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鏡解悶

照鏡解悶

《莆田雜文叢書:照鏡解悶》系潘真進的個人雜文集。約160千字,是作者近年來的雜文、雜談結集,通過對生活之中的細節和世象進行分析、評論,從而鞭撻人生的假醜惡,呼喚人性的真善美。《莆田雜文叢書:照鏡解悶》主要內容包括:讀雜文和寫雜文、“紅學家”與“魯研界”、盜版商當文學評審、“社會公德”與“個人私德”、仇官心態與仇富心理和仇名情緒、“孕婦不孕”與“民營難營”、從“天之驕子”到“社會弱者”、“憤青”與“騷老”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照鏡解悶
  • 出版社:海峽文藝出版社
  • 頁數:198頁
  • 開本:32
  • 品牌:海峽文藝出版社
  • 作者:潘真進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7199539, 978780719953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莆田雜文叢書:照鏡解悶》系潘真進的個人雜文集。主要內容包括:讀雜文和寫雜文、“紅學家”與“魯研界”、盜版商當文學評審、“社會公德”與“個人私德”、仇官心態與仇富心理和仇名情緒、“孕婦不孕”與“民營難營”、從“天之驕子”到“社會弱者”、“憤青”與“騷老”等。

作者簡介

潘真進,字修懿,現為莆田市《湄洲日報》主任編輯,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曾出版文藝評論集《尋美筆蹤》、《感受火焰》等,主筆編著的《莆田市文化叢書》之《書畫影藝》,該叢書獲市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撰寫編輯論文曾兩屆獲新華社時事新聞論文一等獎;共有三十多篇文章獲省級以上獎項:一百多篇評論文章被媒體或刊物轉載,已發表各類作品約三百萬字;尚有新聞通訊,文藝評論、散文隨筆、報告文學、專題片解說詞、論文專著等個人文集待編。

圖書目錄

對對碰
讀雜文和寫雜文
“紅學家”與“魯研界”
盜版商當文學評審
“社會公德”與“個人私德”
仇官心態與仇富心理和仇名情緒
“孕婦不孕”與“民營難營”
從“天之驕子”到“社會弱者”
“憤青”與“騷老”
“人性”與“國性”
書中無黃金心裡有玉顏——文化讀書小品15則
照照鏡
照照屈原這面鏡子
特權崇拜是社會的“杯具”
當官難,當清官更難
捨得花錢“買”批評
“沒有關係”也沒關係
人類的共同主題
“感恩窮人”的慈善態度
不妨做個“隱形雷鋒”
孩子姓氏該跟誰
謠言止於智者
農民工怎么啦
誠信出賣的不是時候
向黃禹錫學習,如何?
韓劇之“火”是誰燃的
窺探並剖析權力的肌理及病灶
解解悶
雷人之語雷倒人
我不能當官的理由
舉賢不避親
還有哪扇“門”尚未打開
小孩唱《忐忑》,讓人很忐忑
記住這一天:11月8日記者節
見義勇為與後顧之憂
天價年夜飯,會是誰埋單
從潘基文的祖籍在哪裡談起
談談心
警惕“心理病毒”
跨越“心理障礙”
戰勝“心理危機”
注意“心理營養”
走出“心理誤區”
放棄“心理欲望”
增強“心理耐度”
矯正“心理偏執”
緩解“心理壓力”
敲敲鼓
以媽祖文化作為莆田文化觀
擦亮莆田的視窗
打“十番”與莆田文化品牌
“以百姓之心為心”
立家立業立德立言——略論莆田人的“四立”精神品格
媽祖精神之孝悌觀念淺識
評評書
張克輝劇本的兩岸情緣——感受電影劇本《湄洲島奇緣》
彭燕郊書信的未了鄉隋
郭風:心靈和文體的自由展開
許懷中躬耕於文藝百花園——由文藝評論集《書城旅蹤》想到的
梁征的情思在詩境裡綻放——讀詩集《尋找雪峰》
阿缽的鏡頭沿著海岸走——感受攝影作品集《莆田海岸印象》
楊金遠解剖男人的處女情結——評長篇小說《不是處女別嫁我》
莆田雜文作者雜文集速評
小議莆仙戲
後記

