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之戰(遼朝和西夏的作戰)

涼州之戰(遼朝和西夏的作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涼州之戰有兩次,分別為遼重熙十八年(西夏延嗣寧國元年,1049年),遼興宗耶律宗真率軍大舉進攻西夏的作戰;西晉鹹寧五年(279年)正月至十二月,晉將馬隆率軍擊敗攻占涼州(治今甘肅武威)的鮮卑軍的作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涼州之戰
  • 外文名:The battle of liangzhou
  • 交戰雙方:遼與西夏 西晉與鮮卑
  • 戰爭次數:兩次,對象不同
  • 時間:遼重熙十八年1049和西晉鹹寧五年
過程,點評,

過程

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十年(1047年),西夏統治集團內部皇族與後族爭權奪利的鬥爭愈加尖銳。景宗元昊廢耶律後,奪太子寧凌噶新婦,立為皇后,終致家庭事變。十一年正月,國相沒藏龐訛(元昊妻沒藏氏之兄)唆使寧凌噶刺殺景宗,復誅寧凌噶與其母耶律氏,立稚子諒詐為帝。沒藏氏為太后,與龐訛盡攬朝權。是年冬,遼興宗乘西夏景宗新死,國內政局不穩,下詔徵兵擴馬,製造樓船,圖謀大舉攻夏。十二年六月,遼分兵三路進軍:南路軍由韓國王蕭惠為南道行軍都統,趙王蕭孝友、漢王耶律帖不為副,自黃河兩岸向河套地區逼進,直指西夏東境;中路軍由興宗統率,以太弟耶律重元及北院大王耶律仁先為先鋒。北路軍由行軍都統耶律敵魯古率領,進攻西夏右廂地區,爾後南下再攻涼州(今甘肅武威)。西夏聞遼即將攻夏,以進貢為名,遣使偵探遼軍動向,被遼扣留。七月初七,遼中路軍出發,八月初一渡過黃河,破唐隆鎮(今內蒙古準格爾旗東南黃河西20里),夏軍與邊吏遁走。中路軍深入夏境,因缺乏水草,戰馬多死,未遇夏軍而還。九月,南路軍繼續沿黃河推進,戰艦糧船,綿亘數百里。蕭惠麻痹輕敵,令將士將鎧甲截於車上,下馬步行。諸將建議加強戒備,蕭惠不以為然,數日未立營柵。龐訛探知遼軍不備,潛師以進,自高坂而下,突然襲擊。遼軍猝不及防,未及戈甲,大敗而逃。夏軍奮勇追擊,擊殺遼軍萬計,蕭惠幾乎被俘。十月,北路軍趨涼州,抵賀蘭山(今寧夏銀川西北)。夏軍以3000騎據險阻擊,擊殺烏古敵烈部詳穩蕭慈氏奴、南克耶律斡里等。耶律敵魯古率眾奮擊,擊敗夏軍,俘元昊妻及其官屬而還。

點評

此戰,由於遼南路軍主將蕭惠輕敵不備,盲目冒進,為夏軍所乘,嚴重受挫。夏軍基於自衛,憑藉“襟山帶河”(《遼史·兵衛志》)的地理優勢,避其鋒銳,料敵用兵,獲得大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