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礫唐松草

石礫唐松草

石礫唐松草(學名:Thalictrum squamiferum Lecoy.),是毛茛科唐松草屬的一種草本植物,植株鬚根多達15厘米,根狀莖短。莖漸升或直立,長6-20厘米,為三至四回羽狀複葉。花單生於葉腋;萼片4,淡黃綠色,常帶紫色,橢圓狀卵形,雄蕊10-20,心皮4-6,瘦果寬橢圓形,稍扁,有8條粗縱肋。7月開花。生海拔3600-5000米間山地多石礫山坡、河岸石礫砂地或林邊。分布於中國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西藏東南部至西南部,青海南部,在錫金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石礫唐松草
  • 拉丁學名:Thalictrum squamiferum Lecoy.
  • 別稱:札阿中(西藏藥名)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毛莨目
  • 毛茛科
  • 唐松草屬
  • :石礫唐松草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西北部(麗江以北)、四川西部、西藏東南部至西南部
  • 命名者及年代:Lecoy., 1880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草本植物,植株全部無毛,有白粉,有時有少數小腺毛。鬚根多達15厘米。根狀莖短。莖漸升或直立,長6-20厘米,下部常埋在石礫中,在節處有鱗片,自露出地面處分枝。莖中部葉長3-9厘米,有短柄,為三至四回羽狀複葉,上部葉漸變小;葉片長2-4.5厘米;小葉近無柄,互相多少覆壓,薄革質,頂生小葉卵形、三角狀寬卵形或心形,長1-2毫米,寬約0.6毫米,側生小葉較小,卵形、橢圓形或狹卵形,邊緣全緣,乾時反卷,脈不明顯;葉柄長3-15毫米,有狹鞘。
石礫唐松草
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5-6.5(-20)毫米;萼片4,淡黃綠色,常帶紫色,橢圓狀卵形,長2.1-3毫米,脫落;雄蕊10-20,長約6毫米,花葯狹長圓形,長1.8-2毫米,有短尖頭,花絲絲形;心皮4-6,柱頭箭頭狀,與子房近等長。瘦果寬橢圓形,稍扁,長約3毫米,有8條粗縱肋,宿存柱頭長約0.8毫米。7月開花。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600-5000米間山地多石礫山坡、河岸石礫砂地或林邊。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北部(麗江以北)、四川西部、西藏東南部至西南部,青海南部。在錫金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

主要價值

四川甘孜藏醫用本種植物的全草治發燒等症。
【藏藥】全株用於感冒發熱,咳嗽,咽喉熱毒《滇省志》。匝阿中:全草治咽喉熱毒,發燒,感冒,咳嗽《藏本草》。
【白藥】石礫唐松草:全草治發燒《大理資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