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礦菌

金礦菌

金礦菌,生活在一座金礦地下2.8公里處溫度達60度的水中,完全是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態,它們擁有實現自給自足所需要的所有基因,可以完全與其它任何生命體“老死不相往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礦菌
  • 外文名:Gold bacteria
  • 類型:生物
  • 屬於:生物
基本簡介,由來,最新訊息,訊息概況,生物特點,意義,其他信息,

基本簡介

金礦菌學名“Candidatus Desulforudis audaxviator”,綽號“勇敢的旅行者”,細菌科。它們生活在一座金礦地下2.8公里處溫度達60度的水中,完全是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態。令人感到吃驚的是,“勇敢的旅行者”即不需要陽光也不需要氧氣。科學家發現,它們擁有實現自給自足所需要的所有基因,可以完全與其它任何生命體“老死不相往來”。“勇敢的旅行者”的發現讓天體生物學家陷入興奮,他們認為外星生物也許就是這樣一種生存狀態。

由來

最新訊息

台北時間2008年10月13日訊息,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目前,在地下金礦深處生存著一種新物種細菌令天體生物學家非常興奮,這種細菌被稱為“大膽旅行者(the bold traveller)”,它們不同於其他生物體,具有生活在完全隔離環境的能力,該種能力暗示著這可以作為其他行星上生命體存在的關鍵性條件。

訊息概況

這種學名叫做“Candidatus Desulforudis audaxviator”的細菌發現於南非姆波內格(Mponeng)金礦地下2.8公里充滿液體的裂溝,這種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與世隔絕,溫度可以達到60攝氏度,沒有光線和氧氣。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迪倫·奇維安(Dylan Chivian)研究發現,地下2.8公里金礦的液體環境中存在生物基因跡象,並鑑定發現有機生物體生活在這種環境。之前科學家期望能夠發現多樣性物種,但是他們最終發現99%的DNA屬於同一種細菌,這是一種新生物,剩下的1%DNA是受金礦和實驗室污染導致的。
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天體生物學協會主管卡爾·皮爾徹(Carl Pilcher)說,“事實上,這個細菌群落僅有一種細菌存在,構成該微生物系統的基礎。”據了解,皮爾徹並未參與奇維安的DNA分析研究,但是皮爾徹帶領的研究小組在兩年前最初發現微生物曾生存於這種特殊的地下裂溝中。
進化生物學家伊奧·威爾遜(E. O. Wilson)稱,這項發現是非常重要的,他將在一份關於生物差異多樣性的研究報告中論述。

生物特點

由單一種類構成的微生物種群幾乎從未聽說過,這樣的生態系統意味著單一物種必須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自力更生”。皮爾徹說,“事實上,地球上所有已知生態系統並不是直接獲得太陽光能源,它們更多地是使用光合作用的產物。”例如:深海通風孔位於海底很難獲得太陽光的照射,通風孔的生態系統便會充分使用海水中分解的氧氣,這些氧氣是由水面進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生成的。

意義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迪倫·奇維安(Dylan Chivian)的研究分析顯示這種奇特細菌從周圍岩石中衰減中獲取能量,其體內的碳元素來自於可溶解性二氧化碳,氮元素來自於周圍的岩石物質。眾所周知,是構築生命的基本元素,同時可用於構築蛋白質胺基酸。這種細菌體內具備生物體所有必需的胺基酸。
它們還具有自我保護能力,通過形成孢子內壁(ndospores)避免受到周圍環境的污染,孢子內壁是非常堅硬的外殼,可以保護其DNARNA不被乾燥、不受有毒化學侵襲和避免死亡。據悉,這種細菌長有鞭毛有助於方向探測。
奇維安說,“我們的一個疑問是其他行星什麼時期具備支持生命體存在的條件,是否這種細菌能夠獨立生存於其他行星,而無須太陽光照射的能量。通過這項研究,我們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該研究就是最強有力的證據。我們驚喜地發現單一基因組可具備生命體所必需的任何元素。”很可能這種細菌能夠倖存於火星或者土衛二(土星第六大衛星)。
這種細菌的一些基因特徵表現出從一種相關物種遺傳獲得,其他的基因特徵來自於古生菌(archaea),這是一種與細菌進化明顯不同的生物體。奇維安稱,這種細菌可能當它穿越岩石裂溝進入岩石過程中逐漸完成進化,它們通過平行基因轉移獲得古生菌的基因特徵。
奇維安說:“它們不會處理氧氣,這意味著它不能長期地暴露在純淨氧氣環境中。它們在地下所生活的水環境至少有300萬年未接觸過陽光,這也將暗示該細菌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體。”
事實上,這種細菌名稱的意思是朝向地球中心的長途旅行,在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中,情節中虛構的林登布羅克教授的地心之旅被稱為“大膽冒險的地下旅行者,接近到達了地心位置”。

其他信息

中國西南低溫成礦域鉈礦床生物成礦初步研究:中國低溫熱液改造成礦域地域廣闊,礦種齊全,類型之多,規模之大,組合之複雜,可堪稱世界低溫熱液改造礦床成礦域之最。 在這一成礦域中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產出的礦床無論其規模和含量的巨大,無論其礦種的多樣和成礦作用的複雜都是世人矚目。這一地域賦存了包括Tl礦床在內的一批大型和超大型Hg、 Sb、As、Pb,、Zn、 Sn、Au、Cd、Ge金屬礦床和水晶、重晶石、冰洲石、螢石等非金屬礦床。迄今為止,除中國外,尚未見其他國家和地區有鉈礦床的報導,故研究鉈礦床生物成礦中國應是首開先河。生物成礦作用主要指生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對特定元素的吸收、富集和生物殘骸骨架堆積成礦及金屬儲集。 研究生物成礦, 特別是熱液礦床的生物成礦,人們的認識還不一致,又多限於零星的生物成礦證據上, 並帶有一定的臆測。在烏爾夫主編的19 卷的《層控礦床和層狀礦床》中提到的生物成礦實例就有很多臆測,如南非太古代和元古代時期金礦化和藻類活動有密切相關性,凡是藻類發育最興盛的時期,金礦化強度也高。在顯生宙時,一些鉛鋅礦在空間分布上常和礁體有關,形成所謂的礁控礦床。中國東川銅礦的馬尾絲構造,有人認為是一種礦化藻席構造。硫化物礦中的草莓狀黃鐵礦也有人認為是生物成礦,中國秦嶺地區層控金礦菌藻生物成礦和金屬礦物生物組構的發現等, 均不同程度與生物成礦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