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雅琴,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筆涉小說、散文、劇本,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墮落街》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雅琴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個人簡介,作品介紹,主要作品,
個人簡介
袁雅琴,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就讀於魯迅文學院第三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中國文聯首屆全國中青年編劇高級研修班。筆涉小說、散文、劇本,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墮落街》、《給女人一次機會》、《給男人一把鑰匙》,世界音樂人物評傳《走近大師心靈——如水的聲音》、小小說集《隔音玻璃》,電影劇本《花街》等,現居廈門。
作品介紹
《墮落街》:湖南文藝出版社,媒體專訪“有關青春,無關墮落”等;《給男人一把鑰匙》:新浪網連載。
主要作品
世界音樂人物評傳:《走近大師心靈——如水的聲音》
以女性獨特而細膩的視角,走進世界音樂大師的內心,穿越時空,去感受,去體味,去愛戀著才華橫溢的音樂大師。當與蕭邦、柴可夫斯基、貝多芬、莫扎特、海頓、施特勞斯等絕世大師“相聚”的那一刻,我們仿佛懷著崇敬與虔誠沉醉於一曲曲撫慰心靈,淨化精神的樂章之中。作者以評傳的筆法將大師們最為生動的生命歷程活現於書中字裡行間。不是傳記,而是雕刻,是聚焦,是作者中肯的情感表述。
長篇小說:《墮落街》
每一所大學附近都有那么一兩條小街,容納著青年學子們的日常生活,愛恨情仇。這些小街或者有名,或無名,無名的會被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喊出一個名字。有的乾脆就叫“墮落街”,就是這樣一條條街道,讓成千上萬學子銘記。那些曾經的足跡,深淺不平;而後來的經歷證明了他們並沒有“墮落”,而是在“墮落街”這裡“變道,加速”。一條墮落街,打開了我們觀察紅塵的視窗。一部《墮落街》掀開了我們塵封的記憶。讀《墮落街》,找回了我們青蔥的歲月。正如小說里寫道:街道可以被拆,也可以被建,總有許多新的東西繼承和流傳,而墮落街帶給我們的記憶卻深刻難忘。
長篇小說《給女人一次機會》
給女人一次機會,讓她們在一種彼此知道、了解,看得見的氛圍里靠近,讓秘密泄露,讓快樂徹底。情調的可貴在於它能釋放人的壓力。女人的聊天,就像散步一樣隨意,無所目的卻包含生活的況味。每個女人,只要她是健康的,她就是美麗的。女人活不明白,是因為她始終是情感的動物。尊嚴,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任何時代都不過時。
長篇小說《給男人一把鑰匙》
從一個女人對男人的理解出發,描繪了都市不同男人的生存狀態。書中充滿了對男人的體諒和同情。看男人玩命,一半是刺激,一半是無奈。書中幾個人物曾經是大學同學,親密無間,又彼此深惡痛絕,而最後他們之間雖然有了理解,他們也發現這理解是建立在孤獨的基礎上。每個男人,其實都成為了靈魂無處可去的小孩,怎么都打不開回歸心靈自由的大門。
小小說集《隔音玻璃》
以犀利的文筆觸及社會方方面面,《集體屠宰》、《安德先生的記憶》、《第三步》、《回扣問題》、《別把自已當成腕》、《非賣品》、《伐木的兄弟》、《王七的惶惑》、《不一般先生》等六十餘篇微型小說有鮮明的嘲諷意味和尖銳的批判精神。篇幅短小,揭發到位,辛辣鋒利,觸及靈魂。
