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尼地平

西尼地平

【中文別名】 1,4-二氫-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2-甲氧基乙酯肉桂醇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尼地平
  • CAS NO.: 132203-70-4
  • 英文名稱: Cilnidipine
  • 分子式: C27H28N2O7
產品名稱,產品說明書,

產品名稱

西尼地平片
【CAS NO.】 132203-70-4
【英文名稱】 Cilnidipine

產品說明書

【分子式】 C27H28N2O7
【分子量 】492.52
【成份】本品主要成分為西尼地平。
【性狀】本品為淺黃色片劑。
【藥理毒理】本品為親脂性的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能與血管平滑肌細胞膜上L型鈣通道的二氫吡啶位點結合,抑制Ca2+通過L型鈣通道的跨膜內流,從而鬆弛、擴張血管平滑肌,起到降壓作用,它還可通過抑制Ca2+通過交感神經細胞膜上N型鈣通道的跨膜內流而抑制交感神經末梢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和交感神經活動。
【藥代動力學特性】研究顯示,健康成年男子分別單次服用西尼地平5mg、10mg和20mg,血藥濃度隨著使用劑量的增加而增加,達峰時間均在1.8-2.2小時之間,血漿半衰期在2.1-2.5小時之間,因其具有高親脂性分子特徵,部分藥物在脂質雙分子層儲存,與細胞膜解離速度慢,釋放緩慢,有效血藥濃度維持時間達23小時。連續7日給藥,血漿中原形藥物濃度(給藥後23小時的血漿濃度測定結果)在給藥後4日和7日未見明顯改變,提示該藥無蓄積性。飲食和腎功能均不影響西尼地平在體內的血藥濃度。藥物經小腸上部吸收,主要以代謝產物形式經尿液排出。體內血漿蛋白結合率99.3%,透析不影響血藥濃度。
【藥理學特性】
1.鈣通道拮抗作用 在用傳統的膜片鉗法評估西尼地平對Ca2+通道的作用時發現,西尼地平有效阻滯血管L型Ca2+通道和交感神經元N型Ca2+通道,而對心臟L型Ca2+通道阻滯效果較弱。
2.交感神經抑制作用
人體鈣通道包括6類,除L型鈣通道外,還有N、T、P、Q、R型鈣通道。L型鈣通道主要表達在心臟和血管,調節心肌收縮力、竇房結功能和血管張力。N型鈣通道發現僅存在於交感神經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末梢,調節神經遞質的釋放。T型鈣通道可能與竇結動作電位的逐步去極化相相關。阻滯L型通道可引起血管擴張和反射性心率增加,而阻滯N型通道可降低交感神經張力和血兒茶酚胺水平,避免心率增加。Furukawa等利用雙微電壓鉗技術發現10種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硝苯地平、尼伐地平、巴尼地平、尼莫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尼卡地平、貝尼地平、非洛地平和西尼地平)都有L型鈣通道阻滯作用,後5個鈣通道阻滯劑有N型鈣通道阻滯作用,但西尼地平對N型鈣通道的阻滯作用是其它4種鈣通道阻滯劑的10倍。
Hosomo等研究西尼地平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s)急性冷刺激後心血管及神經內分泌反應的作用,發現西尼地平3mg/kg口服能明顯抑制急性冷刺激所致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同樣劑量的硝苯地平、尼卡地平、馬尼地平與西尼地平降壓效果相似,但對交感神經系統沒有抑制作用。西尼地平對L型、N型鈣通道拮抗作用見圖1。
西尼地平
【西尼地平的臨床研究證據】
1. 降壓作用的臨床證據
Sakata等報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分別口服西尼地平5mg、15mg、20mg一次,24小時後仍有降低收縮壓、舒張壓和平均血壓的作用,而未見血壓晝夜節律波動,提示西尼地平的降壓效果超過24小時,無停藥後血壓反跳現象。西尼地平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小血管1,4-二氫吡啶受體的選擇性比其它組織高,可能是西尼地平降壓作用持久的機制之一。
Minami等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服用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進行對比研究,分別口服西尼地平(5或10mg/日)和氨氯地平(2.5或5mg/日)4周,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的起效時間和降壓效果相似,都具有起效慢、療效維持久的特點。
2001年-2002年我國進行的西尼地平(安徽豐原藥業)註冊臨床研究顯示,109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接受西尼地平5-10mg/日,治療8周,平均坐位收縮壓下降17.48mmHg,舒張壓下降14.46mmHg,總有效率為79.24%。動態血壓監測顯示西尼地平降壓的谷峰比為52.53%,提示西尼地平每日1次口服可達有效平穩降壓效果。
