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畚箕

編畚箕

畚箕,系用竹篾或樹條編織而成三面有幫,一面敞口,上有提梁的盛物器具,可盛運砂土、糧食、肥料。冀東地區多以桑條編織,分高梁、矮梁兩種,高梁者用以肩背拾糞,矮梁者用以盛運沙土,種地濾糞,因多與糞打交道,故俗稱糞箕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編畚箕
畚箕溯源,畚箕製作工藝,起頭,圈底,編門,編幫,甩梁,擰沿,纏梁,畚箕的未來,

畚箕溯源

畚箕,系用竹篾或樹條編織而成三面有幫,一面敞口,上有提梁的盛物器具,可盛運砂土、糧食、肥料。冀東地區多以桑條編織,分高梁、矮梁兩種,高梁者用以肩背拾糞,矮梁者用以盛運沙土,種地濾糞,因多與糞打交道,故俗稱糞箕子。
列子·湯問》載:“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薊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畚箕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移山》)閱讀此文,會使人聯想到種地濾糞,蓋房上土等一系列農活。畚箕屬於桑編中特殊的一類,很具代表性。

畚箕製作工藝

起頭

畚箕由底起頭,包括“擺米字”、擰穴。選4把(每把4根)均勻較長的“二路”條子,根尖顛倒,平列排開,相疊擺成米字形。順序為:從下面開始,第一把左右擺,第二把前後擺,第三、四把交叉放。條子均要挨緊,排列整齊。用腳尖把“米字”形條子踩住,用9根~11根粗細不等的“扎條”,里細外粗一字排開,把根壓在米字一橫的左下方(如編織者方便,壓在米字一橫右下方亦可),然後向右依次壓一挑一,轉一圈,把條子尖抿(即掖)到起頭的米字之橫下面,此稱“擰小穴”。再用11根~13根粗細不等的“扎條”,如上法挑壓圈入“米字”中,此稱“擰大穴”。壓條時要與“小穴”的接頭錯開。大穴圈完,在抿條子尖的同時,用里圈條子攬住“大穴”條子尖,插入“米字”心中,以免條子散落,此稱“勾條”。若大穴里圈條子過細偏短,不足以攬住大穴條子,可在擰大穴中途續入一根粗細適當的條子,與大穴同編。
編畚箕編畚箕

圈底

大穴擰完後,“米字”的8個頭均一分為二,向左右揻彎,大體成45°夾角,如此變為16組。用一根條子採取壓一挑一的方法,編織3圈~5圈,將分組的條子固定,稱圈底。圈底時,一根條子到頭,再續接一根,接頭放在“米字”背面。

編門

準備留門(或稱敞口)的一面,選“米字”一豎分出的任意一組為門的中心。中心這一組,續插4根條子,變為6根,其餘15組各續插1根條子,變為3根。門中心一組6根條子再分為兩組,3根在上,3根在下,分別向左右揻彎,按挑一壓一和壓一挑一的原則,編入其他組的條子中。中心組左右的兩組亦如是編入其他組條子中。

編幫

中心組左第二組和右第二組,為畚箕幫的邊緣,這兩組可以不續插,保持原有的一組兩根。從這兩組開始,把編門餘下的各組均向上揻彎,與底大體成直角。從一端起頭,將一根條子頭兒折插入幫的里側,按壓一挑一的原則在各組條子間往復編織。到幫的邊緣把條子砸軟,擰勁後往回編,條子不夠長則續接,接頭均放在裡面,直到夠幫的高度為止。

甩梁

門中心組兩側左第三組和右第三組,需甩出橫樑。左數第八組(右數也是第八組)甩出順梁。甩梁的這3組在幫上續插條子,所續條子均把根部插入幫中。梁的條子根數,視條子粗細酌定。橫樑略細,豎梁略粗,以手握合適為宜。

擰沿

畚箕口朝外,從幫的左邊開始,把邊緣的經條向編織者方向揻彎,同時續上“扎條”,分成兩股,反向上勁,擰成繩狀,把甩出的梁子夾在繩狀邊沿中,邊擰邊把同向揻彎的經條收入擰沿的條子中。編繩到右側幫緣,纏過幫緣,與反向揻彎的最後一根經條用插槓幫助插入邊沿中。

纏梁

先把一側甩出的橫樑條子,反向擰勁,插入另一側甩梁處;再把另一側甩出的橫樑條子,反向擰勁,插入一側甩梁處,使橫樑成為一體。甩出的順梁條子邊揻彎邊反向擰勁,連線到橫樑中心位置。連線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繞過橫樑,彎回扎住;一是插入橫樑,隔幾根條子再插回。前者多用於高梁畚箕,後者多用於矮梁畚箕。橫豎梁連線好開始纏梁。
將8根條子的根部,從豎梁與幫的接頭外側插入幫中,稱纏條,螺旋狀纏繞樑子芯,纏到與橫樑接頭處一分為二,左4根右4根,分別纏繞橫樑,到幫處插入幫中。橫樑的左右各插入幫中4根條子,左插者向右,右插者向左,分別纏繞橫樑,到頭插入幫中。纏繞豎梁的條子一分為二纏繞橫樑時,要為單獨纏繞橫樑的條子留出空隙,若空隙較小,從左右單獨纏繞橫樑的條子可減至3根或2根。單獨纏繞橫樑的條子插入幫時,各余出一根,從幫里插到幫外並砸軟,擰勁的同時攬住所有纏條插頭,再插入幫中,以達美觀結實。此亦稱勾條。豎梁插纏條時,亦如是分出一根勾條(8根纏條其中1根),勾攬插頭後併入參與纏梁。

畚箕的未來

過去,勤儉的莊稼人早起背著高梁畚箕去拾糞。這是當時農村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是考量一個莊稼人勤與懶、是否過日子的附加標準。矮梁畚箕是種地、打壠子濾糞,短距離運沙土的工具。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實施,冀東平原養牛、馬、騾、驢種地,搞運輸的幾近消失,背畚箕拾糞的已經絕跡,種地人工濾糞的已經不多。存在於人們生產、生活中幾千年的畚箕將要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台。當代“愚公”移山也不再“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曹妃甸港口建設,就有移山填海工程,裝載機隆隆作響,翻斗車往來穿梭,但從未見畚箕身影。移山愚公若見此景,必會慨嘆不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