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東周城遺址

洛陽東周城遺址

洛陽東周城遺址為東周時代都城遺址。史稱王城。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澗、洛兩河的交匯處。史書記載自周平王東遷至周景王止,以王城為國都凡十二世,周敬王時因避王子朝之亂遷都於成周,至周赧王又遷回王城。洛陽東周城興建的年代不晚於東周初年,西漢以後逐漸荒廢,至隨末平毀。1954~1960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勘察發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陽東周城遺址
  • 屬於:東周時代都城遺址
  •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澗、洛兩河的交匯處
  • 全長:2890米
城址布局,文物,

城址布局

城址平面略呈正方形。城牆用夯土建造,除東南部因地勢低洼未發現城牆遺蹟外,其餘部分基本完整。北牆在澗河東岸,全長2890米;西牆北部在澗河東岸,南部在澗河西岸,南北兩端相距約3200米;南牆和東牆各殘存約1000米。城牆多經後期修補、增築加寬,一般寬約10米,用版築法夯築而成,質地堅硬,表面保留有明顯的木板痕跡和排列有序的木棍朽洞。北牆外還發現深5米的護城壕溝。

文物

城址中部被漢河南縣城疊壓,原有建築遺蹟遭到毀壞。城址北部發現有制陶、制骨、制石和鑄銅作坊的遺存,其中制陶遺蹟面積最大,發現有陶窯、水井、灰坑、房址和大量制陶工具等。在城址南部發現兩處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北面的一處東西長344米,南北寬182米,四周有圍牆,裡面有長方形建築基址,附近有大量板瓦、筒瓦和瓦當等,似為宮殿建築區。城中部的中州路一帶,分布有很多東周時代的墓葬(見洛陽中州路東周墓)。在城內還發現有居民住址、排水設施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