後記

本書編輯過程有過焦慮也有過驚喜。
首先焦慮的是,自我感覺自己的文字夠不上雜文味,編出來會不會貽笑大方?即使選編出類似雜文特徵的文字,能不能湊到規定的篇幅頁碼?
在我為此焦慮的時候,鄭谷提議我,把以前寫過名家的書評,尤其是評論莆仙籍的作家的文章,精選幾篇特輯一組,放在本書的第一部分或最後一部分,對本書和對本套雜文叢書都會是獨特的,甚至是亮點。
我覺得可行。雖然我有過想把文藝評論編輯成獨立的一本,比較純粹的一本文集,但聽鄭谷這么一說,一直想編第三本文藝評論集的念頭淡化,不如先選出幾篇湊數。就從電腦文檔里找到“文藝評論”部分,發現有關文藝評論的文章已經積累了近百篇,近三十萬字。要從這裡面找出有關莆仙籍名家的評論很多。如有關彭燕郊、郭風、許懷中、吳建華、鄭懷興、周長賦、章武、章漢、楊健民、朱谷忠、黃玉石、楊金遠、鄭國賢、吳勵生、王鴻、林春榮等等的評論。其中有關郭風和許懷中的評論文章就分別有好幾篇,而有關對楊金遠的評論文章,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共有十幾篇。有些篇目還發表在如《江南》《滇池》《嘹望》《文藝報》《福建文藝界》等期刊報紙上。
這樣一查,我就從“文藝評論”里選幾篇出來,輯為“評評書”一組,放在最後一輯。在我查找自己存檔的文章中,突然發現有很多人評論我已出版的兩本文藝評論文集的文章。於是,我突發奇想,想把這些別人評我的文章放進本書中。我打電話徵求鄭谷意見,他一口就回絕了我的構想,說出許多理由,我只好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再次陷入焦慮中。
焦慮之中想到我平時業餘時間寫的博文。記得自己是2。04年底註冊的部落格,是敏思部落格,斷斷續續更新過,可能有幾百或上千篇博文。自己還是敏思部落格里的“開國元帥”高級別呢。 然而,敏思部落格已於今年初關閉了,停止了部落格網頁的運行。我記得曾經兩次下載保存過自己的博文,是2004年10月至2006年7月這段時間的博文。而其他時間寫的博文沒有找到。
先把這個時間段的博文拿出來整理。原來自己都是在當時看新聞有感而寫的,發帖的時間都標註精確到幾分幾秒。選了一些篇目,留下當時的寫作發帖時間,權當雜文選目。先選的博文約有近百篇,其中有系列的文化讀書隨筆,似小品類的文字,十年前似乎在文藝副刊陸續刊登過,覺得可以收編入書。很多覺得不是雜文品類的都撤掉,剩下的還是不夠本書規定的篇幅頁碼。
於是我又想到自己近年來依約即寫的文字。《湄洲日報》言論版編輯吳雙雙經常向我約稿,有時還提供話題讓我寫,約有上百篇的快評言論短文。這樣一來,本書的篇目就有了選擇的餘地。然而選稿是件傷腦筋的事,有些篇目看起來不錯,認真審讀,又發現雖然發表過但沒有雜文特徵。最後只好選一些篇目湊數。
那么,“精選”出來的篇目,勉強可算雜文的也只有70多篇。接下來,就是如何分輯別的操作。
起先是以題材分類,如文化、社會、官場、環保、校園、心理、外域、本土等,分成十個輯類,也感到多而雜且瑣碎。乾脆不分類,卻在目錄上一溜下來也很難看,而且排序也很棘手。最後,只好以現在這樣分成五個輯組,雖然有些不倫不類,卻彌散一些雜文的味道來。
其中“談談心”一組值得一提。這十篇標題勻稱的類似勵志有說教嫌疑的文字,有幾篇是在十年前連載於報紙“心理健康”專欄的系列文章。當時以系列的隨筆形式,剖析個別入的心理問題,定位於心理疏導,後來陸續補充。本來沒有考慮選用,後來發現一段文字似乎是特地提醒我,就單列一輯,權當別樣的雜文。
促我選進這一組的不知出處的一段話是這么說的:
隨著社會利益的日益多元化,造成部分社會成員心理壓力增大,產生不良心態。社會心態問題已引起中央高層的高度重視,高層以檔案下發形式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2011年4月下旬起,《人民日報》評論部刊發四篇“關注社會心態”系列文章,針對社會熱點、敏感問題進行點評……
至於書名的選定也有曲折。最早以選文中一篇“過個‘心’年”為書名,覺得書中有關“心”的篇目很多。但後來有關“心”的篇目被自己撤掉很多,就想到魯迅說過寫雜文如敲邊鼓,於是就選“敲敲邊鼓”為書名。但鄭谷說沒有雜文味,不如改為“亂敲邊鼓”好,就這樣報給大書法家餘一石題寫。
稍後,我一直覺得“亂”字雖有雜文味,卻與本書題材不甚合拍,也和本人的寫作態度與寫作性格不相符。打電話諮詢餘一石先生,他思考了一會兒,回話說用“散敲邊鼓”比較貼切。
也對,本書內容很散,涉及的話題廣,就如偶爾敲敲邊鼓,這邊“梆梆”兩下,那邊“咚咚”一下;筆調也不一致,時而板著臉孔說話,時而嬉皮笑臉反諷。
然而,在書稿篇目分輯組的過程中,還是覺得“散敲邊鼓”念起來不是很順口。最後用“照照鏡”和“解解悶”兩個輯名合一而成“照鏡解悶”。就這樣,只能再次讓大書法家辛苦。然後,惶惶然把書稿交給出版社,期待著受批評。
2012年3月28日

