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睡蓮

虎斑睡蓮

浮葉性水草。其特徵是它的水中葉通常呈綠色,並有明顯褐色的斑點。在水族缸栽培很少長出浮葉,因此可以長期欣賞其美麗的水中葉。原屬大型水草,但在小的水族缸中栽培會小型化。植株休眠不明顯,喜光照,光照溫度2 000 lx,強光照條件下葉片向上浮生,不耐寒,適宜水溫20~30℃,pH 5.5~7.5,若水溫低於12℃,物體漸會枯死。可通過種子或走莖繁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虎斑睡蓮
  • 拉丁學名:Nymphaea maculata Schumach 1872
  • 別稱:花(紅、綠、紫、青)斑睡蓮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水蘭亞綱
  • :睡蓮目
  • 睡蓮科
  • :睡蓮屬
  • :虎斑睡蓮
形態特徵,產地分布,生長習性,繁殖方式,觀賞價值,植物入侵,

形態特徵

成株具地下球莖水草,球莖生長率低,水中葉通常呈茶色,並有明顯褐色的斑點二浮葉是圓形,呈綠色,葉緣鋸齒狀;在強光下,葉柄較短.顏色可轉為淡紫褐色花冠白色。
虎斑睡蓮

產地分布

西非。

生長習性

植株休眠不明顯,喜光照,光照溫度2 000 lx,強光照條件下葉片向上浮生,不耐寒,適宜水溫20~30℃,pH 5.5~7.5,若水溫低於12℃,物體漸會枯死。影響水體生態系統中其他水草光照條件及其生長。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速度快,種子可沉水越冬,溫度回升後發芽生長。球莖萌發力差。走莖也可繁殖。

觀賞價值

水體綠化、觀賞。

植物入侵

國內外分布及可能擴散的區域:中國各地觀賞花鳥魚蟲市場交易、擴散於水族館之間養殖。
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和時間:20世紀80年代隨觀賞性水草擴散而入。
中國引入的路徑:有意引人,觀賞水草類。
入境後擴散途徑:人為引人。
已構成的經濟和生態影響:脫離水族館養殖後進人自然水域,可後生生長,適宜於水域生境條件後會繁殖增鍍,種群優勢突出,嚴重者改變水域生態環境,干擾水域物種多樣性
預防、控制與管理措施:人工及生物防除及時清除多餘殘株,減緩過剩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