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定義,特點,代表人物,基本原理,套用領域舉例,
定義
行為改變技術
行為改變技術,心理學術語,是屬於對人類行為進行分析和矯正的心理學領域,又稱行為矯正或行為治療。它是指通過腦AT測試技術測試後,再通過生涯規劃技術規劃後的行為分析,並針對性開展和實施某些程式和方法,製作專項訓練計畫,來幫助人們改變他們的行為,對於不良行為的治療和行為的矯正,以達到改進其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目標。
行為改變技術是屬於人類行為進行分析和改變的心理學領域。
分析是指識別個體整體與其某一特定行為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所謂整體,是指個體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內整體,家庭、學校(單位)、社會的外環境整體,以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間整體,通過三個層面整體的分析,從而識別個體具體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
改變是指開展和實施某些程式和方法,製作專項訓練計畫,來幫助人們改變他們的行為。
行為改變的程式和方法被專業的規劃師用來幫助人們改變其顯著的社會行為,使之達到正常水平,進而達到改進其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目標。
特點
1、研究領域集中於個體顯著的行為
2、行為改變技術以發現個體顯著行為根源為前提
3、行為和方法以腦AT技術、生涯規劃技術以及行為原理為基礎
4、行為改變技術強調個體所處的整體環境的重要性
5、行為改變技術對行為改變專項訓練程式進行精確的描述
6、行為改變技術通常由專業機構和人員實施
7、行為改變技術強調對行為改變的測量和跟蹤
8、行為改變技術拒絕對行為的潛在動因進行假設
代表人物
伊萬·P·巴甫洛夫(Ivan P.Pavlov,1849-1936)巴甫洛夫進行了揭示反應性條件反射(又稱經典條件反射 基本過程的試驗。他論證了反射行為(如對食物的流口水行為)可以對一個中性刺激形成條件反射。
巴甫洛夫從事生理學研究60餘年,為人類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愛德華L桑代克 (Edward L.Thorndike,1874-1949)桑代克的主要貢獻在於他對效果定律 (law of effect)的描述。從本質上說,效果定律認為對環境產生良好效果的行為更可能在將來被重複。
桑代克-聯結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
··約翰B華生 (John B.Waston,1878-1958)在1913年發表的《行為學家眼中的心理學》一文中,華生斷言可觀測的行為是心理學特有的主題,而且所有的行為都是受環境事件所控制的。尤其是他描述了一種環境事件(刺激物)從個體身上得到回應的刺激-反應心理學。他發動了心理學中稱作行為主義的運動。
··B F 斯金納 (B · F · Skinner,1904-1990)期金納擴展了華生描述的行為主義的領域。他描述了反應性條件反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之間的區別,後者是指行為的結果控制該行為在未來的出現。斯金納的工作構築了行為矯正學的基礎。
斯金納-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
基本原理
行為強化
一個具體行為的發生,導致一個緊隨出現的直接結果,而這一直接結果又導致這個具體行為在將來被加強(即行為人更有可能在將來再次從事這個行為),比如:一個孩子晚上上床後中哭鬧(具體行為),她的父母就到她的房間裡安慰她(直接結果)。結果,這個孩子睡覺時哭鬧得更頻繁了。(行為加強)
行為消失
一個以前被強化的行為,不再導致具有強化作用的結果,並且因為這個原因行為在將來不再發生。比如:孩子晚上上床後哭鬧,父母不理會孩子,孩子以後哭鬧的行為慢慢消失了。
懲罰
一個具體的行為發生了,這個行為之後立刻跟隨著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導致將來這個行為不太可能再次發生(行為被弱化了)。比如:阿爾瑪在託兒所上日托,如果別的孩子玩她的玩具,有時她就會打她們。每次她打別的孩子時,老師就讓她停止玩耍並在另一個房間的一把椅子上坐兩分鐘。於是,阿爾瑪就不再打別的孩子了。
刺激控制
如果由於某個特定的前提或者某個刺激群體中的一個刺激的出現,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加強了,那么我們就說這個行為得到了刺激控制。
反應性條件反射
又稱經典條件反射或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在實驗中,巴甫洛夫發現當狗嘴裡放進了肉末,狗便會分泌唾液,這就證明了非條件刺激 會引起非條件反射。接著,巴甫洛夫在給狗餵肉末之前,又增加了一種中性刺激,即節拍器發出的聲音,這樣做了幾次後,停止餵肉末而只讓節拍器打節拍,他發現,即使狗嘴裡沒有肉沫,狗聽到節拍聲也會分泌唾液。由於節拍聲伴隨著肉沫出現了好幾次,對狗而言,它就成了條件刺激。
套用領域舉例
中學生學習習慣
1. 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效的聽課習慣
獨立做作業的習慣
獨立閱讀的習慣克服馬虎問題
2.人際交往及人際溝通套用
3.自我管理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