序言

莆田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莆田文人有強烈的著書立說的欲望,文學創作十分活躍。雜文作為文學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在莆田這塊沃土上,同樣開得醒目。經過多年的努力,雜文創作持續繁榮,已擁有一支一定規模的雜文創作隊伍。
20世紀90年代初期,莆田市雜文學會成立,時任莆田市市長的吳建華擔任第一屆會長。我省雜文界老前輩王仲莘同志一直關心和支持莆田市雜文學會工作。20多年來,莆田市雜文學會一直凝聚著我市雜文作者,積極開展雜文學術活動和雜文創作活動。近年來,我市雜文學會先後在《福建日報》、《湄洲日報》上舉辦過3屆“‘雪津杯’雜文徵文比賽”,在《雜文界》雜誌上發過莆田籍作者雜文專版,出版了莆田籍作者雜文選輯《鐘潭噌響》,連續幾年配合市文聯編輯出版《莆田文學》“全國雜文專號”。莆田市雜文學會還先後邀請《人民日報》蔣元明,《文匯報》朱大路、程新國,《南方周末》鄢烈山及本省的宋志堅等雜文名家、名編輯,為莆田市雜文作者及莆田學院中文系學生做雜文創作學術講座,努力提升雜文創作水平。莆田市雜文作者也在省內外報紙雜誌上發表了一定數量的文章,並多次獲得各類獎項。學會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國內雜文界的認可和支持。
2009年10月,在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莆田市承辦了全國雜文學會聯誼會第23屆年會。全國雜文界名家匯聚莆田,全國雜文學會聯誼會組委會名譽主任、中宣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原總編輯徐惟誠和全國雜文學會聯誼會組委會主任、北京雜文學會副會長李庚辰均出席年會。那次年會的完滿召開,獲得了與會者的廣泛好評,加強了莆田雜文作者與外部的聯繫,拓寬了莆田雜文作者的眼界,提升了莆田雜文作者的創作品位,為莆田市雜文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莆田市領導一直關心莆田市雜文學會隊伍的建設和發展,支持和鼓勵廣大雜文作者弘揚主旋律,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為民眾鼓與呼。莆田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立華同志幫助雜文學會出版“莆田雜文叢書”,擔任叢書顧問。陳立華同志殷切希望雜文學會在全國獨樹一幟,為繁榮莆田文藝創作,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建設文化莆田而繼續努力,團結、培養、帶動、激勵莆田廣大雜文作者,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的雜文作品,發揮雜文革故鼎新、激濁揚清、針砭時弊、鼓舞人心的作用。
在莆田市文聯的支持下,經市雜文學會同仁的努力,現在出版的“莆田雜文叢書”一套,有:陳天宇的《偽名人時代》、鄭國賢的《魯迅的鼻子》、許咨新的《呼喚清風》、蔡忠輝的《易變的臉》、邱南強的《靈魂的舒展》、李金賢的《貓眼內外》、潘真進的《照鏡解悶》、鄭志忠的《古典情思》、鄭慶彬的《嘶啞蟬聲》、鄭玉珠的《大眼瞪小眼》。叢書的出版將成為莆田文學創作史上一件盛事,也將為莆田文學的繁榮和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賢良港媽祖祖祠熱心資助雜文叢書的出版,在此順致謝忱。
編者
2013年4月1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