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葵(中藥)

賽葵(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賽葵,中藥名。為錦葵科植物賽葵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 (L.) Garcke[Malva coromandeliana L.]的全草。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等地。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濕熱瀉痢,黃疸,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痔瘡,癰腫瘡毒,跌打損傷,前列腺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賽葵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錦葵目
  • :錦葵科 
  • :賽葵屬
  • :賽葵
  •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 採收時間:秋季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黃花棉、山黃麻、火葉黃花猛、山桃仔、苦麻賽葵、苦麻、黃花如意、山索血、山茶心、黃花草、黃花虱麻頭。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微甘,性涼。

歸經

歸肺、肝、大腸經。

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主治

用於濕熱瀉痢,黃疸,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痔瘡,癰腫瘡毒,跌打損傷,前列腺炎。

相關配伍

1、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①十大功勞葉9-15g,黃花草15g。每日1劑,3次煎服。(《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②賽葵、三葉刺針草各30g(鮮品各60g)。水煎2次分服,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彙編》)
2、治風濕性關節炎:賽葵根30g,加豬蹄或豬尾骨適量,水燉服。
3、治前列腺炎:鮮賽葵根60g。水煎或燉豆腐服。
4、治內痔發炎:賽葵根30g,紅花9g,豬大腸適量。水燉服。
5、治扭傷:賽葵葉、積雪草、牡荊葉各適量,搗爛敷傷部。(2-5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60-12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於秋季採挖全株,除去泥沙及雜質,切碎,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亞灌木狀,高達1m。莖直立,疏被單毛和星狀粗毛。葉互生;葉柄長1-3cm,密被長毛;托葉披針形,長約5mm;葉片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3-6cm,寬1-3cm,先端鈍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疏被長毛,下面疏被長毛和星狀長毛。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約5mm,被長毛;小苞片線性,長5mm,寬1mm,疏被長毛;萼淺杯狀,5裂,裂片卵形,漸尖頭,長約8mm,基部合生,疏被單長毛和星狀長毛;花黃色,直徑約1.5cm,花瓣5,倒卵形,長約8mm,寬約4mm;雄蕊柱長約6mm,無毛。果直徑約6mm,分果爿8-12,腎形,疏被星狀柔毛,直徑約2.5mm,背部寬約1mm,具2芒刺。花期幾全年。

生長環境

生於乾熱草坡、路旁等。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等地。原產美洲。

藥理作用

具有解熱、鎮痛、抗炎作用。

相關論述

1、《廣西中草藥》:“清熱利濕,去瘀消腫。治黃疸,痢疾,瘧疾,小兒食滯,肺熱咳嗽,喉頭炎,瘡癤腫痛,跌打腫痛。”
2、《台灣藥用植物志》:“與臭川芎合用,煎水洗膚癢。”
3、《福建藥物志》:“清熱解毒,活血行氣,去瘀生新。主治腸炎、前列腺炎、風濕關節痛、內痔發炎、癰疽疔腫。”
4、《廣西中草藥》:“微甘、涼。”“清熱利濕,去瘀消腫。治黃疸、痢疾、小兒食滯、肺熱咳嗽、喉頭炎。瘡癤、跌打腫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