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菜

蕪湖菜

蕪湖菜,俗稱鳩江幫,屬於安徽菜系中的沿江風味。沿江風味以烹調河鮮、家禽見長,講究刀工,注意形色,善於用糖調味,擅長紅燒、清蒸和煙燻技藝,其菜餚具有酥嫩、鮮醇、清爽、濃香的特色。代表菜有“清香炒悟雞”、“生熏仔雞”、“八大錘”,“毛峰熏鰣魚”、“火烘魚”、“蟹黃蝦盅”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蕪湖菜
  • 外文名:Wuhu cuisine
  • 俗稱:鳩江幫
  • 屬於安徽菜系中的沿江風味
  • 特色:酥嫩、鮮醇、清爽、濃香
特點,影響,三大派別,安徽其他菜系,淮揚菜影響,主要菜品,

特點

是形成較晚的一支菜系。菜品口味有淡有重,有鹹有甜。風味多樣,不單一。
鳩幫菜是近代安徽菜代表。受徽菜淮揚菜影響而形成的菜系,是清朝江南官宦人家青睞的菜系。

影響

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 徽 是中國八大菜系注意,徽菜不等同與安徽菜,僅僅指徽州菜。其中"富商之稱雄者,江南首推新安"。自唐代以後,歷代都有"無徽不成鎮"之說,可見古代徽州商業之發達,商賈之眾多。隨著徽州商人出外經商,徽菜也普及各地,在江浙一帶及武漢、洛陽、廣州、山東、北京、陝西等地均有徽菜館,尤以上海最多,而且是最早進入上海的異地風味,其經營的"餛飩鴨"和"大血湯","煨海參"等徽州菜式曾風靡上海灘。
徽州,今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這片孕育古老徽文化的區域所誕生的徽菜才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三大派別

安徽菜不是徽菜徽菜是徽州菜的簡稱,不能用徽菜指代安徽菜。
安徽菜,沒有形成統一菜系,由徽州沿江、沿淮三種地方風味所組成,其中蕪湖菜屬於沿江風味。
徽菜徽州菜的簡稱,不等同於安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詞語解釋
詞語:徽菜
英文:Huizhou cuisine
徽州,古稱新安,自秦置郡縣以來,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溯源追本,這裡曾先後設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曆元、明、清三代,統“一府六縣”(徽州府歙縣休寧婺源祁門黟縣績溪,除婺源今屬江西省外,其餘今皆屬安徽省)行政版屬相對穩定。1987年11月,國務院批准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1988年7月,地級黃山市正式成立,轄三區(屯溪區、徽州區、黃山區)四縣(歙縣休寧黟縣祁門縣)和黃山風景區,總面積9807平方公里,總人口147萬。
徽菜主要流行於徽州地區和浙江西部。和江蘇菜系中的蘇南菜、浙江菜系較近。
徽州風味主要特點是:擅長燒、燉,講究火功,並習以火腿佐味,冰糖是鮮,善於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餚都是用木炭火單燉、單火靠,原鍋上桌,不僅體現了徽州古樸典雅的風格,而且香氣四溢,誘人食慾。其代表菜有:"清燉馬蹄"、"黃山燉鴿"、"醃鮮鱖魚"、"紅燒果子狸"、"徽州毛豆腐"、"徽州桃脂燒肉"等。
據《徽州府志》記載,早在南宋間,用皖南山區特產"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做菜已聞名各地。
徽菜的主要特點: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主要名菜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醃鮮鱖魚"、"黃山燉鴿"等上百種。
徽菜發端於唐宋,興盛於明清,民國間繼續發展,建國後進一步發揚光大。徽菜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飲食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徽菜的形成與江南古徽州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飲食習俗密切相關。綠樹叢蔭、溝壑縱橫、氣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環境,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徽菜發展的有力物質保障,同時徽州名目繁多的風俗禮儀、時節活動,也有力的促進了徽菜的形成和發展。在績溪,民間宴席中,縣城有六大盤、十碗細點四,嶺北有吃四盤、一品鍋,嶺南有九碗六、十碗八等。

安徽其他菜系

安徽其他地區的菜系沿江風味和沿淮風味,沿江風味,以蕪湖安慶地區為代表。主要流行於沿江以後也傳到合肥地區。沿江風味以烹調河鮮、家禽見長,講究刀工,注意形色,善於用糖調味,擅長紅燒、清蒸和煙燻技藝,其菜餚具有酥嫩、鮮醇、清爽、濃香的特色。代表菜有“清香炒悟雞”、“生熏仔雞”、“八大錘”,“毛峰熏鰣魚”、“火烘魚”、“蟹黃蝦盅”等。“菜花甲魚菊花蟹刀魚過後鰣魚來,春筍蠶豆荷花藕,八月桂花鵝鴨肥”,鮮明地體現了沿江人民的食俗情趣。沿淮風味,以蚌埠、宿縣、阜陽等地為代表,主要流行於安徽中北部。沿淮風味有質樸、酥脆,鹹鮮、爽口的特色。在烹調上長於燒、炸、餾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代表菜有:“奶汁肥王魚”、“香炸琵琶蝦”,“魚咬羊”、“老蚌懷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

淮揚菜影響

八大菜系同光輝的時候,淮揚菜在潛移默化的擴大著自己的領地。
淮揚菜魯菜川菜粵菜並稱為中國四大菜系,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許多標誌性事件的宴會都是淮揚菜唱主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50周年大慶宴會、2002年江總書記宴請美國總統喬治·布希等,都是以淮揚菜為主。
淮揚菜系是淮安、揚州、鎮江三地風味菜的總稱;“淮”是以淮菜為代表,淮揚菜系中又以揚州菜為代表。淮揚菜系形成於明清,而尤以清時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揚州都是全國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飲食文化傳統。而淮菜在隋唐之際便已是馳譽神州的中國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後,淮菜和揚菜開始相互滲透、逐漸融合,並糅合南北風味於一爐,從而形成了統一的菜系。
清朝末年,李鴻章將鎮江米市遷移到蕪湖,眾多米商也隨之而來,他們帶來的決不僅僅是大米,還有就是淮揚菜文化。
蕪湖地處安徽腹地,交通中心,南北樞紐,本來就是徽菜文化的承接處,兼容安徽南北風味,什麼菜都有,成為中國米市之後的蕪湖,將淮揚菜有機的和徽菜結合,形成了擁有一定特色的鳩幫菜。
鳩幫菜興盛於清朝末年,因為清朝的徽商為安徽帶來了很多文化的飛躍,其中就包括飲食文化。然而,鳩幫菜短短的生存壽命,卻消亡在民國初年。民國時,上海成為全國商業中心,迎接八面來客,也迎接著不同的飲食風味,上海人為了適應全國的各大菜系和五湖四海的各類人群的口味,創造了中國最年輕的一隻菜系——本幫菜

主要菜品

鳩幫菜主要代表菜有“鹹水鴨子”“蕪湖紅皮烤鴨”“小籠湯包”“蟹黃湯包”“ 蛋黃素鵝卷”“鹵羊膏”“糖醋魚”等一系列代表菜品,形成了一“耿福興”“同慶樓(已消亡)”“馬義興”等一批代表的百年老店。
由於歷史原因,同慶樓現移居合肥,但是菜餚的風格已經不是真正的蕪湖菜了。
今天,時代繼續發展,地域已經不成限制,鳩幫菜將繼續結合各地方更多菜品,鞏固蕪湖菜的代表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