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區人武部

1950 年 10 月,通遼縣人民武裝部成立,同時建立黨委,正式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爾沁區人武部
  • 成立時間:1950年10月
  • 成立地點:通遼縣
  • 隸屬於:哲盟軍分區‍
簡介,榮譽,發展,地理,

簡介

通遼縣人民武裝部隸屬於哲盟軍分區領導。同年 11 月,通遼縣下轄的 8 個區,分別建立了區人民武裝部。 1951 年通遼縣城關區劃出設立通遼市。並撤銷通遼縣城關區人民武裝部,成立了通遼市人民武裝部。為了便於開展工作,通遼市、縣人民武裝部合署辦公,稱為通遼市人民武裝部。隸屬哲里木軍分區領導。 1953 年 4 月 25 日,哲盟軍分區撤銷。通遼市人民武裝部隸屬蒙綏軍區東部軍事部直接領導。 1954 年,通遼市人民武裝部成立了民兵、動員、調查統計、預備役軍官 4 個科。同時,撤銷了各區人民武裝部。同年 4 月,蒙綏軍區改稱內蒙古軍區; 6 月,東部軍事部撤銷,哲盟軍分區第二次組建。通遼市人武部隸屬哲盟軍分區領導。 1955 年 9 月,根據上級指示,通遼市人民武裝部改為兵役局,同時,保留人武部名稱。通遼市人民武裝部取銷了動員、預備役軍官、調查統計三個科。 1958 年 7 月,哲盟軍分區取銷了所屬各旗縣市兵役局名稱。同年建立了各人民公社武裝部。 1960 年,通遼市人民武裝部撤銷了民兵科,增設了軍事科,並在全市普遍建立了民兵組織。 1965 年,隨著市、縣人民武裝部分開,均隸屬哲盟軍分區領導。 1986 年 3-4 月間,根據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定,市、縣人武部收歸地方建制,仍稱人民武裝部,幹部集體轉業移交地方。 1986 年 10 月,隨著市、縣行政區合併,通遼市、縣人民武裝部合併,仍稱通遼市人民武裝部,內設辦公室、作訓科、動員裝備科和政工科,成立了副科級編制的民兵訓練基地。市武裝部下轄(城鄉) 63 個基層武裝部。 1995 年,新成立了 9 個基層武裝部。 1996 年 4 月,根據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定,通遼市人民武裝部收歸軍隊建制,隸屬於哲盟軍分區,幹部轉歸軍隊服現役,內部機構上撤銷了辦公室、作訓科、動員裝備科,保留了政工科,另又設定了軍事科和後勤科。 1997 年至 1998 年間,新成立了 4 個基層武裝部。至此,市武裝部下轄(城鄉)共 76 個基層武裝部。 1999 年 7 月,通遼市人民武裝部正式改名為通遼市科爾沁區人民武裝部。
科爾沁區人武部

榮譽

原通遼市人武部在 1986 年至 1996 年歸地方十年中,通遼市的民兵工作曾受到過國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北京軍區、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軍區的多次表彰獎勵。
1996 年人武部收歸軍隊建制後,通遼市人武部黨委認真落實上級的檔案精神,按照上級的要求把握正確方向,加強班子建設,教育幹部職工堅定信念,強化管理,建立"四個秩序",不斷培養提高幹部職工素質,一心樸實幹事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96 年被評為北京軍區民兵武器庫達標先進單位, 96 年和 97 年被內蒙古軍區評為先進武裝部, 97 年榮立了集體三等功。
97 年在"強我國防、興我中華"全國國防知識競賽中,獲得最佳組織獎。 97 年和 98 年被內蒙古軍區評為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三年來,在軍分區的年終評比中紿終名列前矛,連續被評為目標化管理先進單位。

發展

1999 年 7 月,通遼市人武部改名為科爾沁區人武部,現有在編幹部 12 人,職工 10 人。全部幹部職工決心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軍委、總部有關民兵預備役建設的指示精神,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的民兵預備役工作,堅持以部為家、以苦為樂、以武裝工作為榮、以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爭一流為己任,甘當鋪路石的思想,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使科爾沁區人民武裝部的全面建設更上一層樓。
2001年以來,我們在分區黨委和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江主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統攬,按照黃司令員來我部檢查工作時的指示要求和分區黨委年度工作的部署,在總結過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斷改革創新,努力開拓進取,積極研究和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後備力量建設的路子和方法,堅持高嚴標準抓落實,使人武部的全面建設又有了新的進步和發展。人武部被北京軍區評為先進人武部和落實旅團後勤全面建設三年規劃先進達標單位;部黨委被內蒙古軍區政治部評為先進人武部黨委;部長崇先鋒同志先後被北京軍區、內蒙古軍區評為優秀人武幹部和優秀共產黨員,三月份,他作為西部大開發工作的先進代表在軍區受到軍委遲副主席的親自接見。

地理

通遼市的前身為哲里木盟。它位於東經119°15′至123°43′,北緯42°15′至45°41′之間,東鄰吉林省,南接遼寧省,西和西北與赤峰和錫林郭勒盟相連,北靠興安盟,面積為5.95萬平方公里,有蒙、漢、回、朝鮮、達斡爾等27個民族,人口為307萬。通遼市下轄科爾沁區、霍林郭勒市、開魯縣、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
通遼市不僅是軍事戰略要地,而且是經濟建設中的運輸大動脈。大鄭、平齊、通讓、通霍、京通、集通線6條鐵路在這裡交匯,通遼站成為全國鐵路網40個編組大站之一。全市有國道4條,省道3條,縣道17條,鄉道135條,總長694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達11.6公里。民航呼和浩特-北京-通遼航班每周往返5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