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姓

邙姓

邙姓,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君主鄭穆公之子姬邙之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或先祖名字為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邙姓
  • 類別:姓氏
  • 注音:ㄇㄤˊ
  • 拼音:máng
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第四個淵源,第五個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字輩排行,歷史名人,邙 叚,邙 況,邙繼東,邙繼鵬,邙繼權,邙心睿,邙語謙,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君主鄭穆公之子姬邙之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或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鄭國君主鄭穆公姬子蘭有子名叫姬邙,史稱“穆公子邙”,她被周頃王姬壬臣賜封於黃河與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嶺邙邑一帶(今河南洛陽邙山)。邙邑一帶為自古就是黃土丘陵地區,曾是鄭國境內西部重鎮洛水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邙山是歷史上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穆公子邙自己就以封邑名稱為姓氏,其後裔子孫大多因襲之,稱邙氏,世代相傳。
要注意的是,邙山在古代又稱“北芒、北邙”,因此在穆公子邙的後裔子孫中,亦有稱芒氏者,與邙氏同宗同源,皆世代相傳至今。
邙姓

第二個淵源

源於靺鞨族,出自唐朝時期朝鮮半島百濟國大臣國氏家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高麗王朝學者金富軾在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所撰著的朝鮮史籍《三國史記》中記載,西漢元帝劉奭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古邑婁族(原肅慎族)的一個分支扶餘族(濊貊族)酋王尉仇台屬下的族人朱蒙,因受族人迫害,倉皇離開妻子禮氏和兒子高類利,逃離扶餘國(今吉林扶餘)到達卒本扶餘一帶(今遼寧渾江),後與當地桂婁部首領延陀勃之女召西奴結婚,並以桂婁部為核心創立了高句麗國,成為高句麗國的開國君主東明聖王。當朱蒙在扶餘國的兒子高類利後來到達高句麗國後,朱蒙大喜,立其為王儲,就是日後的琉璃王。朱蒙與召西奴所生的兩個兒子沸流和溫祚意識到將來琉璃王繼位後,他們在高句麗國將無法立足。因此兩兄弟決定離開高句麗國並與一批追隨者一起向東南遷徙。
到西漢成帝劉驁鴻嘉三年(公元前18年),朱蒙的兒子溫祚王帶領一批高句麗國人南下到漢江盆地建立起百濟國。溫祚在慰禮城(今韓國牙山)建城,並立國號為“十濟”。但其兄長沸流認為臨海而居更好,於是到彌鄒忽建城(今韓國仁川廣域)。由於彌鄒忽的鹽水和沼澤使大多數人難以忍受,而慰禮城的百姓卻繁榮地生活,大家都想去慰禮城,於是沸流前往慰禮城,並要弟弟溫祚將十濟國王位讓給自己。溫祚不同意,沸流便對溫祚開戰,但很快就敗給了溫祚。沸流羞愧自殺,彌鄒忽的百姓遷到慰禮城,溫祚接納了他們,並由此改國號為“百濟”,並封以八個親信氏族為世襲國姓大臣,分別為:國氏、沙氏、刕氏、燕氏、解氏、真氏(貞氏)、木氏、福氏(一說苗氏)。唐王朝拆分了百濟國故地,設定了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個都督府,郞將劉仁願以兵一萬留鎭泗沘城,蘇定方則將義慈王、太子扶餘孝、王子扶餘隆,以及大臣、將領九十三人、百姓一萬兩千餘人等皆擄至唐朝陪都洛陽,後義慈王病死在洛陽,賜諡號為“紹”,葬於北邙山。
在被蘇定方解押回朝的義慈王的王族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亡葬之地為姓氏者,稱邙氏,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其邙氏史稱“河洛邙氏”。

