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禮宜樂和的和諧社會理想

王船山禮宜樂和的和諧社會理想

《王船山禮宜樂和的和諧社會理想(以禮之調適為中心)》的作者是陳力祥。 《王船山禮宜樂和的和諧社會理想(以禮之調適為中心)》: 中國傳統社會中仁人志士所追求的小康與大同理想。是關於傳統的、和諧的、理想的社會秩序藍圖。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須注重從古代社會汲取營養,汲取傳統文化資源以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構服務。因之,該成果的問世,有助於豐富與發展船山學、豐富與發展宋明理學。拓寬宋明理學研究領域。有助於對傳統禮學進行價值轉換視角的研究。同時。該成果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不可低估的價值,有助於實現社會主義的公序良俗。 明末清初王船山所處的時代為“海徙山移”(船山語)、“天崩地解”(黃宗羲言)的時代。“海徙山移”與“天崩地解”說明了當時社會的動盪與不安,不和諧系明清之際的顯著特徵。船山先生作為明末清初的思想巨擘,他有著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堪稱明末清初的有識之士。為挽救民族危機、社會危機,船山以“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責任擔當。力圖實現其心中禮宜樂和的和諧社會理想。

基本介紹

  • 書名:王船山禮宜樂和的和諧社會理想
  • 作者:陳力祥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9751282
  • 外文名:A Study on Wang Fuzhi’S Harmony Theory:Centralizing on Adjustment of Wang Fuzhi’S Ritual Theory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269頁
  • 開本:16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陳力祥專著的《王船山禮宜樂和的和諧社會理想(以禮之調適為中心)》:王船山追求“禮宜樂和”的和諧社會理想,對這種和諧社會理想的追求因禮樂價值而鑄就。禮樂價值有三:禮樂養其德、禮樂為順性飾情之美、禮樂分治身心。以禮之調適並追求的和諧社會理想,最終要以樂的形式彰顯出來。船山禮宜樂和的和諧社會理想,涵蓋著小康與大同兩個基本階段,以禮之調適並實現的和諧社會的最高階段即為大同。 船山以禮之調適並建構和諧社會,船山在和諧社會的建構方面作出了極大的貢獻,船山以禮之調適並建構和諧社會,不會因此而扭曲人性。船山以禮之調適並建構的和諧社會,必將為社會主義和諧的建構奠定一種嶄新的路徑。當代和諧社會的建構,必然要從船山先生的和諧思想中汲取營養。

圖書目錄

導論和諧問題的緣起
一 動盪的社會現實激起了王船山對和諧社會的渴求
二 學術界關於王船山和諧思想的研究現狀
三 王船山和諧思想研究之意義
四 基本思路
第一章 船山和諧思想之理論訴求
第一節 “和”之原初含義
一 古代“和”之釋義
二 和諧乃人類不懈的共同追求
第二節船山“和諧”理念之形上學審視
一 太和:船山和諧理念之形上學基礎
二 太和流行中的宇宙萬物及和諧理念
三 “和”乃性情之德
第三節人慾失其和與履以和行
一 天人本合其害在人慾
二 和者於物不逆
三 履(禮)以和行
第二章 禮之調適何以可能與和諧社會的價值指向
第一節 禮之調適何以可能
一 船山人性為善的形上學批判
二 習成:氣質之偏人性為善何以可能
三 善者“人之獨”
四 人性善為禮之調適並建構和諧社會提供可能
第二節 船山和諧社會的價值旨歸
一 船山和諧社會的價值旨歸:“以人為依”
二 船山和諧社會價值旨歸的人本主義形上學批判
第三章 禮以養心順情和性
第一節禮之有節以養人心之和
一 心性、性情、心情關係之辨
二 人心、道心與澄心、正心
三 行禮者以求遂其心之所安
第二節禮以順情而利己心、人己之和
一 “情”有所辨與情之特色
二 禮“承天道以治人情”
三 節情去私為禮之本
四 禮與情相為出入而各愜
第三節 性乃人受之於天以全中和之德
一 性乃人得之於天之理
二 性中本有中和之德
三 禮以矯情復性以貴中和
第四章 禮以和立以利身心、人際和諧
第一節 以禮立身則動有矩度以利和諧
一 仁禮關係凸顯以禮立身
二禮:動有矩度者以立和
三 禮:束躬而不失其度以利和
四 無動非禮則和諧之道盡
五 教、習、修達禮以利和
第二節禮以敬為本則心安而身泰
一 敬者禮之本
二 由敬達禮與禮行敬道以利和
三 內敬則外必和
第五章 仁愛與合宜:禮以和處以立和
第一節 行禮之本而極之於仁以立和
一 仁根心之慘怛以立愛
二 仁乃禮之本與禮者仁之用
三 本仁行禮則致和
第二節 仁愛:禮待自然則不相悖害
一 太和之氣乃萬物之始
二 太和綱媼以致宇宙生命場之和
三 天即太和與天命之和
四 人與自然和而不相悖害
第三節 循義行禮不枉道以致和
一 義乃居正有常合宜之道
二 禮以義起與義以禮伸
三 義立禮行以得和
第六章 政通人和:大經禮正則自得其和
第一節 以禮和政成乎平治之氣象
一 禮以統治與政以因俗
二 禮教正俗以立和
三 禮行政立無不宜“和”
第二節 “禮宜樂和”乃和諧社會之理想
一 禮行而序著
二 和者樂之所由生
三 樂備而和昭
第三節 和合之境:小康與大同
一 船山視域中的小康與大同之差分
二 合小康之世而為大同
餘論 船山建構和諧社會的貢獻及當代價值
一 禮之調適是否扭曲人性
二 船山以禮之調適並建構和諧社會之貢獻
三 回歸傳統以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