投票功能更重要。但正是投票機對伯克希爾·哈撒韋股票的看法決定了他演講之後的股票價格。人們之所以關注他是因為他富有。因此,當他預期市場可能令投資者失望上17年的時候,他是站在懸崖邊上,他很清楚這點。如果他錯了,他不僅會成為太陽穀的笑柄,而且在全球最富有的人的記錄本手冊上,他的個人排名也會下降。巴菲特可是很關注這個排名。
整個1990年代的末期,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BRK令他名聲大噪,因為BRK的表現遠遠超過市場水平,並持續到1998年6月的每股80 900美元。伯克希爾·哈撒韋的一股股票就可以買一套小型的產權獨立公寓,這在美國公司中是絕無僅有的現象。對巴菲特而言,公司股票價格是衡量其成功的簡易標尺。從巴菲特以7.5美元/股的價格買下BRK的那天起,BRK就一路處於上升曲線。即使股票市場在1990年代末ROCK,但是購買BRK並堅持持有的投資人獲利不菲,一直到1999年。
但是此時,巴菲特發現他自己站在一類不受歡迎的股票的下沉平台上,看著“T&T”(信息技術和電訊行業)類股票上漲。1999年8月,BRK跌到65 000美元/股。對一家大型成熟、每年為投資者賺4億美元企業,應該支付多少錢呢?對一家小型新生、虧錢的企業,又應該支付什麼價格呢?
·Toys“R”Us公司每年賺4億美元,年銷售額110億美元。
·eToys公司每年虧1.23億美元,銷售額只有1億美元。
市場投票機號稱eToys價值49億美元,而Toy “R”Us公司價值10億美元,低於前者。這其中的假設是eToys公司將通過網際網路衝擊Toys“R”Us公司。
懸於市場上空的疑雲在於時間問題。專家們都預期災難可能在1999年12月31日午夜發生,因為全球的計算機的程式不能解決“2”開頭的日期問題。害怕市場產生恐慌,FED開始迅速增加貨幣供應量以解決現金短缺問題,以防全國的ATM機立馬被凍結。因此,經過FED的增壓推動,太陽穀年會之後不久,市場急速上升,就像7月4日國慶日的爆竹。如果你在1月份在NASDAQ(全部由信息技術股票組成的股票指數)市場投資了1美元,那你下的賭注現在就是1.25美元。而投在BRK上的賭注只值80美分。到十二月,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年底收盤上漲了25%。而NASDAQ則BLAST突破了4,000點大關,不可思議的上漲了86%。BRK下跌到56,100美元/股。僅僅幾個月時間,BRK過去幾年的領先地位就被大大動搖了。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金融評論嘲笑巴菲特已經是舊日黃花,是完成時。如今,在新千年即將來臨之日,巴菲特成

雪球:沃倫·巴菲特及其人生經營
為《巴倫》周刊的封面人物,大標題是:“沃倫,你怎么了?”封面文章寫道,巴菲特狠狠地摔了一個跟頭。巴菲特面臨著從未曾遭遇的負面新聞報導,如駕馭著潘普洛納奔牛。他反覆重述:“我知道市場會變化,我只是不知道變化的時間。”巴菲特大受刺激的神經讓他迫切的想要反擊,不過最終,他隻字未提,未作任何回應。 快到1999年年底的時候,即使是眾多跟隨巴菲特風格的長期“價值投資者”要么結束了自己的公司或業務,要么放棄了“價值投資”,買了IT類股票。但是,巴菲特沒有這么做。被他稱為“內部記分卡”的東西 ——在進行金融投資決策時,他骨子裡具有的堅韌——讓他避免了搖擺不定。
“我覺得我處境不妙。西斯廷教堂坐落在那裡,我在遠處作畫。人們說:‘哇,那幅畫真是好看極了!’,這個時候,我喜歡我的畫。不過,這是我的畫,如果有人說:‘為什麼你不多用點紅色代替藍色?’拜託,這是我的畫,我不在乎畫的賣價。畫本身不會完結,這是它最了不起的一點。”
“人們行事的一大問題在於,他們是否擁有‘內部記分卡’還是‘外部記分卡’。如果內部記分卡能令你感到滿意,它將非常有用。我經常這么做的。我想說:‘聽著。你想做世間最偉大的情人,卻令大家認為你是世上最差勁的情人。或者,你想做世上最差勁的情人,但卻讓人們認為你是世間最偉大的情人。這兩者之間,你做何選擇?’恩,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還有另外一件有趣的事。如果全世界的人無視你的成果,那么,你是想被當作世間最偉大的投資者,但實際投資記錄卻是全世界最糟糕的投資者?還是願意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無能,而實際上卻是最優秀的投資者?”
