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之洞

羲之洞

羲之洞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溫泉鎮歸宗景區,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隱居廬山時,就常在被稱作“羲之洞“的石屋裡埋頭練字,並在洞外山澗里養了一群逗人喜愛的白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羲之洞
  • 外文名稱:Xi Zhi Cave
  • 地理位置: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溫泉鎮(歸宗)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門票價格:無
簡介,羲之石洞,羲之與鵝,洗墨池,

簡介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字逸少,號稱“書聖”,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鹹康(公元335年-342年)初年,奉命鎮守江州(今九江)。公元340年,王酷愛匡廬奇峰秀水,擇金輪峰下歸宗(星子縣境內)營建居舍,從此,他與廬山南麓的歸宗結下了不解之緣,留下許多蹤跡和故事。

羲之石洞

星子縣城出發驅車至溫泉鎮歸宗,沿山間小道步行三里許,轉過一拗,便可見聞名遐邇的玉簾泉瀑布。瀑水從40餘米高的懸崖峭壁飛流直下,瀉入碧綠深潭。潭中泉水,冰徹肌膚。潭東南附近,有一天然石洞,相傳王羲之作江州刺史解職隱居後,時常出沒此洞,或讀書,或習字,故被後人稱之為“羲之洞”。洞頂由一塊稍傾斜的巨型岩石構成,三面由多塊巨石支撐。洞室約有10餘平方米,洞內亂石塊塊,有的狀如石凳,有的形似石椅,可坐可臥。洞口朝東,洞口的大小,只能容一個人彎腰而進。洞口射入的光線,陰天時暗淡,大晴天進入的太陽光線,洞裡比較明亮,可看書寫字。石洞中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可謂是鬼斧神工造就的天然“書齋”。王羲之夏秋兩季在內讀書寫字,春初和寒冬,則在山下墨池旁的屋內練字呤詩。如今,中航集團已投資三十多億元,在羲之洞的山下歸宗,建大型旅遊景區,工程已有一年時日,初具規模,已闢為《歸宗旅遊度假綜合體》的自然景觀。預計整個項目三年內全面完工。

羲之與鵝

有一回,王羲之寫字手寫酸了,就走出石屋來散散心,忽然看到山路上,有個窮人馱著一草卷,一邊哭一邊往山上去。他就上前問那人為什麼會這樣傷心。那窮人回說:“老母病死,無錢買棺木,只得用稻草卷埋,故而心中悲傷。“
王羲之聽罷,就即回屋寫了一個“鵝”字,交給那窮人說:“你拿這個“鵝”字,到當鋪去當一百兩銀子,買一口棺木收殮你的老母吧。“那窮人半信半疑,拿著“鵝”字來當鋪說:“老闆,這張字,當一百兩銀子。”老闆聽了,哈哈大笑說:“你想必是窮瘋了?一張白紙,一個“鵝”字,飢不能當食,寒不能當衣,要它何用?不收。”
旁邊的財房先生聽了也上前來看,只見那“鵝”字寫得龍飛鳳舞,勢欲凌雲,認出這是王羲之的真跡。就對老闆說:“此字非比尋常,乃是右軍墨寶,收下了吧。”經過帳房先生的勸說,老闆才勉強出五十兩銀子收了下來。收下來後,又覺得五十兩白花花的銀子,買一個“鵝”字,實在划不來!過些日子,當鋪著了火,濃煙滾滾,烈焰沖天......忽然,火光里飛出了一隻白色的鵝,撲扇著兩隻大翅膀,幾下就把火撲來了。賬房先生驚喜地對老闆說:“如何?虧了這個鵝字吧?”老闆也大聲贊道:“真寶、真寶!”抬頭去望那隻鵝時,卻已扇起翅膀飛向天邊,老闆急著要去追趕,賬房先生說:“誰叫你當初只出一半價錢,如今那裡收得回來!”老闆連聲嘆息,懊悔不已。
傳說那隻鵝,飛回了玉簾泉,又還原成一個“鵝”字,落在水中的一塊石頭上。此後,每逢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艷陽天氣,人們便能看到那“鵝”字,變成一隻活生生的白鵝,白毛紅掌在碧波中嬉戲遨遊。凡到“羲之洞”來遊玩的人,都把尋找這“鵝”字,當作一樁賞心樂事。

洗墨池

有一天,王羲之邀請幾位文友相聚。幾巡酒後,文友們紛紛要求王書寫“鵝”字。王羲帶著幾分醉意,興致勃勃地一筆呵成,讓文友們一個個目不轉睛,拍掌叫好。正當落款時,王羲下意識地提起“茶端”,呷了一大口,弄得滿嘴都是黑黑的墨水,文友們不由相視哈哈大笑,原來是王羲之書法時出神入化,誤將墨端當作茶端,這就是後人傳頌的“羲之喝墨”的故事。不久,經文友們提議,王羲在歸宗鑿池洗筆。池長10.8米,寬8.6米,名曰“洗墨池”。如今,“洗墨池”尚存,已成為廬山南麓歸宗景區的一個重要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