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方主義的中國話語

美國東方主義的中國話語

《美國東方主義的中國話語》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作者:朱驊
  • ISBN:9787309089813
  • 頁數:394
  • 定價:34.00元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8
  • 副標題:賽珍珠中美跨國書寫研究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朱驊編著的《美國東方主義的“中國話語”——賽珍珠中美跨國書寫研究》主要內容:對於賽珍珠置身其中的美國文化傳統所生成的“中國話語”,這部著作更側重於歷史性的梳理。我們注意到,作者在這裡所給出的歷史性梳理,在邏輯上又與第一章所歸納的美國東方主義特點形成了有效的前後呼應,這種呼應形成了思考與書寫的理論張力,這種理論張力在研究的思考中呈現為以下五個論述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了“奢侈舶來品、裝飾藝術與文化精英的中國話語”,分析這一話語類型如何延續了歐洲18世紀的“漢風”(chinoiserie)式貴族東方主義話語傳統;第二部分詮釋了與美國內部殖民主義對應的“移民、大眾文化與種族主義的中國話語”;第三部分論述了與傳教士文本的廣泛影響對應的“傳教士、業餘人類學與道德化的中國話語”;第四部分闡述了與美國東方主義的社會科學性對應的“冷戰、區域研究與中國學的中國話語”;第五部分解析了與美國東方主義的大眾文化性相對應的“離散、越界與跨國書寫的中國話語”,並歸納地概括了上述提及的中美跨國書寫中的四種類型以及對中國話語形成的影響。

作者介紹

朱驊,男,201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獲博土學位。曾先後師從林澗教授和楊乃喬教授。現任教於上海海洋大學英語系。2008年赴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英語系隨Emory Elliott教授作美國研究,2012年赴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英語系隨Malini Johar Schueller教授作後殖民理論和美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美國研究、後殖民理論與文本、歐美海洋文學以及雙語的各類中美跨國書寫文本,在各類刊物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多篇。

作品目錄

目錄
序言 美國東方主義的中國話語與中國學者的後殖民文化研究 楊乃喬
緒論 作為文化批評的東方主義
一、東方主義批評的內涵與旨趣
二、東方主義在國內的研究現狀
三、美國東方主義的研究現狀
四、賽珍珠: 美國東方主義的參與者與見證人
第一章 美國東方主義的國別特徵
一、“東方”概念的獨特性
二、恩扶主義的話語策略
三、傳教士文本的廣泛影響
四、內部殖民主義的歷史框架
五、社會科學性與大眾娛樂性並舉
第二章 “中國話語”在美國文化中的歷史多樣性
一、奢侈舶來品、裝飾藝術與文化精英的“中國話語”
二、移民、大眾文化與種族主義的中國話語
三、傳教士、業餘人類學與道德化的“中國話語”
四、冷戰、區域研究與中國學的中國話語
五、離散、越界與跨國書寫的“中國話語”
六、賽珍珠在美國東方主義中的特殊位置
第三章 “鄉土中國”與美國東方主義的審美話語
一、重農主義思想在美國的發展
二、美國重農主義思想與賽珍珠中國觀的契合
三、鄉土寓言的跨國之變
1.魯迅鄉土書寫的民族寓言與國民性批判
2.賽珍珠鄉土書寫中的反現代性寓言
3.鄉土書寫的目的之辨
四、帝國主義的懷舊與隱在的東方主義
五、重農主義的反思與東方主義的局限
第四章 類民族志書寫與中國形象話語的轉型
一、種族主義與美國文學史中的華人形象
二、華人形象刻板化的話語策略
三、賽珍珠的“田野作業”經歷
四、《大地》的“類民族志”寫作策略分析
五、中國人形象更新與隱伏的東方主義
第五章 敘事美學的大眾性與反貴族東方主義
一、美國文學與思想中的貴族東方主義傳統
二、《中國小說》對詩化中國形象的顛覆
三、《水滸傳》的譯介與漢民族草根精神的弘揚
四、中國白話小說對賽珍珠創作的影響
五、反思貴族東方主義: 江亢虎、林語堂和宋美齡
六、跨國融合的賽珍珠小說美學
第六章 恩扶主義的東方主義話語模式
一、恩扶主義的話語內涵
二、社會福音救中國論
1.勞動的耶穌:《青年革命者》
2.奉獻的耶穌: 《群芳庭》
三、留美學生救中國論
1.中國的希望:走向民眾的知識分子
2.《分家》:成長小說的國家隱喻
3.《同胞》:海歸知識分子與戰後重建
四、中國革命與恩扶主義的話語困境
第七章 冷戰東方主義的亞洲空間
一、冷戰對東方主義話語的影響
二、遏制導向型東方主義話語
1.《北京來信》:自由主義對鐵幕的想像
2.《撒旦不眠》:共產主義與宗教的對讀
3.《梁夫人的三個女兒》:知識分子的愛國主義困境
三、融合導向型東方主義話語
1.《活筍》:獨立精神的美韓呼應
2.《匿花》:美日融合的困境
第八章 公共書寫與“中國通”的言說空間
一、“中國通”身份的策略性定位
二、“東西協會”與《亞洲》雜誌的區域研究
三、公共知識分子的性別意識
四、人權、種族平等與世界和平的捍衛者
五、華人的結構性空缺與“中國通”的言說空間
結語“中國通”的東方主義視域局限
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