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社會(期刊)

科學與社會(期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科學與社會》創刊於2011年,前身為《科學對社會的影響》,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學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主辦的兼有思想性、專業性的學術刊物。

據2018年7月《科學與社會》編輯部官網顯示,《科學與社會》編委會擁有編委23人。

據2018年7月24日中國知網顯示,《科學與社會》共出版文獻2056篇、總被下載344895次、總被引7845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72、(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717。據2018年7月2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科學與社會》載文量為1061篇、被引量為3042次、下載量為39340次;2015年影響因子為0.9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科學與社會
  • 外文名稱:Impact of Science On Society
  • 語言:中文
  • 類別:科學研究管理;基礎科學綜合
  •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學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
  • 編輯單位:《科學與社會》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81年
  • 出版周期:季刊
  • 國內刊號:11-1520/G3
  • 國際刊號:0254-8763
  • 郵發代號:82-318
  • 屬性:JST、CSSCI        
  • 現任主編:楊叔子、曹效業
  • 編輯部地址:北京市中關村北一條15號
歷史沿革,辦刊條件,欄目方向,人員編制,學術交流,辦刊成果,收錄情況,出版發行,影響因子,文化傳統,形象標識,辦刊宗旨,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81年,《科學對社會的影響》創刊。
1983年,刊期由季刊變更為半年刊。
1986年,刊期變更為季刊。
2011年,更名為《科學與社會》。
2014年11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
《科學與社會》由三個版塊組成:第一版塊包括“論壇”和“觀點”(稱為“A區文章”)。“論壇”為中國科學技術領域和社科人文領域專家學者自由討論科學和社會問題的園區,著重討論與科技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和與社會相關的科技問題,突出文章內容的思想性,提倡不同觀點的碰撞與爭鳴。“觀點”為中國科技領域的院士、專家及社科人文學者們就與科技相關的社會熱點話題提供討論,發表個人觀點和情感的平台。第二版塊為STS研究(稱為“B區文章”)。“STS研究”旨在傳播科學的基本理論,推進中國STS領域的學術研究和交流,設有STS前沿進展、科學的社會研究、科學文化與傳播、科技的ELSI(倫理、法律和社會問題)研究、科學治理與科技政策、科技與人類未來等欄目。著重論述STS領域的理論方法,交流STS領域的研究成果。第三版塊包括評論、爭鳴等欄目(稱為“C區文章”)。徵詢涉及STS領域的時事評論、書評、影評,以及爭鳴等類文章,包括熱點問題討論,學術觀點的商榷等。

人員編制

據2018年7月《科學與社會》編輯部官網顯示,《科學與社會》編委會擁有編委23人。
《科學與社會》編委會編委
曹效業
甘子釗
何祚庥
林群
劉兵
劉春傑
劉峰松
李婷
李真真
穆榮平
孫鴻烈
田洺
王思敬
王渝生
王越
吳國盛
肖利
許智宏
楊玉良
楊叔子
張柏春
周恆
趙忠賢

學術交流

2014年10月18-19日,由《科學與社會》編輯部等主辦的“第五屆全國科學社會學學術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會議以科學社會學與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主題,展現了中國科學社會學領域的研究進展。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科學與社會》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2013)收錄,是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7—2018)來源期刊(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00年版、2004年版)。

出版發行

據2018年7月24日中國知網顯示,《科學與社會》共出版文獻2056篇。
據2018年7月2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科學與社會》載文量為1061篇。

影響因子

據2018年7月24日中國知網顯示,《科學與社會》共出版文獻2056篇、總被下載344895次、總被引7845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72、(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717。
據2018年7月2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科學與社會》載文量為1061篇、被引量為3042次、下載量為39340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科學與社會》影響因子為0.92,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1213名,在科研管理(55種)中排第1名。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科學與社會(期刊)
圖中文字為該刊的中文名,英文是該刊的英文名。

辦刊宗旨

《科學與社會》堅持“科學與社會的良性互動、科學與思想的自由討論、科學與人文的交融碰撞、科學與傳統的文化傳承”的辦刊宗旨。

現任領導

《科學與社會》編委會領導
職務
姓名
主編
楊叔子、曹效業
註:表中為2018年7月《科學與社會》編輯部官網顯示的信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