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山縣保全族中學

保全族中學是1979年經省、州人民政府批准的以我省獨有的少數民族——保全族的名稱正式定名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擁有保全、東鄉、撒拉、回、土、藏、漢等七個民族的師生。1981年被州、縣確定為重點中學。其前身為當地開明紳士馬全欽於1936年創辦的“私立魁峰中學”。2010年保全族中學高中部同積石山縣積石中學合併辦學,現在保全族中學為積石山縣獨立國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保全族中學
  • 簡稱:保中
  • 校訓:團結、文明、求實、勤奮
  • 所屬地區: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大河家鎮
  • 類別:公立
  • 學校類型:綜合
  • 現任校長:馬超真
  • 創辦時間:1936年
  • 創辦人:馬全欽
學校概況,學校實力,需改善問題,學校發展史,地理位置,學校名師,

學校概況

截止2016年5月,學校現有教職工103人,女39人。專任教師32人,其中本科學歷的52人,專科15人,中學高級教師2人(馬雲、張順順)中學一級教師8人(牛成寶、馬學明、陳鴻燕、陳世偉、安濤、馬淵明、馬志強、馬嘉鈺),國小高級教師(馬占良、韓旭升、馬義、馬忠華、馬建英、馬淑芳、韓俊、陳朝紅、鮮明義、仙志勇)10人。師資力量雄厚,學歷達標率為58%,其中高中達標率41%、國中達標率75%。
學校共設15個教學班,603名學生,女生176人,少數民族學生512人(85%),少數民族女生142人,其中保全族學生132人,保全族女生27人。住校生230人,其中女生88人。高中部4個班135人,國中部11個班468人。學校另設校辦幼稚園一所,學生37名,教師3人。
學校現占地面積19畝,校舍建築面積4663平方米,危房面積1950平方米(嚴重危房670平方米);現有各種教學實驗儀器1380件(套),總價值4.2萬元,圖書7330冊,圖書室、會議室、物理簡易實驗室各1個,演示實驗開出率為85%,學生分組實驗60%。
保全族中學大門保全族中學大門

學校實力

保全族中學成立至今一直受到省、州、縣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懷與支持。1985年7月民盟中央主席費孝通曾親臨我校視察工作,1996年國家民委主任司馬義艾買提、全國政協委員、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嘉木樣等領導也曾前來慰問看望我校師生。經過各民族師生的共同努力,20年來共培養出初、高中畢業1520人,向各級各類大專院校中輸送新293人,其中從1984年至1989年的六屆高中民族班中先後考入大中專院校115人,高中民族班升學率達42.7%。我校98名國中畢業生中考入中專32人(其中師範11人),國中畢業會考綜合成績名列全縣第一。近幾年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結合本地本校實際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進程,強化績效意識,狠抓目標管理,辦學效益顯著提高。但隨著辦學規模的逐漸擴大,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需改善問題

一是辦學條件等硬體設施自80年代初至今未有較大的改善,而師生人數成倍增加。危房面積占總建築面積的41.8%,急需解決一幢雙面三層綜合樓。
二是我校絕大多數教師十分年輕,平均年齡不足28歲,國中無音、體、美專業教師,高中物理、化學、英語教師嚴重短缺。

學校發展史

“積石山縣保全族中學是民國25年(1936年)馬全欽創辦的私立魁峰國小後,又於民國32年(1943年)擴建成為魁峰中學,也是全省唯一的一所保全族中學。
民國25年,辭官歸鄉的馬全欽(名廷斌,回族,積石山縣大河家人,系馬占鰲次子馬國良之2,原在馬鴻逵部下任旅長,為地方開明紳士)憑藉其與馬步芳的關係,在自己家創辦了私立魁峰國小校(馬占鰲字魁峰)從青海省聘請周中民任校長,馬成麒為教師,成立由自己親任董事長的校董會,招收清真寺念經的30餘名滿拉為學生,就簡開學。民國26年,學校從家中遷到場院。民國29年學校遷入新修校址,場院內的舊址上增辦了‘魁峰女子國小校‘為魁峰國小分校。學校實行四、二分段制,除開設國語、算術、歷史、地理等統開課程外,加設阿語課。學校創辦不久青海回教教育促進會的影響波及積石、臨夏等縣部分地區,於是’魁峰國小校‘便隸屬於青海回教教育促進會。民國31年馬全欽得到馬步芳資助一萬元大洋辦學經費擴大辦學。民國32年,在國小基礎上增辦了國中部,定名’私立魁峰初級中學‘成立了由馬步芳任名譽董事長、馬全欽任董事長、馬介欽任任副董事長兼任名譽校長的董事會,聘請綻秀(回族,青海循化人)為校長,同年招收學生。學校實行三年制,開設部分統編課程,並加開外語。時,全校國中、小學生增至150餘人,教職工20餘人,占地20畝,建房70餘間的九年制學校。
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學校,將國中部撤銷,後與臨夏中學、雲亭中學等合併,成立臨夏聯合中學。國小部在原址上恢復成立’大河家完全國小‘實現四、二分段制,開設國語、算術、歷史、地理、自然、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秦鏡為解放後首任校長,全校學生170餘人。學校各項事務和青海省脫離,受臨夏縣管理。1951年馬世慕接任校長。1952年在校師生增至200餘人,時,何斌任校長,教師9人。1958年大河家國小和四堡子國小分設,本校定名為四堡子學校,附設國中部,當年招收學生48人,增加教師2人。1959年國中部撤併到吹麻灘中學,小學生增至300餘人。1972年國小又附設了國中班,開設了’工業基礎‘’農業基礎‘’軍事體育‘等課。1976年春在條件不具備的條件下又附設了高中班,招生一個班40人,使學校成為一所九年制學校,在校學生9個班300餘人,教工18人。1979年臨夏州政府批准正式成立臨夏縣保全族中學。國小分設,使中學成為完全中學。1985年全校教工達到40人,其中少數民族教工21人,大專以上程度18人;在校學生總計5個年級8個班454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占62%。學校已經成為一所全日制民族中學。1989年3月校會提出’團結、文明、求實、勤奮‘的八字校訓,沿用至今。2010年學校高中部撤併到積石中學,截止到2016年現在學校有教師108人,18個教學班。

地理位置

保全族中學

學校名師

  1. 牛成寶:甘肅省省級優秀骨幹教師,省級農村中國小骨幹教師,臨夏州級優秀教師,積石山縣優質課教師。獲得省級以上論文一等獎2次。在《語文天地》《現代語文》等雜誌發表論文多篇。
  2. 馬嘉鈺:甘肅省省級農村骨幹教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