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溝(安徽省廣德縣盧鄉村的甘溪溝)

甘溪溝(安徽省廣德縣盧鄉村的甘溪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甘溪溝,位於安徽省廣德市盧村鄉,距廣德縣城東南部10公里處,在國家4A級“盧湖竹海”風景區域內。

東與柳亭、高峰相毗鄰,南與浙江安吉同山共脊,西與同溪村相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溪溝
  • 位置:安徽省廣德縣盧村
  • 方言:吳語-太湖片-苕溪小片-甘溪方言
  • 等級:4A級
  • 類型:自然風景
名稱來歷,歷史,甘溪方言,七大景點,

名稱來歷

甘溪溝是一條長達5公里的山溝。上世紀50年代,這條山溝僅有一條不足一米寬的山路,沿著潺潺小溪由里向外延伸,沿路分布解、芮、楊、湯四大姓氏村莊。河溪兩旁青山高聳、翠竹夾道、濃蔭覆地、四季如春,風景異常秀麗。尤其是河溪流淌的清泉,常年流瀲不斷、清澈見底、甘甜可口。因此,村民便把這山溝稱之為“甘溪溝”。
甘溪溝

歷史

甘溪溝是一個擁有2000餘年歷史的山村,文化底蘊深厚,鄉土人情濃郁。甘溪原本無人集居,原因是這個山沖的出口被一座橫臥的山巒所堵,截住了大山奔瀉下來的洪水,淹沒了整個山溝。
直至治水英雄張渤帶領山民挖山開渠,疏通了出水道,才讓這山窩有了人間煙火。解、芮、楊、湯等姓氏從各地陸續遷來,在此繁衍生息,撫兒養女。

甘溪方言

甘溪溝人的方言是廣德土語中的一種即老廣德話,與眾不同,比如他們把“吃飯”叫作qiā fài;把“門檻”叫作wū kuāi;把“你”叫作àn;把“我”叫著 àng。其發音較硬,與浙江、江蘇、無錫、上海語音相近似。有人說甘溪人是正宗廣德老本地人,也有人說甘溪人是廣德千百年倖存下來的地方吳語人族群。
廣德縣誌所載:同治四年(1865年)以廣德為重點的沿邊一帶瘟疫慘不忍睹,全縣30多萬人剩有無幾,僅有甘溪這塊風水寶地保住了他的後裔,保住了地方吳語方言,也保住了廣德數千年來的傳統習俗文化。

