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鎮(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白楊鎮)

白楊鎮(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白楊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楊鎮,隸屬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位於瑞昌市北郊。東臨赤湖,北枕長江,南與南陽相接壤。武九鐵路、九界公路呈平行線橫貫鎮中心,並擁有一大型鐵路貨運站,是贛北重要交通樞紐,也是江西省幾家大型企業的貨物集散中心。優越的地理位置為白楊發展提供了巨大良機。隨著近幾年的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贛北集鎮群中的後起之秀。全鎮管轄6村一個工作站,總面積59.66平方千米(2017年),所轄人口18711人(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楊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
  • 政府駐地:白楊鎮五區
  • 電話區號:0379
  • 郵政區碼:471623
  • 地理位置:位於北緯34°16’—34°42’,東經111°45’—112°26’
  • 面積:59.66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8711人(2017年) 
江西省瑞昌市白楊鎮,概述,行政區劃,資源優勢,基礎設施齊全,經濟快速發展,歷史,地圖信息,

江西省瑞昌市白楊鎮

概述

白楊鎮位於瑞昌市北郊。東臨赤湖,北枕長江,南與南陽相接壤。武九鐵路、九界公路呈平行線橫貫鎮中心,並擁有一大型鐵路貨運站,是贛北重要交通樞紐,也是江西省幾家大型企業的貨物集散中心。優越的地理位置為白楊發展提供了巨大良機。隨著近幾年的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贛北集鎮群中的後起之秀。全鎮管轄6村一個工作站,總面積59.66平方千米(2017年),所轄人口18711人(2017年)。

行政區劃

武山銅礦居委會、黃橋村委會、檀山村委會、赤豐村委會、白楊村委會、郭橋村委會、連山村委會
白楊鎮白楊鎮

資源優勢

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0%,森林面積28700畝。其中水果面積近萬畝,年產翠冠梨、紅心李等優質水果3萬噸,產品暢銷湖北、安徽浙江、廣東、福建等地。擁有水面1.5萬畝,其中可養水面1.1萬畝,是贛北的水產品養殖基地。
白楊鎮白楊鎮
礦資源豐富。內藏金、銀、銅、鐵、硫、砷、瓷土、石灰等各種礦產資源,開發潛力大,前景廣闊。

基礎設施齊全

按照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的總要求,精心經營,規範管理,集鎮建設已初具規模,水、電、路、通訊設施齊全,集鎮全面積3平方公里。街道全面實施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文化教育衛生繁榮進步,白楊國小、白楊中學、白楊鎮衛生院都是簇新的現代化教學樓、辦公樓。配備超一流師資、醫生隊伍,實現超一流教學、醫療水平。
江西省瑞昌市白楊鎮江西省瑞昌市白楊鎮

