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栲

喬木;高達12米。幼枝稍被毛。葉革質,卵伏長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3—18厘米,寬4.5—7厘米,頂端圓鈍,基部楔形,不對稱,全緣,兩面同色或背面稍帶灰綠色,側脈12—15對,背面顯著凸起,近葉緣處網結,二次側脈明顯;葉柄長1—1.5厘米,有短疏毛或無毛。果序長15—20厘米,軸徑3-4毫米。總苞近球形,連刺直徑3—4厘米,高約2—3厘米;苞片針刺形,疏生,基部結合成短刺軸,上部分為4—6叉,長0.5—0.9厘米。堅果1個,卵形,直徑1—1.5厘米,被絹毛,果臍與堅果基部幾等大,但不規整。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越南栲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Fagaceae
  • :Castanopsis Spach
  • :越南栲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越南栲多為耐蔭性樹種,但不同種類的耐蔭程度有所差異。刺栲較耐蔭,其幼苗常能生於常綠闊葉樹林下;而青鉤栲不甚耐蔭,其幼苗、幼樹多生於林緣。萌芽力強,伐根上的萌條可長成大樹。育苗的
越南栲種子可隨采隨播,也可混濕砂貯藏。喜溫暖,不耐寒,印度栲(C.indica)則需更溫暖的環境才能正常生長。喜濕潤氣候,滇栲(C.delavayi)則較耐旱。不耐鹽鹼。生長速度因樹種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如福建三明市小湖區青鉤栲人工林10年生平均高8.77米,平均胸徑12.25厘米; 廣東黧蒴栲7年生平均高8~9米,胸徑14厘米。壽命長達數百年。萌芽力強,伐根上的萌條可成長大樹.木材堅重,耐濕耐腐,可供建築、橋樑等用材;堅果的種仁可食用或釀酒;殼斗和樹皮是栲膠的原料。黧蒴栲等生長快,萌芽力強,為優良的薪炭林。

生長環境

常生於海拔600—1800米山地闊葉林中。

分布範圍

產西疇、富寧等地;分布於我國廣西及廣東的海南島。越南亦有。

主要價值

造林 
有植苗造林和播種造林兩種方法。如採用植苗造林一般在果實成熟、 殼斗裂開、種子散落時採種,隨采隨播,也可混濕砂貯藏。春播比秋播鼠害少。條播行距15~18厘米,播種溝每米播20~40粒,播種時果臍向下,覆土厚 2厘米。播種行東西向有利苗木互相庇蔭光照強的圃地需搭蔭棚。造林宜在冬末春初新葉未展開以前進行,將苗木枝葉修去2/3和剪去過長的主根,隨起苗、隨修剪、隨打漿、隨栽植。根系應舒展,覆土踏實,再蓋一層鬆土以利保墒。播種造林需注意防鼠、獸為害。主要病害為葉褐斑病,為害當年新葉,造成葉枯焦脫落。害蟲有櫟實象幼蟲蛀食果實,造成落果或種仁大部分被吃掉。金龜成蟲食葉,幼蟲啃根。
用途 
越南栲類木材堅重、抗壓力強、耐腐朽、水濕,供建築、橋樑、坑柱、家具等用材。黧蒴栲等生長快、萌芽力強,為優良薪炭材。栲樹類堅果的種仁多可食用或釀酒。殼斗和樹皮是栲膠原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