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資源詛咒”的內蒙古模式研究

破解“資源詛咒”的內蒙古模式研究

基本介紹

  • 書名:破解"資源詛咒"的內蒙古模式研究
  •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 頁數:238頁
  • 開本:16
  • 作者:齊義軍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600180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破解"資源詛咒"的內蒙古模式研究》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齊義軍,1972年生,內蒙古赤峰市人,經濟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內蒙古師範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內蒙古師範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域經濟、資源經濟等。在《經濟學動態》、《當代經濟研究》、《乾旱區資源與環境》和《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等國家級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內蒙古自治區級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2011年獲內蒙古自治區首屆高等學校教壇新秀獎。

圖書目錄

第1章導論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的意義
1.2資源詛咒理論研究綜述
1.2.1國外資源詛咒理論研究進展
1.2.2國內資源詛咒研究進展
1.3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研究的內容框架
1.5主要創新點
1.6不足與研究展望
第2章內蒙古煤炭資源稟賦及其地位
2.1中國煤炭資源稟賦
2.2內蒙古煤炭資源稟賦
2.3內蒙古煤炭資源開發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定位
2.3.1煤炭資源主要接替區
2.3.2火力發電及電煤主要供應區
2.3.3東北經濟振興主要能源供給基地
第3章資源詛咒破解理論及其評價指標體系
3.1資源詛咒破解理論
3.1.1資源詛咒的定義
3.1.2資源詛咒破解的定義和內涵
3.1.3資源詛咒破解的本質是可持續發展
3.2資源詛咒與內蒙古可持續發展
3.2.1資源豐裕與經濟成長
3.2.2資源豐裕與民生改善
3.2.3資源豐裕與人力資本提升
3.2.4資源豐裕與對外貿易
3.2.5內蒙古可持續發展與資源詛咒關係的簡要總結
3.3資源型區域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3.3.1區域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研究進展
3.3.2資源型區域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第4章資源型區域可持續發展評價
4.1資源型區域可持續發展評價方法選擇
4.1.1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
4.1.2層次分析法(AHP)
4.1.3P—E—R區域匹配模式
4.1.4生態足跡法
4.1.5模糊綜合評價法
4.2基於複合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內蒙古可持續發展評價
4.2.1內蒙古可持續發展評價的基本程式和技術路線
4.2.2基於模糊綜合評價法的資源型區域可持續發展評價的數據處理方法
4.2.3基於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內蒙古可持續發展評價
4.3典型區域可持續發展水平模糊綜合評價
4.3.1典型區域可持續發展評價的基本程式
4.3.2典型區域可持續發展水平模糊綜合評價過程
4.3.3內蒙古可持續發展水平評價
4.3.4山西省可持續發展水平評價
4.3.5黑龍江可持續發展水平評價
4.3.6內蒙古、山西省和黑龍江省可持續發展水平比較
第5章破解資源詛咒的內蒙古模式
5.1內蒙古模式的本質是可持續發展
5.2加快經濟發展和結構升級,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5.2.1內蒙古經濟快速增長的動力機制
5.2.2內蒙古經濟總量的變動
5.2.3內蒙古產業結構的演進與升級
5.3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5.3.1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逐步實現資源可持續發展
5.3.2加大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力度,加強“三廢”綜合治理,逐步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
5.4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第6章內蒙古模式的國際國內驗證
6.1德國魯爾區的發展及對內蒙古模式的驗證
6.1.1德國魯爾區的發展進程
6.1.2德國魯爾區對內蒙古模式的驗證
6.2阜新市的轉型及其對內蒙古模式的驗證
6.2.1阜新市的發展與經濟轉型
6.2.2阜新市的發展對內蒙古模式的驗證
第7章內蒙古模式的完善與發展
7.1內蒙古模式是階段性模式
7.2破解資源詛咒後內蒙古發展中的問題
7.2.1實現資源可持續發展中的問題
7.2.2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中的問題
7.2.3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問題
7.2.4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問題
7.3可持續發展視閾下內蒙古模式進一步完善的建議
7.3.1以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基礎,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可持續發展水平
7.3.2進一步規劃資源開發,厲行節能減排,提高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水平
7.3.3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會可持續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