第三個淵源

源於媯姓,出自唐朝時期高句麗國王族,屬於以封邑名稱或先祖名字為氏。陳叔寶,公元553~604年,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陳頊的長子,吳興長城人(今浙江長興)。著名南朝陳國末代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582~590年為期八年,終年五十二歲。
南朝陳宣帝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陳宣帝病逝,陳叔寶擊敗了與他激烈爭奪帝位的二弟陳叔陵,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第二年改年號為至德。陳叔寶繼位後,聽信讒言,排斥在平亂中建有殊功的陳叔堅,任用與他嗜好相投的文學之士江總等,日日歌功頌德,飲酒賦詩,荒廢國政。他在生活上窮奢極侈,沉湎於聲色。他的後宮姬妄成群,珍玩無數。他又大興土木,用香木建造起臨春、結綺、望仙三座樓閣,各高數十丈,以金玉珠翠裝飾。他的御馬嬌貴無比,竟然嫌棄豆粟過於粗糙而不肯食用。他還四處尋訪美女,納孔、龔二女為貴紀後,又於民間採得七佳麗,仍不滿足,見侍女張麗華長發烏黑,肌膚潔白,立即收為貴妃,萬千寵愛在一身。為了滿足一己之享受,他視百姓為草芥,橫徵暴斂,刑罰苛重,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他卻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他夥同佞臣狎客在花天酒地中賦詩唱和,命樂工配曲編舞,挑選成百上千宮女排練演唱,以《玉樹後庭花》最纏綿悱惻,直陶醉得他不知所以了。當時天下局勢正發生著巨大變化,北方隋朝早已練兵選將,雄心勃勃地計畫吞併陳朝。隋文帝楊堅開皇八年(南朝陳禎明二年,公元588年),隋文帝派五十萬大軍南下滅陳,而陳叔寶自信有長江天塹可保無虞,建康宮中,依然歌舞昇平,日日宴飲如舊。
隋開皇九年(南朝陳禎明三年,公元589年),隋軍大將賀若弼、韓擒虎分率軍隊,乘江面大霧瀰漫,悄悄渡過長江,包圍了建康(今江蘇南京),而陳朝軍隊不堪一擊,很快就敗下陣來。陳叔寶與張麗華等嬪妃危急之中躲入井中,被隋軍搜出抓獲。陳叔寶的被俘宣告了南朝最後一個王朝陳國的滅亡,隋文帝重新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被俘十五年後的隋仁壽四年(公元604年),陳叔寶在洛陽逝世,終年五十二歲,被葬於洛陽北邙山,史稱陳後主。陳叔寶生前曾撰寫了許多著名的詩歌,被後人編纂成《陳後主集》,流傳至今。
在南陳後主陳叔寶的後裔子孫中,有悲切守陵之族人,以先祖亡葬地名為姓氏者,稱邙氏,以懷念先祖亡葬之事,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

源於嬴姓,出自北宋初期南唐李後主李煜之裔,屬於以先祖亡葬地名為氏。李煜,公元937~978年,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李璟第六子,著名南唐後主,在位時間從公元961~974年為期十五年,終年四十二歲。在北宋建隆二年(南唐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煜嗣位的時候,南唐政權已經奉北宋王朝為正朔,苟安於江南一隅。
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宋太祖趙匡胤屢次遣人詔其北上,李煜害怕,均辭不去。同年農曆10月,宋太祖發大軍南下攻擊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蘇南京),到第二年(公元975年)農曆11月城破,李煜只得肉袒出降,被宋軍押送到汴京(今河南洛陽),宋太祖在大殿上怒斥李煜累次違詔,封其為“違命侯”,賜第“侯府”而居,實已淪為階下囚。後來,宋太宗趙匡義於北宋開寶九年(趙炅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即位,李煜被改封為隴西郡公。到了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的七夕節,是李煜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以“牽機藥”將他毒死,之後追封其吳王,葬於洛陽邙山。李煜好文,他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詞作風格綺麗柔靡,不脫“花間”習氣;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國亡後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後期詞作,淒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宋朝蘇、辛“豪放派”奠定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宗師。正如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言:“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李煜著有詞集,但今均已失傳。現存詞四十四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後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集》。
在南唐後主李煜的後裔子孫中,有悲切守陵之族人,以先祖亡葬地名為姓氏者,稱邙氏,以懷念先祖亡葬之事,世代相傳至今。

