祔祀

祔祀

祔祀,漢語詞語,讀音是fù sì,指在祖廟內後死者附於先靈下合祭或者泛指配享,附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祔祀
  • 拼音:fù sì
  • 注音:ㄈㄨˋ ㄙˋ
  • 釋義:泛指配享,附祭
解釋,出處,

解釋

在祖廟內後死者附於先靈下合祭。泛指配享,附祭。

出處

1、清 昭槤 《嘯亭續錄·皇后入廟之制》:“古制,後先帝崩,則祔祀於廟,設位於其姑下,然遇行祫祭之禮,動多關礙。”《清史稿·禮志六》:“嗣領侍衛內大臣尹德,尚書阿里袞及其夫人,乾隆時並祔祀雲。”
2、清 夏燮《中西紀事·海畺殉難記下》:“又據《朱將軍神道碑》言,大金河副將阿木穰、瓦土寺守備喀克哩先於攻郡時陣亡,祔祀將軍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