將發表的有關西尼地平降壓療效的研究進行Meta分析,共納入服藥時間大於8周、數據完整的隨機對照研究17項(日本7項、中國10項),研究人數共1476人,對照藥物為氨氯地平,結果顯示,西尼地平對收縮壓的控制效果不劣於氨氯地平(z=3.97,p=0.00),對舒張壓控制效果兩藥相同(z=1.91,p=0.06)。西尼地平在降壓的同時對心率無影響(z=1.85, p=0.06)。不良反應主要有頭暈、頭痛、心悸、浮腫、睏倦和面部潮紅,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藥物不良反應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31, p=0.76)。西尼地平對中亞人群降壓效果肯定,安全性好。(Meta分析結果見表1)
1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療後SBPDBP改善值meta分析森林圖
西尼地平
西尼地平
2.交感神經抑制的臨床證據
西尼地平與其他類降壓藥物如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合用,可進一步降低血壓,並且對心率有一定控制作用。
陳江天等比較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應激狀態下血壓控制的效果,結果顯示西尼地平可顯著控制握力實驗誘發的血壓升高。Sakata和Yamagishi等的研究證實,西尼地平對與交感神經活性有關的晨峰高血壓、白大衣高血壓有較好控制作用。上述研究提示西尼地平對交感神經激活引起的血壓升高具有良好療效。
間碘苄胍(MIBG)心臟顯像顯示MIBG攝入減少,洗脫增加,是心臟交感神經活性亢進的表現。Kazuyuk等對服用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分別於服藥前和服藥後3個月做MIBG心臟顯像,結果顯示,西尼地平使心臟/縱隔MIBG攝入比值顯著升高(P<0.05),洗脫率顯著降低(P<0.05);氨氯地平亦使洗脫率顯著降低(P<0.05),但心臟/縱隔MIBG攝入比值未見升高。這提示,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西尼地平抑制心臟交感神經功能亢進能力略高於氨氯地平。
動態心電圖頻域指標低頻/高頻(LF/HF)比值的增加提示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Minami等用動態心電圖分析心率變異頻域指標,發現硝苯地平緩釋片升高LF/HF的比值,西尼地平對LF/HF比值沒有影響,說明西尼地平對自主神經系統和心率影響較小。
上述研究結果一致證實,西尼地平除擴張血管同時,對交感神經系統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3.靶器官保護作用
各國高血壓指南均根據不同降壓藥物的靶器官保護作用推薦其強適應證。
基礎和臨床研究顯示,西尼地平同時擴張腎小球進球和出球小動脈,降低腎小球囊內壓力,具有改善腎功能和降低蛋白尿排泄率的腎臟保護作用。
基礎研究和小規模臨床研究表明,西尼地平還具有抗氧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改善左室舒張收縮功能、改善左室肥厚、改善胰島素抵抗等作用。它可能改善血管內皮舒張功能,改善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腦血流量,改善動脈僵硬度,降低心肌梗死面積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發生風險,控制心絞痛發作。
【不良反應】 I期臨床試驗顯示,健康成年人口服西尼地平2.5-20mg,耐受性良好,未見不良反應。超劑量(40mg/日)服用7天,耐受性好,僅有輕度頭痛、流涕等不良反應,血液生化指標未見異常。我國西尼地平註冊臨床研究顯示,僅少數患者發生心悸、頭痛頭暈和面色潮紅,提示西尼地平耐受性好。
【適應症】用於高血壓患者的治療。
【用法和用量】
(1)起始劑量為10mg/d(相當於氨氯地平5mg/d),若血壓不達標,可將劑量每次以5mg/日遞增至20mg/d(劑量調整間隔不應短於1-2周)。
(2)對於輕中度高血壓患者,可首選本藥單藥治療。對於血壓明顯升高或具有其他高危因素者,可與一種或多種其他一線降壓藥物(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ACEI或ARB)聯合套用。
(3)用於治療心絞痛時,可與硝酸酯類藥物或β受體阻斷劑聯合套用。
【不良反應的應對策略】 服用10mg-20mg/d劑量時,患者可能發生下肢水腫、頭痛、頭暈、面部潮紅和心悸等。若患者不良反應輕微,可在密切監視下繼續用藥。隨用藥時間延長,部分患者的不良反應可能自行消失。
【禁忌】對本品中任何成分過敏的病人禁用。
【規格】5mg*14片 10mg*14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