相關評論:
袁雅琴的作品善於以小見大,切實地豐富地反映了人的複雜的社會聯繫的特定方面,從變異多姿的歷史動態中揭示了人的本質之特定的社會內涵和時代的人文精神。
袁雅琴的作品長於心裡的對白,在看似平淡的敘寫中勾勒人物的靈魂。她是一位注重理性的女作家,慣於用豐富的思想表達日常化的生活。從這一點生髮出去,她的筆下缺乏纏綿的矯情,缺少悱惻的呻吟。她是一個站在女性的立場上,卻用男性的話語權來詮釋紛呈人性的作家。永遠在故事中,時刻都在現實的邊緣,始終以旁觀者的眼睛對待一切游弋的情節,這便構成了她獨特的寫作文本。(評論家 雁翎)
長篇小說《給男人一把鑰匙》相關評論:見過一些女權主義作家的小說,她們在尖刻嘲弄男權社會中有時陷入另一種尷尬境地,即無意中損害了自身的性感。袁雅琴不是這樣,她批判男人,也保持著對男人的溫情和理解,自然流露出女性的魅力,我們認為這種魅力只能來自她的天性。(評論家 胡平)
以女性的視角關注男性世界,袁雅琴做到了獨到,別致。作品充滿了人性的關懷與理解。(作家 彭見明)
袁雅琴的這部小說,對當下男人精神與情感的狀態有著精妙的發現與揭示。她同時還給了一把打開男人心靈之門的鑰匙。 (作家 邱華棟)
短篇小說《挫傷春天》是一個關於人生迷離和成長惶惑的寓言故事, 這是一段格調清新、感情細膩的青春獨白。 在當今,大眾文化形態的影視劇、流行音樂、漫畫等正鋪天蓋地地撲向每一角落,這些帶有明顯的消費色彩和充滿感官刺激的通俗文化產品幾乎擠滿了文化領域的主要空間。除了這些對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們來說有著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之外,相對寬鬆的社會環境和多元的道德價值觀念也使正在成長的青少年面臨著種種困惑的問題,對這些負面影響和社會問題的認真探索,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是每一個富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文藝工作者不可迴避的問題。 《挫傷春天》,它既不同於無深度、平面化的後大眾化文本,也與當今出現的所謂無傾向性、純客觀的“零度寫作”有明顯的區別,作者從人文關懷的角度,以十分嚴謹的態度,通過一個既平凡又真實的成長故事,不僅十分真實而準確地反映了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所面臨的人生迷茫和情感困惑,這一敏感而在當今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青春的感性衝動和理智反思的心理過程,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形象而生動地表現了擺脫誘惑、追求真情、尊重人格等方面的非常嚴肅的主題。 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作者運用客觀寫實與心理描述相結合的手法,對人物的現實遭遇和心理狀態作了細膩而真實的揭示。(電影學教授 何春耕)
《如水的聲音》:第一章第一節的開頭,沒想到袁雅琴寫古典的蕭邦,卻把現代的周杰倫結合在一起。似乎唯有這樣,才能不落俗套。寫音樂家,要有音樂素養的人才能寫好。袁雅琴欣慰地告訴過我,她在廈門與著名指揮家鄭小瑛因為音樂有過交往。寫這本書,鄭小瑛肯定她說,能為音樂作評論的作家難能可貴。