經濟快速發展

白楊鎮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595.4萬元,財政收入31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20元。通過創建工業小區,優惠政策,內引外聯,外商紛紛落戶白楊,除武山銅礦,吳家金礦等大型國營企業外,內外資企業總計26家,其中投資百萬以上的企業16家,投資在千萬以上的企業3家。
2006年全鎮共引進項目四個,其中三個工業項目,較大項目是李丙水老闆投資創辦的隆興礦業公司,去年共納稅40餘萬元,另兩個是周保成老闆投資創辦的時新建材廠、楊道軍老闆投資創辦的盛達礦產品加工廠。一個服務項目是嚴蘭英老闆投資創辦的皇朝大酒店。這些項目全部通過市里驗資,驗資總額為2900萬元,超額完成了全年任務。
——“兩個增長”達到預期目標
兩個“增長”即財政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
1、財稅總收入達到282.94萬元,比上年淨增109萬元,超任務66.17萬元。其中國稅為160萬元,地稅為91.17萬元,地方財政收入為158.5萬元,財稅的快速增長得益於大量招商引資企業的落戶,是我鎮近年招商引資成果的體現。
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03元。在促使農民增收上政府耗費了大量精力,採取了多種辦法,提供了多種渠道。一是穩定傳統的糧棉油生產,特種農作物生產;二是購進大量優質農產品品種,進行科技推廣;三是引導幫助剩餘勞動力就近就業;四是黃泥灘水產養殖效益進一步提高;五是蔬菜種植基地的建立,農民可長年上市區和駐鎮廠礦上銷售自產蔬菜,為菜農帶來了增收。通過統計我鎮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23元,比上年淨增303元。
一是著力推進災後重建。災後重建是我鎮去年上半年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抓重建進度之緊,搞宣傳態勢之高,投入物力財力之多,牽涉幹部精力之大,都是歷年工作難以遇到的。通過乾群齊心協力,全鎮718戶一類重建戶和497戶二類維修加固戶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重建一層和維修加固任務。
二是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是當今農村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在鎮黨委高度重視和領導下多次召開了會議研究和部署新農村建設工作。在武山工作站王家自然村的建設中就明確了常務副鎮長不駐村、不掛點,一心一意專職抓該示範點建設工作。經過一年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四改六普及”工作,現在的王家新村休閒農莊雛形初具。新村所有農戶全部用上了自來水,新集中建設的圈舍整齊劃一,村莊內道路進行了硬化、空閒地進行了綠化、民居進行了美化,面貌煥然一新。
三是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去年初,我們即根據白楊實際,把握市場規律,尊重民眾意願,不斷改造生態環境,積極引導農民搞產業結構調整,走科技化、市場化、規模化新路子。建立了以郭橋、白楊為中心的早熟梨、紅心李等果業基地;以郭橋、檀山兩村為主的山藥基地初步形成,成了當地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快速致富的途徑;以連山、赤豐、武山為重點的水產養殖業走出了特色路子,主要以四大家魚養殖和螃蟹、彭澤鯽、黃顙魚、青蝦為主的特種水產養殖得到發展和狀大;建立了以黃橋、檀山兩村為重點的蔬菜基地;正在建設和發展以鎮區為中心、公路沿線為主的珍禽、牲豬和蛋雞等特種畜禽養殖基地。
“一點兩院三路”是去年鎮政府為民所辦的具體實事。“一點”即爭取到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專項資金,建造了連山村100戶小型糧食儲藏倉示範點;“兩院”即借災後重建東風,建造了白楊敬老院和衛生院門診綜合大樓。敬老院建築面積1140㎡,投入90餘萬元,可容納50名老人使用;投入60萬元新建成衛生院門診綜合大樓,不但大大改善了全鎮居民醫療條件,而且成為了白楊鎮新標誌性建築;“三路”即修建了兩條水泥道路:檀山村村道、山南大道和赤豐村村道的立項設計工作。
計畫生育是一票否決的重大常規工作,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去年重點抓好了計生突擊月和整治性別出生比失調專項活動,使“計畫生育又重新重視起來了”的聲勢在全鎮家喻戶曉,春節期間,一大批在外務工結紮戶紛紛提早回家過年,專程回鄉做結紮手術,計生工作在全市排位將明顯前移。完成了林權改革工作。按照時間進度,分解步驟,高質量高效率組織了全鎮林權改革工作,通過“思想、行動、辦法、力度”四輪推動,有力促進了全鎮林權改革的全面完成,順利通過了省市檢查驗收。實施“陽光工程”。按照市陽光辦要求於去年10-11月份集中組織了182名人員參加學習培訓,邀請市現代職業中專教師講授計算機和家用電器維修專業知識,採取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因組織得力,參學人員多、學習效果好,此項工作成為了全市先進典型。

