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南台寺

唐末詩人韓偓七律體詩,詩名:登南台寺

無奈離腸日九回,強抒懷抱立高台。 中華地向城邊去,外國雲從島上來。 四序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 日宮紫氣生冠冕,試望扶桑病眼開。

本詩首聯寫登寺的緣由,因離愁別緒,中間二聯是詩人登台所見,描繪出福建大地異乎尋常的自然環境與氣候。尾聯希望早日看到故鄉的草木,表達了肝腸寸斷的情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登南台寺/登南台僧寺
  • 作品別名:登南神光寺塔院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律
  • 作者:韓偓
作品原文,作品欣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無奈離腸日九回,強抒懷抱立高台。
中華地向城邊去,外國雲從島上來。
四序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
日宮紫氣生冠冕,試望扶桑病眼開。

作品欣賞

詩人本是京兆萬年縣(今陝西西安市)人,因不阿附朱溫,被貶至千里之外的福建。首聯寫登寺的緣由,因離愁別緒,所以說“離腸日九回”,要回歸故里談何容易,因而嘆“無奈”。愁緒難排,於是“強”打精神,登台遠眺,以抒胸懷。南台,在福州城南,相傳漢閩越王在閩江釣得白龍,遂築釣龍台,俗稱南台。中間二聯是詩人登台所見,描繪出福建大地異乎尋常的自然環境與氣候。中華大地從福州城邊向遠方伸展,直至大海的邊緣;天空飄浮著由國外飛來的白雲。天高地遠,境界十分闊大。境界的不同,使詩人聯想到氣候的特點:四季草綠花開,一冬不見飄雪卻雷聲不斷,這裡沒有冬天!四句將南國閩地的風光概括得形象生動,十分貼切。異鄉之境,引發了詩人的離鄉思歸之愁。於是尾聯一轉,想到自己那“日宮紫氣生冠冕”的京城故里,希望早日看到故鄉的草木,表達了肝腸寸斷的情懷,歸結似有些突兀,卻合情合理,事所必然。
韓的詩作,多寫艷情,詞藻華麗,有“香奩體”之稱。這首詩卻寫得比較深沉,在抒寫個人身世之感中寓懷有傷時憂亂之嘆,是他詩風轉變後的作品。

作者簡介

韓偓 (842或844-923或941)唐末詩人。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
陝西西安東南)人。公元889年(龍紀元年)登進士第。始佐河中幕府,累遷左諫議大夫。公元901年(天
復元年),為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黃巢起義軍入長安,從昭宗至鳳翔,升任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深
得昭宗信任,欲拜相,固辭不受。為人正直,因忤朱溫,兩遭貶謫。又詔復為翰林學士,懼不赴任,入閩
依王審知。韓偓十歲能詩,其詩工於七言近體,詞彩綺麗,悱惻柔婉。部分詩作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
所著《香奩集》多寫閨中艷情,有“香奩體”之稱。有《玉山樵人集》。《全唐詩》錄存其詩四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