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齋

“齋期齋”字的意思是“戒其心、身、口也”,人在齋戒時要心無妄念,身無妄行,口無妄言,不飲酒不食肉是因為飲酒食肉使人神志不清明,不僅僅是因食肉要殺生的緣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音齋
  • 早 齋:(每天)早晨一餐吃素
  • 朔望齋:(每月)初一日、十五日
  • 月 齋:(每年)正月、五月、九月
簡介,齋期介紹,

簡介

佛教所謂吃素,是指不食葷腥。葷指五種有辛味的蔬菜,即蔥、韭菜、大蒜(包括蒜苔)、薤(俗名小蒜)、興渠(已知洋蔥)等。此五種葷菜食之氣味難聞,護法遠離;同時,生食增瞋恚,熟食多淫慾,障礙修道。腥是指禽、獸、畜、水族等眾生之肉(亦包括蛋),皆帶有腥膻之味,食之與眾生結怨,障礙平等心、慈悲心。所以,上述兩類葷腥之物,均不應食,故曰吃素。初學佛的在家佛弟子,雖然不能立斷葷腥,但可循序漸進,逐漸斷掉。暫時,可一天吃一頓素餐,或一個月吃幾天素餐,或一年吃幾個月的素餐等等,待機緣成熟,即可全部斷掉。上述吃素的時間按排,稱之為齋期。

齋期介紹

佛教常見的齋期(齋戒日)有:諸佛菩薩聖誕日(農曆)、十齋日、六齋日、觀音齋。
早 齋:(每天)早晨一餐吃素。
朔望齋:(每月)初一日、十五日。
月 齋:(每年)正月、五月、九月。
六 齋:(每月)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廿三日、廿九日、三十日(月小從廿八日起)。
十 齋:(每月)初一日、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廿三日、廿四日、廿八日、廿九日、三十日(月小從廿七日起)。
觀音齋:(正月)初八日,(二月)初七日、初九日、十九日,(三月)初三日、初六日、十三日,(四月)廿二日,(五月)初三日、十七日,(六月)十六日、十八日、十九日、廿三日,(七月)十三日,(八月)十六日,(九月)十九日、廿三日,(十月)初二日,(十一月)十九日、廿四日,(十二月)廿五日。
二月、六月、九月,由初一到十九日都要吃素,據說二月十九是觀音誕日,六月是菩薩渡海,俗傳那天必然會落雨,九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在大香山成道之期,這說法大約是來自民間流傳的香山寶卷,一般善女人都奉行不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