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張村鎮

西張村鎮

西張村鎮,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南部,距三門峽市20公里,東接菜園鄉,西連張汴鄉,北鄰湖濱區崖底街道交口鄉,南與洛寧縣上戈鄉交界。有公路通三門峽市湖濱區。 總面積300.35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48130人(2017年),代碼:41122210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張村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三門峽市陝州區
  • 電話區號:0398
  • 地理位置:三門峽市陝州區西部
  • 面積:300.35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48130人(2017年) 
  • 火車站:三門峽西站;三門峽站;三門峽南站
  • 車牌代碼:豫M
  • 海拔:1885米
  • 耕地面積:52049畝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貌特徵,旅遊資源,豫西剪紙,

歷史沿革

因鎮政府駐張村而得名。據傳,該村因最早的住戶為張姓,故名張村。1982年地名普查時,因與澠池縣張村公社(今張村鎮)重名,故改名西張村。民國時期,曾稱張村鎮。1949年設張村區;1958年建張村人民公社;1961年又改為張村區,下轄人馬、廟窪、東溝、水淆、坡頭、張村6個公社;1962年撤區再稱張村公社,並劃出王村公社;1965年王村公社又併入;1971年劃出宜村公社;1982年改名西張村公社;1984年初改社為鄉。
1995年,報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西張村鄉撤鄉設鎮。
2005年,陝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宜村鄉併入西張村鎮。
附:宜村鄉位於陝縣西部。 [沿革]1958年屬張村公社,1971年建宜村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38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宜村、人馬寨、王村、南陽、太陽、營前、南溝、東溝、西溝、五花嶺、大安頭、小安頭、丁管營、窯頭、東陽15個行政村。
西張村鎮

行政區劃

2006年,轄張二村、張一村、張三村、張四村、後關村、前關村、人馬村、西陽村、凡村、辛莊村、廟上村、溝東村、水淆村、陳村、趙村、石原村、南原村、東窯院村、坡頭村、窯店村、反上村、寺下村、澗西村、澗里村、廟窪村、白草灣村、宜村、豐陽村、窯頭村、人馬寨村、王村、營前村、太陽村、東陽村、南溝村、東溝村、西溝村、五花嶺村、小安頭村、大安頭村、丁管營村41個村委會,363個村民小組。

地貌特徵

該鎮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山區主要山峰有甘山、方山、放牛山、三角山等。最高點甘山海拔1885米。北部為黃土原,海拔750米左右。全鎮耕地面積52049畝,林地2.91萬畝,宜林、牧坡地40193畝。窯店林場、義馬礦務局林場占總面積30%。現有澗里、後河、九峪溝、刁坡中小型水庫4座,提灌站11處,機井16眼,有效灌溉面積達25113畝,占總耕地面積的48%。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等。西張村為縣南的大集鎮。每逢集會,鄰近的張汴、張灣、菜園等鄉民眾都前往西張村趕集。蒼龍澗河、青龍澗河流經。

旅遊資源

該鎮石原、南原曾發現仰韶文化遺址。1980年,於石原又發掘出金墓壁畫。
天井窯院:俗稱地坑院,顧名思義就是在地上挖個大坑,形成天井,然後在坑的四壁上挖出洞穴作為住宅。這種住宅冬暖夏涼,是老百姓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特別是乾旱少雨的情況和土質狀況創造出來的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形式,表現出先民們的智慧。三門峽境內至今仍有100多個地下村落、近萬座天井窯院,依然保持著“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的奇妙地下村莊景象。
窯洞建築具有堅固耐用、節省資金、冬暖夏涼、擋風隔音、防震抗震的特點。冬季窯內溫度在攝氏10°C以上,夏天保持在攝氏20°C左右,中午晚上休息還要蓋上被子,人們稱它是"天然空調,恆溫住宅"。窯內安裝電視,接收性能良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農村住宅也在不斷得以改觀,不少農民修建了二層別墅式的小樓。但天井窯院的許多獨特優點是它取代不了的,所以至今很多的當地人仍然住在天井窯院裡。
其中以西張村鎮廟上村和人馬寨村最為著名。為搶救和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陝縣投資對廟上村的天井窯院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建成了豫西民俗博物館和天井窯院旅遊度假村,2005年被河南省文物局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後又被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陝縣被命名為“中國天井窯院文化之鄉”。
甘山森林公園:三門峽甘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該鎮南部窯店林場境內,距三門峽市區28公里,車程40分鐘。屬國家3A級旅遊區(點)。景區總面積為3800公頃 ,最高峰海拔1885以米,公園內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植物種類多達1500多種,動物20餘種,林木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自然風景具有奇、秀、艷、幽、靜特色, 春夏秋冬景色各異、別具一格,風景十分秀麗。 主要景點有蝴蝶溝、鐵瓦廟、祖師廟、鐘樓、馬武寨、崔氏洞等。開發的項目有:甘山別墅山莊、甘山會議中心、甘山民族民俗遊樂場、甘山植物園、甘山養鹿場、射擊場、人工湖和甘山滑雪場等。三門峽甘山森林公園是休閒度假、回歸自然的好去處。
西張村鎮

豫西剪紙

西張村鎮南溝村,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古老村落,早在夏朝便建有村莊,至今仍保留著“尚黑”的夏朝遺風。“喜事布黑花,淵於夏文化”。 紅色固然喜慶,而南溝村卻崇尚黑色,尤其是喜慶的場合,比如洞房喜宅都會貼滿黑色剪紙,這種習俗在國內極為罕見。
南溝村以剪紙聞名,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剪紙第一村”,有600多人從事剪紙。南溝村剪紙絲絲相繞,纖毫畢現,栩栩如生,登上過北京奧運會,作品遠銷至美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