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芨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國醫論壇》。具有化痰散結,生肌斂瘡之功效。主治骨結核。症見骨與關節附近處膿腫,潰後膿液稀薄如痰。

基本介紹

  • 名稱:白芨散
  • 出處:《國醫論壇》
  • 組成:白芨、貝母、大麥、白糖
  • 功用:化痰散結,生肌斂瘡
  • 主治:骨結核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運用,加減化裁,

組成

白芨320g,貝母120g,大麥150g,白糖500g。

用法用量

前三味共為細面,加入白糖拌勻裝瓶備用。成人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小兒用量酌減。

功用

化痰散結,生肌斂瘡。

主治

骨結核。證見骨與關節附近處膿腫,潰後膿液稀薄如痰。

運用

診斷要點為骨與關節附近處膿腫,潰後膿液稀薄如痰。
臨床常用於骨結核。

加減化裁

若患病日久,氣血不足者,可加服歸芪散;瘡面潰破者,加敷紅石粉;有漏管者,插紅石藥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