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師範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始創於1958年,是洛陽師範學院歷史最悠久、師資力量最雄厚的院系之一。自1958年至今,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多年來,文學與傳媒學院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精心營造教師的搖籃,為國家特別是河南省的文化教育事業輸送了大批人才,可謂花開一路,桃李滿園。

基本介紹

概述,師資隊伍,

概述

文學與傳媒學院下設中文系、新聞系和對外漢語系,現有 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新聞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等6個本科專業和語文教育、五年制語文教育2個專科專業,設有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寫作學、語言學、新聞學、對外漢語等七個教研室,另設有 20世紀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所。
文學與傳媒學院現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370餘人。現有專兼職教師6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碩士生導師2人、博士20人、碩士27人。另有享受國家級特出津貼專家2人、省管優秀專家3人、省級優秀教師3人、省級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6人、曾憲梓教育基金一等獎和三等獎獲得者3人。基本形成了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合理,思想素質、業務水平優良的教師隊伍。
文學與傳媒學院歷來重視教學工作,始終堅持教學的中心地位。擁有省級精品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校級精品課程《新聞寫作》、《外國文學》和《文學概論》等。10餘名教師在全省各類教學比賽中獲獎,學生參加河南省第四屆師範技能大賽,獲得全省第一名。在全省統考中,《外國文學》獲得個人和總評兩個全省第一。在全省高師院校中文系辦學水平綜合評估和全省高師院校漢語言文學辦學水平綜合評估中獲得兩個一等獎。
文學與傳媒學院學科建設發展迅速,學術氣氛濃厚,科研成果豐碩。漢語言文學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為省級重點學科,語言學和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勢頭強勁。近年來,先後四次承辦全國性學術會議,專家講學活動頻繁。教師主編教材60餘部,出版專著20餘部;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國家級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全國核心期刊發表300餘篇,其中50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重要期刊轉載。主持或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10餘項。
文學與傳媒學院學生活動豐富多彩。現有河洛劇團、新季風文學社、三葉草文學社等社團。河洛劇團曾在校內外多次公演,並在電視台錄製專場節目播放,影響廣泛;多次參加“文化三下鄉”活動和河南省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獲得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兩項。學生刊物《新季風》、《三葉草》和《新聞實踐》,凝聚了一大批寫作愛好者,成為學生髮表習作、提高寫作水平的搖籃。

師資隊伍

師資方陣
文學與傳媒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6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碩士生導師2人、博士20人、碩士27人。另有享受國家級特出津貼專家2人、省管優秀專家3人、省級優秀教師3人、省級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6人、曾憲梓教育基金一等獎和三等獎獲得者3人。基本形成了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合理,思想素質、業務水平優良的教師隊伍。
姓名
職務職稱
專業與研究方向
張寶明
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洛陽師範學院副院長,省管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中國近現代思想史
啟蒙思想史
張凌江
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省管優秀專家,省級優秀教師,曾憲梓教育獎三等獎獲得者
中國現當代文學
女性文學研究
李少詠
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
中國現當代文學
當代文學研究
趙海彥
教授,博士,科研處處長,省青年骨幹教師
中國現當代文學
現代文學思潮研究
劉繼保
教授,博士,洛陽師範學院學報主編,省青年骨幹教師
中國古代文學
紅樓夢研究
丁喜霞
教授,博士,設備處副處長,省青年骨幹教師
語言學
古代漢語
朱青
教授
文藝學
中國當代女性文學研究
魯曉霞
教授,新聞系主任,寫作教研室主任,省青年骨幹教師,省級優秀教師
寫作學新聞寫作
王建國
副教授,博士,中文系主任,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中國古代文學
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
王文參
副教授,博士,現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中國現當代文學
民間文學研究
李軍
副教授,博士
中國現當代文學
解放區文學研究
劉艷萍
副教授,博士
中國古代文學
唐宋文學研究
來德強
博士
語言學
古代漢語
趙愛武
博士
語言學
古代漢語
呂豪爽
副教授,博士
中國現當代文學
當代文學研究
吳雪玲
副教授,博士
中國古代文學
唐宋文學研究
尹雪華
副教授,博士
中國古代文學
先秦兩漢文學研究
高慎濤
副教授,博士
古代文學
佛教與文學研究
李政學
副教授,博士
文藝學
古代文學批評史研究
馬春華
博士
語言學
現代漢語修辭學研究
袁園
博士
中國現當代文學
當代文學研究
司全勝
博士
中國古代文學
先秦文學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