“在教導子女的時候,我認為,他們在非常、非常年幼的時候學到一課來自於父母的關注重點。如果父母忽視、抹殺你真實的行為,重視的是全世界怎么看待你,那么,你最終將使用外部記分卡。而我的父親:他是個100%的內部記分卡使用者。”
“他是一位真正不隨大流的獨行者,但是,他並不是刻意為之。他只是不在乎他人的評價。我的父親教會我應該怎樣生活。我從未見過任何人做到像他一樣。”
浴缸障礙賽跑
沃倫是個內向的小孩,他能數小時的沉迷在火車模型目錄中。不過,作為一個學齡前的孩子,他有時不會表露出自己的情感,而他在朋友傑克·弗斯特家則會流露對傑克好心腸的母親海茲爾孩子般的依戀。日子一長,他逐漸養成習慣,在鄰居和親戚家裡待上很長的時間。沃倫最喜歡父親的妹妹艾麗絲,一位高個子女士,一直未婚,和沃倫的祖父住在家裡,教授家政課。她讓沃倫感到很溫暖,對他做的一切事情都很有興趣,想方設法的激發和啟發他。到沃倫上幼稚園的時候,他的愛好和興趣都是圍繞著數字打轉。6歲左右,他非常著迷於精確的用秒來記錄時間,非常想要得到一隻秒表。艾麗絲並不是簡單的無條件送這件重要的禮物,她想得更周到。“她很愛我,”沃倫說,“但是她仍然會附加一兩個條件,我得吃龍鬚菜之類的東西,禮物能激發我吃這些東西的動機。而我最終得到了一隻秒表。”
沃倫拿起他的秒表,叫他的姐姐妹妹和他到浴室,一起觀看他發明的新遊戲。他在浴缸里裝滿水,拾起他的彈珠。每個彈珠都有自己的名字。他把它們放在浴缸後面的水平邊緣上,排成一排。然後,他把彈珠掃進水,同時按下秒表。他們沿著瓷製浴缸的斜面向下滾,發出碰擊聲,然後擊中水面,跳進水中。這些彈珠相互追趕,向浴缸塞子奔去。當第一個彈珠到達目的地,沃倫就按下秒表,宣布勝利者。他的姐姐妹妹看著他一遍又一遍的讓彈珠賽跑,想要提高他們的成績。彈珠不會疲倦,秒表也不會出錯,還有沃倫,似乎從不會對這種重複遊戲感到厭倦——不過,他的觀眾可不像他。
沃倫隨時隨地都在思考數字,即使在教堂也這樣。他喜歡聽布道,但餘下的那些讓他感到無聊;他通過讚美詩集中讚美歌作曲者們的出生、死亡日期來計算他們的壽命,以此消磨時間。他認為,修道士應該因為他們的信仰和忠誠而得到獎勵。他假設讚美歌作者的壽命長於平均壽命。活得比平均年齡長對他來說是個很重要的目標。但是,他發現,虔誠對長壽無所裨益。因為體會不到任何對個人的仁慈和恩惠,沃倫開始對宗教有所懷疑。
不過,浴缸障礙賽和他所收集的讚美歌作者的信息教會了他一些其他的事情,一些有價值的事。他學會了計算機率。沃倫環視周圍,到處都存在可以計算機率的事物。關鍵就在於收集信息,你能夠找到多少是多少,盡你所能。
1000招
即使沃倫還依然享受著普通男孩的娛樂活動:打籃球、玩桌球,收集錢幣和郵票;即使全家陷入對小個子、親切的外祖父的哀悼,但他還是滿懷激情地工作,為的是那前方所見的未來,那放眼可及的未來。他想掙錢。
“錢可以讓我獨立。然後,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為自己工作。我不想別人主導我。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助他一臂之力的工具很快落入他的掌中。那天,在圖書館,一本書在書架上向他招手。這本書帶著銀色光澤的封皮閃爍著光亮,如同一堆錢幣,暗示著其內容的價值所在。受到書名的吸引,沃倫打開這本書,立即就迷上了,書的名字是《賺1000美元的1000招》,換句話說,就是“如何賺到100萬美元的方法”! 封面之下有一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