七大景點

一、湯氏故居
湯氏故居始建於明代,位於甘溪湯家邊自然村中。據縣誌記載:明代年間,廣德出了個武舉,姓湯,名達之,乳名湯二癩痢。傳說此人吃了黃鱔蛟龍,力大無窮,故有萬夫不擋之勇。一次跟隨朱元璋鏖戰疆場時,久攻城門不破,於是他將城門外的護門石獅雙手舉起,砸開城門,一舉攻下城池,受到朱元璋的嘉獎。後被同僚所害,隨之破產。於今僅能留下的就是這座古式院宅。然而,有關湯達之助人為樂,扶正除邪的故事甚多,在民間廣泛流傳,不加細說。
二、活樹橋
活樹橋橫跨東西河溪兩岸,位於甘溪楊家邊村頭,粗約三米圍圓。蒼老遒勁,古藤纏繞,橫枝交叉,枝繁葉茂,華蓋蒼蒼。傳說明代湯達之被同輩人所害後,軍師劉伯溫深感痛心,前來為良將達之悼念。期間,偶然發現甘溪有塊龍脈寶地,於是便沿溪往裡找。誰知,到了楊家邊村口,一溪清泉擋住了他的去路!怎能過的去呢?於是他發現路旁有一棵砍倒的榆樹引起他的注意,便將這棵榆樹架在河堤上,走了過去。事後,這株樹得到劉伯溫的靈氣,逐漸成活,便長成這株奇特般的大樹,供遊客觀賞、留影、納涼。
三、龍王橋
龍王橋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但它卻有一段令人難以深信的故事。據說這座橋乃當年劉伯溫所建,劉伯溫為保朱元璋子孫萬代的江山,一心想把甘溪這塊龍脈斬斷、趕絕!然而他依照脈相往前找,乖!讓他大開眼界;這塊龍地獅象把門、左青獅右白象,橫臥在龍脈兩側,氣勢雄偉凜人。若讓這塊龍脈問世,天下將又是一片大亂,恐有諸多人頭落地。於是劉伯溫請了些民工開始破地。先在獅象交界處開了一道渠溝,架了一座橋。然後又在正龍脈上倒插了一棵毛竹。聽老年人說:每逢暴雨天氣,你若躲在橋下,便能開到當年劉伯溫在橋樑上留下的字痕。當你認準這些字的讀法和含意,右邊的青獅就會大開口,你想要什麼,便會得到什麼。
四、蛤蟆石
蛤蟆石座落在甘溪霧大塢山腳,爛石灘斜對面。傳說赤腳大仙雲遊蓬萊仙境,偶爾發現一對石蛤蟆在一起嬉戲、耍鬧、取樂,覺得好玩。便隨手拽了一根麻桿將這對石蛤蟆挑著,返回天庭去送給玉皇大帝。誰知剛挑到此,麻桿斷了,一隻被咋成爛石灘。這一隻就落在霧大塢山腳。事後,山民們發現這山腳多了這么個形似蛤蟆的巨石,很奇怪!天長日久,山民便把它視為石菩薩供了起來。早年,這尊石佛的香火很旺,聽說也很有靈氣。相傳明末清初年間,時局很亂,那時俗稱跑“長毛”。有一孕婦猶豫步行困難躲之不及,隨身臥在蛤蟆石下。待“長毛”追至,一個個圍著這巨石轉著找著,也好奇地欣賞著,竟沒能覺察到孕婦。自那以後,這位孕婦便拜給這石蛤蟆做干女兒,連年為其燒紙、敬香。
五、慈善殿
慈善殿位於解氏村口,簡稱大廟,前面是花戲樓,後面兩進是殿堂。氣勢雄偉壯觀,雕樑畫棟,飛禽走獸!殿內供的是慈善大帝。只可惜它被文化大革命摧毀了,最後,僅能倖存的是花戲樓(現已例為省古建築保護之一)。提到這座廟宇,還有一段不尋常的故事!說是這座廟在建造之前,這裡是片竹園,有位做生意的後生早出晚歸,經常路過這裡,而每次都能在此看到一個身不見頂的黑影。一天,他給黑影磕了幾個頭說:你若是神仙能保佑我做生意發財,有了錢我就在此為您建座大廟,為您供香火。言畢,黑影不見了!伺候,這人外出經營生意非常興旺,發了大財,便在此蓋了這座廟宇。傳說這座廟堂內的菩薩非常靈驗,引來許多外地香客。於是,在古老的甘溪曾有這么一言:“斷油錢、斷鹽錢、不斷廟裡的香火錢。”
六、斬龍橋
斬龍橋建在解氏宗祠下側。始建於明朝,那個時期,無辜的山民常遭蛟龍的侵襲,山洪吞噬的房宅無計其數,山民惶惶不得終日。後來,人們為了降服蛟龍,請得能工巧匠,在此建了一座斬龍橋。據老年人所言:這橋下暗藏一把斬龍劍。若逢山洪暴發,蛟龍歸海,惡意興風作浪,休想順利穿過此橋。如若不信,即可橋下細看,在一塊橋墩的上沿刻著一把長柄劍,和一條貓頭蛇尾的蛟龍!
七、水大霧瀑布
水大霧屬將軍山境內,懸高數丈,兩旁綠蔭遮掩,異常美觀。尤其是暴雨之後,這裡更是為奇,飛濺的瀑布隨著水霧直衝而下,發出“轟轟”聲響,給人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感覺。然而,最美的要數冬天,懸崖上下全是晶瑩玉結的冰柱,讓人賞心悅目、留戀忘返。顯然,這裡的氣溫比較低,這些水柱直到暮春後方才融化。因此,她又給人“已是懸崖百丈冰,又有花枝俏”的感覺!當然,這裡卻鮮有遊客參觀,因為山里人常見有螞蟥精和巨蟒出沒,給人威脅很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