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

海草

海草(seagrass)是地球上唯一一類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被子植物。全球已知海草的種類有70餘種,隸屬6科13屬;中國現有海草22種,隸屬4科10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海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絲粉草科、水鱉科、鰻草科、川蔓草科、波喜盪草科和角果藻科
  • :海草
  • 分布區域:熱帶和溫帶海域沿岸的淺海
  • 英文名:seagrass
種類,我國分布,起源,套用,

種類

公認的海草種類有74種,隸屬於6科13屬,其中科包括絲粉草科(Cymodoceaceae)、水鱉科(Hydrocharitaceae)、鰻草科(Zosteraceae)、川蔓草科(Ruppiaceae)、波喜盪草科(Posidoniaceae)和角果藻科(Zannichelliaceae);屬包括絲粉草屬(Cymodocea)(4種)、二藥草屬(Halodule)(7種)、針葉草屬(Syringodium)(2種)、根枝草屬(Amphibolis)(2種)、全楔草屬(Thalassodendron)(2種)、海菖蒲屬(Enhalus)(1種)、泰來草屬(Thalassia)(2種)、喜鹽草屬(Halophila)(17種)、鰻草屬(Zostera)(14種)、蝦形草屬(Phyllospadix)(5種)、波喜盪草屬(Posidonia)(8種)、川蔓草屬(Ruppia)(8種)、鱗毛草屬(Lepilaena)(2種)。全球海草分布區主要有6個,包括熱帶印度-太平洋區、熱帶大西洋區、溫帶北太平洋區、溫帶北大西洋區、地中海區和溫帶南大洋區。中國現有海草22種,約占全球海草種類數的30%,隸屬於4科10屬。2014年11月,“第十一次國際海草生物學研討會”(The 11thInternational Seagrass Biology Workshop)在中國召開之時,國內海草研究專家共同探討了中國海草的“藻”名更改,並把命名為“藻”的海草統一命名為“草”。

我國分布

我國海草分布區劃分為兩個大區:中國南海海草分布區和中國黃渤海海草分布區。南海海草分布區包括海南、廣西、廣東、香港、台灣和福建沿海; 黃渤海海草分布區包括山東、河北、天津和遼寧沿海。這兩個海草分布區分別屬於Short等(2007)劃分的印度洋—太平洋熱帶海草分布區和北太平洋溫帶海草分布區。
海草海草

起源

海草起源於陸地被子植物,且大部分是七千萬年前由同一種被子植物進化而來,並在幾百萬年前重新進入海洋並形成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性,這就使得它們與其他遷移到海洋生態系統中的植物類群如鹽沼植物、紅樹林和藻類等之間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區別:其在進化歷程的任何時期,種群豐度都沒有超過100個種。

套用

由於海草種類較為單一,且它們長期生活在肉眼不可見的海底,歷史上海草與人類的聯繫並不緊密,但隨著近100年來研究人員將越來越多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些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海草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13,18]。首先,海草已經在漁業生產中得到了利用,由於海草中含有大量食用海藻酸、澱粉、甘露醇及鉀、鈉、氯、鎂、錳、鐵、鈷及大量碘等生物體所需的常量、微量元素,以大葉藻為主要成分的複合肥料已經成為海膽和海參養殖中無法替代的餌料;近期將海草套用在家畜養殖中,以期提高家畜的抗病能力、生長速度、肉質等的嘗試也逐步展開。其次,海草乾草,尤其是大葉藻屬和蝦海藻屬海草乾草,具有抗腐蝕和保溫耐用的特點,常被加工為編織、隔音及保溫材料;在我國北方地區,沿海的漁民常用海草作建造屋頂的材料,能起到極佳的保溫和防雨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