翻開這套走近大師心靈的文化叢書,輕輕地呤讀,覺得別有一番意境,這本堆滿音符,充滿靈性的音樂大師評傳,讓你的閱讀的心情變得從容而寧靜。袁雅琴用寫慣了小說散文的筆,交錯詩意的佳句,向讀者展開她對蕭邦、施特勞斯、莫扎特、比才等世界大師們的崇敬與心儀。不是傳記,而是雕刻,是聚焦,是作者中肯的情感表述。袁雅琴說她在創作時感到了壓力,她認為相比創作小說來說,少了從容自如,多了忐忑不安。在如水的聲音里行走,輕輕呼吸,她唯恐驚動大師們專注的姿態與內心的寧靜。
在調離長沙前她說寫音樂的書要在音樂之島廈門完成了,好在廈門沒有冬天,在暖暖的陽光里,她完成了與大師們的心靈對話。她在後記中寫道:我躺在了《藍色多瑙河》之中,吹響一支《魔笛》,跳一曲《波蘭舞曲》,看《羅密歐與朱麗葉》用腳尖劃破《天鵝湖》的憂傷。聽《卡門》吟唱《愛情是一隻自由的小鳥》,然後寫信《致愛麗絲》……她與他們一起《悲愴》、一起承受《馬太受難曲》,讓悲憤奏響《命運交響曲》。在海邊,我聆聽海濤聲聲,分明聽見了音樂聲在海濤浪尖,在琴島鼓浪嶼上,在鋼琴博物館內,在鄭小瑛的愛樂樂團里,流淌著,漫溢著。廈門,走出了多少鋼琴家,在廈門,低頭都能撿到音符。在用五線譜編織的廈門寫關於音樂的書,應該是有感覺的啊。(今日女報 阿眉)
小小說集《隔音玻璃》切實地豐富地反映了人的複雜的社會聯繫的特定方面。《琴撞》中的小提琴手專心練琴,心無旁鶩,琴音之外的一切紛擾毫不在意,是何等超拔的境界。他堅信美妙的琴聲能被人理解、領悟,撞開知音的心扉。《安德先生的記憶》寫熬過了16年冤獄生活的腳踏車修理工瞬時間的一種感悟過程。起筆突兀,他釋放回家,惡夢尚未脫盡,繼而發誓把握今天,重塑自我,在平凡勞動生活中獲取"一種堅定的平和與滿足"《無語之地》中學舌的鸚鵡也厭倦了巧合逢迎、追慕虛榮的世俗相,而想到無語之地避禍,豈料無語之地也爭戰不休。這真是悲哀至極絕望至極的俗世情狀。《道具》中單景教授遭受欺騙,由耀眼的評審淪為封殺的道具,她的困惑和憤怒心情強壓在心頭;《一抹悲涼》中三位真正的名人被冷落被遺忘的辛酸與一個當紅的大明星受擁戴受熱捧的傲慢形成強烈的反差;《集體屠宰》將一大貨車開赴屠場待宰殺的白豬與一滿客車火急趕路遭宰錢的旅客相提並論,先是懷著優越感的"我"高於豬,旋即淪為沮喪中的"我"等同於豬,行業道德敗落如此,平民百姓徒喚奈何。(原載文藝報)
創作談:
當寫作已成為一種習慣,便是難以改變的承諾。
這些年來,寫作已深入了骨髓,成為一種本能,是本質上的東西,抹不掉。沒有了寫作,至少會失去最真的表達,會留下一份遺憾與迷茫。或許也不能像現在這般擁有思想的磨礪與歲月的沉積,雖遠遠還說不上造詣,但收穫了性情的率真與心靈的自由。
原以為在自已的天空里,能夠找到飛翔的理由。放眼望去,才觸摸到自已的翅膀是多么的脆弱與稚嫩。才明白唯有認真專注才能不愧疚於生活。於是,以虔誠的姿態彎下身來,埋下頭去,狠狠地夯實自已。
在魯院和中國文聯的學習生活,是充實、貼心的日子,感染,吸納,積累,文字在沸騰的思想里起舞,心情在文字的陽台上漫步,有了一份優雅與從容,收穫的點點滴滴,成為生命中最美的記憶。師生間,同學間,為創作營造的氛圍,一直延伸到了生活的細節,今天的,明天的,永遠不能釋懷。
好在,在堅持的感覺里,也有了漸入佳境的快感。在頻頻的收穫中,成熟的,不成熟的,也能擁有一份感動。作品的發表、出版、連載,獲獎與轉載,都是一種記錄的過程。興奮也好,慚愧也罷,總有欣慰。
當自已一塊磚一塊磚地碼起來,讓自已住進夢想的小屋,眼下,只想擴建屋的範圍,增加屋的厚度,打造屋的質地。如此反覆,志在磨礪。磨礪當如百鍊之金,急就者,非邃養;施為宜似千鈞之弩,輕發者,無宏功。工貴其久,業貴其專。相信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唯有心平氣和,順其自然,方能滋養創作心境,獲取生活的充盈。(原載作家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