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梅中毒病

山羊臘梅中毒是採食了有毒的臘梅花、葉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臨床上以反射性興奮及痙攣為主要特徵,除山羊外,牛、豬、鹿均可引起中毒。

基本介紹

  • 別稱:臘梅中毒病
  • 中醫病名黃梅花鐵筷子
  • 英文名稱:Toxicosis of Chimonanthus praecox
  • 常見發病部位:驚恐,兩耳直立,兩眼急睜、急閉或兩眼圓睜直視,眼結膜潮紅。全身顫抖,特別是臀部肌肉顫抖更為明顯
  • 常見病因:中毒有地區性、季節性,多散發於3一9月,以4一5月最多
  • 常見症狀:可分為輕型和重型兩類。
(一)病因,(二)臨床症狀,(三)病理變化,(四)診斷,(五)防制措施,

(一)病因

臘梅又稱黃梅花鐵筷子、岩馬桑,其葉、種子有毒。山羊非常喜食臘梅枝葉,當臘梅嫩葉正生長芪盛,或臘梅樹整枝時,羊因採食過量臘梅葉而引起中毒,或因誤食少量種子也可引起中毒。中毒有地區性、季節性,多散發於3一9月,以4一5月最多。據研究,葉的中毒量山羊為1.5-4.25千克,種子毒性更大,只要少量食人即可中毒。其有毒成分已知含有3種生物鹼,即美洲臘梅鹼、臘梅鹼、內消旋臘梅鹼。此外,花中還含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等。

(二)臨床症狀

潛伏期1一3小時,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和重型兩類。
1.輕型
驚恐,兩耳直立,兩眼急睜、急閉或兩眼圓睜直視,眼結膜潮紅。全身顫抖,特別是臀部肌肉顫抖更為明顯。皮膚敏感,刺激皮膚或音響都可引起陣發性痙攣,兩後肢僵硬外展,後肢站立不穩,夾尾,肛門收縮,排尿,尿液清亮。呼吸迫促,每分鐘100次以上,高達
113次,腹脅扇動,聽診肺泡音粗厲。角熱,皮溫高,口乾、色紅,體溫升至40℃以上。心音快而弱,心跳每分鐘100一132次。症狀發生後,仍能採食青草和飲水。
2.重型
突然倒地,全身強直性痙攣,角弓反張,大聲嘶叫,每次痙攣持續時間5一10分鐘,間歇時間10-30分鐘,間歇期扶起山羊,仍能採食少量青草。強直性痙攣的程度越強,持續時間越長,間歇期也越短。患羊結膜發給,眼球震顫,兩眼急閉、急睜,體溫升至41℃以上,呼吸和心跳加快,呼吸困難,皮溫增高、敏感,口乾色紅,角熱。最後因呼吸肌痙攣,窒息而死。病程3一6天,常因天熱、音響、移動、接觸刺激而使病情加重。

(三)病理變化

屍體僵直,頭頸後仰,肛門哆開,可視黏膜黑紅。瘤胃膨脹。肺充血、水腫或氣腫,氣管充血,支氣管內有少量的白色泡沫。心肌出血,心內充滿凝血塊。真胃和腸道出血。肝輕度腫脹,質脆,包膜易剝離,膽囊空虛。脊髓和延腦部分充血。胸腺出血。

(四)診斷

臨床上呈現間歇性強直性痙攣,呼吸急促,心跳快,心音弱,體溫41℃以上。結合地區季節性,並有採食臘梅葉的病史不難作出診斷。診斷時必須與山羊炭疽和破傷風相區別。本病發病突然,死亡快,並伴有高溫,極易誤診為炭疽;又因有強直性痙攣的病徵,常易與破傷風相混淆,應注意鑑別。

(五)防制措施

(1)每年3一9月,特別是4一5月,嚴禁山羊在臘梅生長的地方放牧,更不準用臘梅葉 墊圈。
(2)發病後,應注意護理,置人陰涼光暗安靜處,避免外界刺激的影響。
(3)治療本病尚無特效藥物,只能對症治療。初期給予瀉劑如植物油200克;出現痙攣時,使用鎮靜,解痙藥,如5%水合氯醛靜脈注射20一50毫升,或5%溴化鈣靜脈注射10- 20毫升,或25%硫酸鎂肌肉注射20一50毫升;解毒、解熱,可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複方安基比林。中藥治療以清熱息風為治療原則,方用黃連、黃芬、龍膽、枝子、生地、銀花、連翹、板藍根、白芍、鉤藤、僵蠶、蟬退、白芷,共研為末灌服,痙攣重者加全蠍、蔓荊子(可試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