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刃格鬥

白刃格鬥是極為殘酷戰鬥,一般來說雙方的傷亡率基本是1:1,這就不僅要求士兵有很好的刺殺技術,而且要有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即穩定的心理素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刃格鬥
  • 外文名:Hand to hand combat
  • 拼音:bái rèn gé dǒu
  • 別稱:白刃戰、肉搏戰
  • 常見時期:二戰時期
  • 起源:漢朝
殘忍,解釋,白刃格鬥,白刃戰見聞,

殘忍

一成不變的殘忍乃是格鬥!白刃格鬥仿佛訴說著殘忍度的高深與悚然!

解釋

指敵對雙方接近時用槍刺槍托等進行的面對面的拼殺。又叫白刃戰、肉搏戰。

白刃格鬥

中國解放軍的刺殺術是經過血浴洗滌出來的,在抗日戰爭中宋哲元的大刀隊擅長近戰搏擊以冷制熱使鬼子聞之喪膽,八路軍與新四軍又把大刀做為編制裝備。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陸軍擅長白刃戰,單兵訓練中以刺殺訓練為重。日軍刺殺訓練嚴格、技術精湛,而且士兵配有帆布防護帶來防護腹部。而在中國戰場,日軍的新兵都儘可能進行喪盡天良的對活人的刺殺訓練以練膽。這使得他們的新兵在白刃戰中占有一定優勢。八路軍開始的刺殺技術不敵日軍,一方面體能不如對方,另一方面中國軍隊的刺殺技術主要源於北洋軍,在動作上不如日本刺殺簡單有效。而且漢陽造和三八式相比,漢陽造槍身短,刺刀短,刺刀品質也不如對方。八路軍刺殺技術是在學習日本刺殺技術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的,乃至後來成為解放軍陸戰必訓並成為該領域的強項。
由於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各國相繼都淡化對拼刺的訓練。《中國人民解放軍刺刀拼殺技》一書,對刺刀拼殺有詳細的分解,刺法不是簡單的技法訓練,它糅合對戰時地理環境等諸多的考慮,在技術上不光重視刺刀和槍托的殺傷力,還注重腿法的使用;在戰術上不但使用了”快”“穩”“狠”還注重“騙”“閃”“防”“詐”;在戰略上更是強調利用周邊環境避實就虛最大限度的提高生存能力。可以說,這簡單的拼殺法在訓練中使人不自覺地就提高了一種精神威懾力和一種無畏的氣概。通過這樣的訓練即是手中無刀也可殺人。

白刃戰見聞

沒有看見過真正的白刃戰,但是我見過一位參加過真正白刃戰的老排長的表演。只見他端起教練用的“槍”,一連幾個前刺,這種令人膽寒的氣勢,如果前面有一個敵人,一定是立斃於刺刀下。格鬥技巧當然重要,但是和勇氣結合起來,效果就會倍增。
在白刃戰中隊形不能密集,在一人對付幾人的情況下,只能在運動中進行,如果是被幾隻槍包圍,絕不會像武打片那樣只有一個敵人出手。
在白刃戰中,當然是居高臨下好,但是經常由不得自己。有一張老照片,一個赤衛隊員在坡上,手持大扎槍,將軍士兵在下,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槍。戰鬥最後如何不知道,但是在坡上的,顯然讓坡下的有所顧忌。
在白刃戰的時候機槍手是起不到作用的,排長有可能會參加白刃戰,但是排長以上的軍官,不會參加的,他也沒有這種武裝。
在一戰的時候,還有一部分冷兵器戰鬥,有軍官領隊的集團精神戰術,軍官可能參加白刃戰。騎兵的軍官也不能避免白刃戰。但是在二戰時期,西方就幾乎沒有拼刺刀了,日本軍隊和中國軍隊,倒是經常拼刺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