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母墓

陶母墓

陶母湛氏:(公元243--318年), 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賢母,晉代著名大將軍陶侃的母親。她與孟母、歐母、岳母齊名,是著名的“四大賢母”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母墓
  • 年代:晉
陶母墓介紹,陶母墓現狀,

陶母墓介紹

陶母湛氏撫子、教子、助子的故事,不僅是鄱陽人而且國人均都耳熟能詳。於是陶母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鄱陽孝慈文化的楷范和自豪,其墓地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人們寄託心愿、景仰憑弔的聖地。
清同治十年(1871)邑志載陶母(243~318)逝後,安葬在城東六里牛崗嘴丘坡上。光緒十年(1884),知府馮芳植重修其墓,二十五年(1899),知縣譚紹裘在其墓前立“重修晉太尉陶侃母墓”銘碑,以記修葺事。1923年,民國縣知事張世范主持對此墓進行重修。墓以紅條塊石碼築,成梯形圓砌至墓頂,高達2米,直徑3米,墓前建有青磚拱形塋門,墓牆左側嵌有碑文石一塊。20世紀60年代期間,此墓地被圈入縣電廠內。1986年,鄱陽縣人民政府公布該墓為文物保護單位,旋即又被上饒市人民政府定為市級保護文物,並劃定了保護範圍。1993年12月,縣苧麻廠租用縣電廠廠房,據說當時文物部門曾與使用單位簽訂了文物保護契約,並對該墓進行過簡易維修。2008年,縣電廠地處範圍易為房地產開發建築項目。令人遺憾的是,2009年1月17日,鄱陽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普查的野外作業組見到的卻是母墓無存,現場狼藉,不忍卒睹。

陶母墓現狀

前些年的鄱陽“三洪”籍貫之爭,教人記憶猶新,而說到陶母墓,何況江西舊志陶母墓又有饒州鄱陽縣東六里牛崗嘴山、撫州臨川縣南抱崗山村、臨江新淦縣東百步、南康都昌石璧山、九江德化白鶴鄉鶴問湖五處之說,因而,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鄱陽,當葺存母墓以息後爭而益縣榮。
陶母墓的存留,既是活生生的孝慈文化在鄱陽的體現,又是留給世人精神文明的寶貴財富,更是鄱陽人傑地靈、地地道道本土之風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