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重讀毛主席《論持久戰》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偉人的詠唱》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葉劍英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寫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重讀毛主席《論持久戰》
百萬倭奴壓海陬,神州沉陸使人愁。
內行內戰資強虜,敵後敵前費運籌。
唱罷凱歌來灞上,全中全力破石頭。
一篇持久重新讀,眼底吳鉤看不休。
作品注釋
寫作背景
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是一部偉大的歷史性著作。1938年,在抗日戰爭的危急關頭,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他總結前一階段的抗戰經驗,有力地駁斥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和以王明為代表的黨內右傾投降主義分子所鼓吹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等有害論調,分析指出敵我雙方的矛盾特點是: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這就決定了中國不可能速勝,必須進行持久戰,抗日戰爭需要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在著作中,毛澤東還答覆了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的問題,具體地規定了抗日戰爭中的政治工作和戰略戰術等一系列原則,強調了在客觀條件許可的限度以內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闡發了“兵民是勝利之本”的人民戰爭思想。這篇光輝著作為中國人民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鼓舞了人民必勝的信心。人民民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全民皆兵,開展了廣泛的抗日游擊戰爭,狠狠打擊了侵略者,經過戰略上的“三個階段”,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1965年,正好是抗日戰爭勝利20周年。這年9月份葉劍英在大連棒棰島參加中共中央會議,其間他重讀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回故歷史,對比現實,不僅感慨萬千,深深為毛澤東的遠見卓識所嘆服,對這篇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著作更加推崇,欣然命筆,寫下此詩,原題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二十周年》,後整理時改為《重讀毛主席<論持久戰>》。
作品鑑賞
“百萬倭奴壓海陬,神州沉陸使人愁。”首聯這一句,描寫抗戰初期,大兵壓境,侵略者瘋狂地入侵中國,中國大片國土淪陷,國家落入危難之中,這一危急的形勢使人憂心如焚。詩人用“倭奴”這一蔑視性詞語來稱日本侵略軍,表達了對侵略者的仇恨之情。同時用“倭奴”與“神州”相對應,一貶一揚,反映出詩人的鮮明愛憎。
頷聯,“內行內戰資強虜,敵後敵前費運籌。”日軍大舉入侵以後,蔣介石在形勢的逼迫和全國人民的壓力下,不得不假裝與共產黨合作,宣布實行全國範圍的抗戰。然而國民黨反動集團假抗日、真反共,“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在抗日戰場上節節敗退,卻掀起了一次次反共高潮,妄圖消滅致力於抗日大業的中國共產黨,這無異於置國家的安危於不顧,給日本侵略者幫了大忙。所以詩人激憤地諷刺蔣介石反動派“內行內戰資強虜”。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仍然以救國大業為重,力求維護國內團結,堅持統一抗戰。在“亡國論”、“速勝論”各種有害論調接連泛起,擾亂抗日陣線的時刻,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戰爭和戰略問題》等不朽著作,遠見卓識地為抗日戰爭指出了一條通向勝利的道路。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運籌幃幄,指揮中國共產黨、人民軍隊在艱苦的條件下不但擊退了國民黨反動派的一次次進攻,在抗日前線也取得了一個個輝煌的勝利,真可謂“敵前敵後費運籌”,這一句,將當時複雜險惡的鬥爭形勢生動地反映了出來。
頷聯的這兩句,用對比的手法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醜惡嘴臉,熱情讚揚了毛澤東為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在艱苦卓絕的鬥爭環境裡堅持抗日救國,創立了不朽的功勳。這一鮮明的對比,更激起了讀者對賣國賊的憤恨,激發了對共產黨的熱愛。
頸聯,“唱罷凱歌來灞上,集中全力破石頭”。公元前206年,漢王劉邦攻占秦都鹹陽後,派兵駐守函谷關。楚霸王項羽聞訊大怒,不久即帶領40萬大軍攻入,進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準備消滅劉邦。當時劉邦的軍隊只有10萬,寡不敵眾。後經項羽叔父項伯調解,劉邦親赴鴻門拜見項羽,項羽設下了“鴻門宴”,以招待劉邦為名企圖殺害他。席間,劉邦險遭刺殺,後在部下的幫助下設汁安全離去,回到他駐軍的灞上。與此相似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蔣介石蓄謀發動內戰,玩弄反革命的兩面手法,一面準備戰爭,一面假談和平。他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商討國家大計,妄圖欺騙國內外人民,把全面內戰的責任推給中國共產黨。為了打擊國民黨蔣介石的反革命兩手,中國共產黨針鋒相對,採取了革命的兩手:一方面積極作好準備,對付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另一方面,決定同蔣介石進行和平談判。1945年8月28日,為顧全大局,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與周恩來、玉若飛等赴重慶同蔣介石進行了面對面的談判。這年10月10日,國共兩黨簽訂了《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隨即,葉劍英飛赴重慶,參加了就停止國共軍事問題進行的談判,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尖銳複雜的鬥爭。“唱罷凱歌來灞上”,即是以“鴻門宴”這一歷史故事喻指1945年的國共談判,高度讚揚了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顧全大局、無私無畏的胸懷和與敵人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的革命膽略。
但是,國民黨反動派出爾反爾,一面簽訂協定,一面變本加厲地不斷向解放區發動進攻,最終背信棄義,撕毀停戰協定,公然發動了全國規模的內戰。中國共產黨被迫全面反擊,經過三年苦戰,終於打垮了國民黨反動派。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集中全力,“百萬雄師過大江”,一舉渡過長江攻破南京,宣布了蔣家王朝的覆滅,繼而解放了全中國。“集中全力破石頭”,即是對解放戰爭的概要寫照。
尾聯,“一篇持久重新讀,眼底吳鉤看不休。”時間飛到抗戰勝利20年後,在紀念勝利的日子裡,詩人回顧歷史,又翻開了《論持久戰》,思緒飛回到過去的戰爭年代,歷史的一幕幕畫面重現在腦海里。那些激烈的戰鬥、針鋒相對的較量,正反映了共產黨人是如何克服艱難險阻一步步走向勝利的,今天再回想起來讓人感到回味無窮。歷史證明了毛澤東戰略思想的英明偉大,現在重新研讀更是讓人油然敬佩,愛不釋手。聯繫現實,詩人也在這裡提醒世人不要忘記加強軍隊國防建設,記住保衛祖國的重任。通覽全詩,前三聯,詩人以簡潔精煉、恢宏有力的語言為世人展現了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真實概要地反映了歷史面貌,寫得跌盪起伏,豐富多彩,給人以鮮明生動的印象。同時詩中表現出的感情愛憎鮮明,以無可辯駁的史實證明了毛澤東戰略思想的偉大,證明了革命力量的偉大。最後一聯,展現出—個緬懷歷史、思緒萬千的詩人形象,語言深情悠長,仿佛教育後人不要忘記戰爭年代裡革命先輩們經過千難萬險創立的豐功偉績,表達了詩人一定遵循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繼續革命、永不休戰的壯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