第五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北宋初期吳越國末代君主忠懿王錢弘俶,屬於以先祖亡葬地名為氏。錢弘俶,公元929~988年,字文德,又名錢俶,錢鏐之孫,錢元瓘第九子,杭州臨安人(今浙江杭州),五代十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吳越國第五代即末代君主忠懿王,在位時間從公元947~978年為期三十年,終年六十歲。錢弘俶初為內衙指揮使、檢校司空等。南唐開運四年(後晉開元中,公元946年)農曆3月為台州剌史,次年正月回杭州嗣王位。他丞繼先王的國策,尊奉中原。吳越國開國國君錢鏐割據兩浙時,於境內保國安民,對外奉行中原為正朔所在,殷勤有加,一時間,吳國國泰民安,經濟繁榮。公元947年錢俶繼承吳越國王位,既繼承了祖先的繁榮,也繼承了遺訓,對中原諸王貢奉之勤,海內罕有其匹。趙匡胤建立北宋後,在宋朝統一中國的政治局勢下,為保一方平安,錢俶更是傾國所有以事奉獻。公元974年宋太祖平定江南討伐南唐時,錢俶拒絕了南唐後主李煜的求援,他在公元975年出兵策應協助北宋滅唐,因此有功,被趙匡胤授天下兵馬大。後入朝,在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獻所據兩浙十三州之地歸北宋王朝。南唐被攻滅後,宋太祖於公元976年召他入朝,以重禮相待,然後放他回吳越。臨行時,宋太祖送給他一包檔案,囑咐他在路上啟閱。後來他拆開一看,竟是北宋群臣力勸太祖扣留他收並吳越的許多奏摺。他大驚失色,嚇出了一身冷汗,從此對北宋更加懼怕,貢奉更勤,貢物更巨。
(公元978年),錢俶奉宋太宗趙光義之命入朝,被扣留。他眼見大勢所趨,於農曆5月上表將所據兩浙十三州之地獻給宋太宗,至此吳越國滅亡。宋太宗曾當面稱譽錢俶:“卿能保一方以歸於我,不致血刃,深可嘉也。”事後,錢俶被降封為淮海國王,後改封為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鄧王。公元988年8月24日,錢俶六十大壽。其時南唐李煜、南漢劉倀都已經病逝,只剩下錢俶一個廢王。宋太宗派使者贈賜禮物,祝賀他的生日。錢俶設宴招待使者,一直到天晚才罷席。就在當天晚上,錢俶突得暴病而逝世於汴京(今河南洛陽)。後人懷疑此為宋太宗派使者暗中下毒所致。錢俶逝世後,諡號“忠懿”,葬於洛陽北邙山上。錢俶畢生崇奉佛教,在位時於境內廣種福田,建造佛塔無數,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雷峰塔、梵天寺塔、六合塔、保俶塔和靈隱寺經幢等。
在吳越國錢氏王族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亡葬地名為姓氏者,稱邙氏,以懷念先祖離奇亡葬之事,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穆公子邙(姬邙)、扶餘惠、陳叔寶、李煜、錢俶。

遷徙分布

邙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多以洛陽為郡望,今主要分布在北京市、遼寧、黑龍江五常市等地。

郡望堂號

郡望

洛陽府:亦稱洛陽郡。戰國時期,秦國的秦襄王始置洛陽縣,縣城以設在在洛水之陽(北岸)而名,當時屬於三川郡。西漢時期,洛陽開始成為河南郡治。東漢時期建為都城。三國時期的曹魏國及後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後唐皆建都於此,南北朝時期東魏置郡,故城轄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兩朝,洛陽郡的轄境曾一度抵達今韓國漢城市以西九公里處,大唐王朝的大周皇帝武則天曾以洛陽為都城達十四年。由於新莽、唐朝、五代後唐、後粱、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國也都以洛陽為陪都,故而歷史上多稱洛陽為“六朝古都”。

堂號

洛陽堂:以望立堂,亦稱汴梁堂。

字輩排行

黑龍江五常邙氏字輩:“仕延起殿文希耀繼靜志旭”。

歷史名人

邙 叚

(生卒年待考),一稱亡叚;鄭國人。著名西周期有鄭國大夫。

邙 況

(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時期進士。

邙繼東

(公元1950~今),黑龍江五常人。著名機械工程師。陝西鼓機(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師。1990年畢業於華東冶金學院熱能工程專業。現任陝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工業爐窯工程師,對耐火可塑材料的研製有貢獻。

邙繼鵬

(公元1957~今),北京人。北京飛鷹航空貨運有限公司經理。

邙繼權

(公元1964~今),黑龍江五常人。哈爾濱創意培訓學校裝飾藝術設計師。

邙心睿

(公元1981——今)吉林洮南人。女。2004年畢業於吉林師範大學,現任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教師。

邙語謙

(公元1987——今)吉林省洮南人。女。2007年考入吉林大學音樂表演系。與07年7月獲得“華翰杯”汽模大賽冠軍。環球小姐參賽選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