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紐山刳兒坪

石紐山刳兒坪

石紐山刳兒坪相傳為大禹出生之地,位於汶川縣綿虒鎮高店村飛沙關上,是大禹故里景區的一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紐山刳兒坪
  • 地理位置:汶川縣綿虒鎮高店村飛沙關上
  • 占地面積:50多平方公里
文獻記載,景區簡介,主要景點,石紐山,血石流光,禹穴溝,猿王洞,禹王廟,

文獻記載

據西漢楊雄《蜀王本紀》載:“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於石紐,其地名刳兒坪”。《吳越春秋》記:“禹家於西羌,地名石紐”。《三國志秦宓傳》記秦宓云:“禹生於石紐,今至汶山郡是也”。《華陽國志》亦云:“石紐,古汶山郡也。崇伯得有莘氏女,治水行天下,而生禹於石紐之刳兒坪”。羅泌《路史》雲禹母修己“屠氏禹於石紐山所謂刳兒坪。長於西羌西夷之人也。”《青成記》云:“禹生於石紐,起於龍家,龍家者,江源岷山也。有禹廟鎮山上,廟坪八十畝。”

景區簡介

大禹故里景區大多位於綿陽市北川縣治城境內,沿岷江兩岸禹跡眾多,面積50多平方公里。景區內群山雄秀,林木蔥鬱,動植物品種繁多,地質景觀奇特,流瀑飛泉多姿多彩,集秀麗獨特的山地風光和人文景觀於一體。

主要景點

有禹穴溝、禹穴、聖母祠、禹王宮、採藥山、石紐山、禹碑嶺、塗禹山、三叉河、摩岩甘泉、誓水柱、禹廟、金鑼岩、刳兒坪、禹州池、一線天、血石流光、石鼓、猿王洞、禹舟渡等。

石紐山

日落日出之時有五色霞氣。每當雨後,白雲飄浮於石林中,石峰忽隱忽現,變化萬千;

血石流光

是指一線天到金鑼岩的峽岩中有白石,其上紅斑點點,好似血點浸入,相傳是禹母生禹時的血漬;

禹穴溝

是一條十幾里長的峽谷,峽內岩崖陡峭,怪石嶙峋,橋頭李太白書“禹穴”二字猶存。石紐山還建有大禹紀念館。這裡是羌族居住地,可觀賞羌寨風光,領略羌民族風情。

猿王洞

內,大景氣勢宏大,小景玲瓏剔透,石柱、石花比比皆是,景觀奇特;洞中有洞,洞洞相連,千曲百折,奇景迭出。

禹王廟

《汶川縣誌》記“縣(治綿池)南十里飛沙關嶺上里許,地平衍,名刳兒坪。有羌民數家。地可種植,相傳為聖母生禹處。有地址數百步。羌民稱為禹王廟,又稱為啟聖祠雲”。惜禹王廟已於“文化大革命”時被毀,僅存殘垣斷壁,而飛沙關洞口頂山石上橫刻行書“石紐山”三字尚清晰可見。
北川縣曲山鎮禹王廟下有一座鐵索橋,始建於一九六五年。三十多年的歷程已使其破舊不堪,已被北川縣安全辦鑑定為危橋。一九九八年,該橋板下加了兩根鋼繩,允許人行走,禁止一切車輛通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