歷史

白楊鎮是瑞昌市礦產資源最豐富,名勝古蹟較多,距瑞昌市區最近的郊區鎮。
白楊鎮位於瑞昌市東部偏北,市區北郊。東臨赤湖,北連夏畈、武蛟,南接湓城,西北以幕阜山余脈的延伸與南陽隔山相鄰。國土面積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萬畝;森林面積28700畝;水域面積1.5萬畝。轄6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80個村民小組,83個自然村, 戶,19252 萬人。鎮府駐地黃橋村,至瑞昌市區不足十公里。
白楊鎮現轄區,明屬甘露鄉,清屬安泰鄉,分別由牛山保、連山保、黃橋保、暗林保和北亭保部分自然村組成。
解放前,轄區屬瑞昌縣第一區北涉鄉。
解放初建立了黃橋、連山、白楊、赤豐四個小鄉;一九五五年成立恆豐、武山等十九個初級社。一九五七年轉為前進、白楊、湧泉、紅星、武山、聯盟、恆豐、沿湖、赤濱等十個高級社。一九五八年公社化時,合高級社而成立人民公社,公社駐地黃橋村。據《瑞昌縣地名志》記載:明永樂年間,黃姓在此修有青石拱橋,橋下可以通舟,村以此得名黃橋。而新組建的人民公社亦以駐地命名,遂名黃橋人民公社;一九六八年擴社並隊時,與湓城公社合併為湓城人民公社;一九七二年社隊規模調整時,黃橋公社分出恢復原建制;一九八四年公社改鄉時,因省內“黃橋”同名,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瑞昌的黃橋人民公社更名為白楊鄉;二十世末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設鎮,白楊鄉更名白楊鎮。
白楊鎮名,源於鎮內最大的平畈——白楊畈,面積2平方公里,以及發源於白楊村龍壋村民小組的港——白楊港。它是鎮內流徑最長,流域面積最廣,灌溉面積最多(千餘畝)的港。相傳古代這裡白楊樹甚多,故村、港皆以“白楊”冠名。一九八四年公社改鄉時,為避省內同名,從轄區內眾多的地名中遴選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白楊”報批為新的鄉名,始此方有昔白楊鄉,今白楊鎮之稱。
名勝古蹟眾多。境內有丫髻山,為瑞昌市八景之一,位於鎮南部的檀山村,該山兩峰競秀,望去如丫頭的兩個髮髻,面積2平方公里,海拔243米。據清《同治瑞昌縣誌》記載:蘇軾游此,岩書“丫髻盤雲”四字。位於鎮西北茅坪村的“殺馬坑”,乃宋末的古戰場,宋帝後裔趙孟熒領兵轉戰江州,打算奪取武昌(今鄂城),途經瑞昌乾天湖(今官田湖),被元軍伏擊包圍在三面環山,一面向湖的橫溪谷地,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堅守三個晝夜,只得殺馬充飢,決一死戰。突圍時,他身先士卒,躍馬橫溪而殉難,其子趙世顯亦壯烈犧牲,全軍覆沒無一降者。戰後瑞人感其義烈,收葬於橫溪之西北,併名其地為殺馬坑。丞相文天祥奏請宋端宗,追贈趙孟熒為義烈忠勇侯,立廟祭祀。位於鎮東北連山村的青竹墩,傳說為漢赤松子羽化登仙之地;位於鎮西南白楊村的玉華洞,有神仙境之美稱,唐僧洞中逢漢寶;位於鎮西南的韓氏嶺,有唐代古人韓氏夫人之墓。這些優美的神話,動人的故事,在此地世代廣為流傳。
交通便利發達。武九鐵路、九(江)界(首)公路平行橫貫鎮境數公里;鐵路白楊貨運站,是贛西北數家大型企業的貨物集散中心,亞東水泥、武山銅礦產品等均從這裡銷往全國各地;鄉村公路與省界幹線公路互連成網,優越的地理位置為白楊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商機。
自然資源豐富。森林鬱鬱蔥蔥,現有森林面積28700畝,森林覆蓋率達80% ,水果面積近萬畝,年產翠冠梨、紅心李等優質水果3萬噸,產品暢銷湖北、安徽、浙江、廣東、福建等地;水域面積寬廣,現有水面1.5萬畝,其中可養水面1.1萬畝,是贛北的水產品養殖基地;礦產資源豐富,鎮區內蘊藏著金、銀、銅、鐵、硫、砷、瓷土、石灰石等各種礦產資源,尤其是武山銅礦,無論是自然儲量,還是年生產總量,在江西屈指可數,在全國榜上有名。
基礎設施齊全。按照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的總體要求,精心經營,規範管理,集鎮建設已初具規模,水、電、路、通訊設施齊全,街道全部實現硬化、綠化、美化、亮化,集鎮面積已達3平方公里。
文教衛全面進步。有線電視光纜傳輸,通達各村;中國小校,改擴建全新;鎮衛生院設施一流,農村全員醫保,村衛生所健全。
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通過創建工業小區,出台優惠政策,實行內引外聯,外地客商紛紛落戶白楊。目前,轄區內,除武山銅礦,吳家金礦兩家原有的大、中型國營企業外,其它內外資企業現有26家,其中投資百萬元以上的企業16家,投資在千萬元以上的企業3家。白楊鎮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595.4萬元,財政收入31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20元。
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天成的自然水面,一流的服務質量,最優惠的政策。勤勞樸實的白楊人民,熱情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和海內外朋友來白楊投資置業,觀光旅遊。

地圖信息

地址:九江市瑞昌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