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漢樂府民歌)

江南(漢樂府民歌)

《江南》為漢代民歌,漢樂府作品。詩中大量運用重複的句式和字眼,表現了古代民歌樸素明朗的風格。詩歌描繪了江南採蓮的熱鬧歡樂場面,從穿來穿去、欣然戲樂的游魚中,我們似乎也聽到了採蓮人的歡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江南
  • 作品別名:江南可採蓮
  • 創作年代:漢代
  • 作品出處:《相和歌詞。相和曲》
  • 文學體裁:漢樂府民歌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修辭手法,賞析,註解,注釋,作者小傳,

作品原文

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採蓮,
詩意圖詩意圖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作品注釋

田田:荷葉茂盛的樣子。
可:在這裡有“適宜” 、“ 正好”的意思。

作品譯文

江南又到了適宜採蓮的季節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
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
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修辭手法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乃“互文見義”的手法。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互辭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賞析

這首詩為《相和歌辭。相和曲》之一,原見《宋書。樂志》,算得上是採蓮詩的鼻祖。主旨在寫良辰美景,行樂得時。清人沈德潛評此詩為“奇格”(《古詩源》卷三)。張玉榖則認為此詩不寫花而只寫葉,意為葉尚且可愛,花更不待言。
大體這種民歌,純屬天籟,最初的創作者未必有意為之,而自然顯現一片大自然活潑的生機。余冠英先生認為“魚戲蓮葉東”以下四句,可能是“和聲”。前三句由領唱者唱,而後四句為眾人和唱。
詩中“田田”,指荷葉茂盛的樣子。

註解

這首詩描寫了採蓮時觀賞魚戲蓮葉的情景。《樂府解題》云:“《江南》,古辭,蓋美芳晨麗景,嬉遊得時也。”後四句用重複的句式,表現了魚在蓮葉間穿梭往來的輕靈的樣子,傳達出採蓮人歡快的心情。古代詩歌中用“蓮”字還有一種原因,是因為“蓮”和“憐”同音,因此也借來表示“憐愛”的意思,如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宋朝周敦頤的一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更賦予蓮花以品性高潔的形象,從此蓮被譽為“花中君子”。

注釋

本篇是一首與勞動相結合的情歌。詩歌採用民間情歌常用的比興、雙關手法,以“蓮”諧“憐”,象徵愛情,以魚兒戲水於蓮葉間來暗喻青年男女在勞動中相互愛戀的歡樂情景。格調清新健康。詩歌的開頭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江南景致。後四句以東、西、南、北並列,方位的變化以魚兒的遊動為依據,顯得活潑、自然、有趣。句式復沓而略有變化,是《詩經》的傳統手法,用在這裡,更令人聯想到採蓮人在湖中泛舟來往、歌聲相和相應的情景。詩中沒有一字直接寫人,但是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卻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氣,領略到採蓮人內心的歡樂。
江南
意思是:在江南可以採蓮的季節,蓮葉是多么的勁秀挺拔。魚兒們在蓮葉之間嬉戲,
一會兒嬉戲在蓮葉東面,一會兒嬉戲在蓮葉西面,
一會兒嬉戲在蓮葉南面,一會兒嬉戲在蓮葉北面。
“蓮”更多解釋是“戀”。語境而言,表喻“歡快”、“興奮”與“忐忑”交織的一種心理狀態,亦有時時處處“戀著”的含義。

作者小傳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開始設立的一個掌管音樂的官署,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採集民歌的任務。這些樂章、歌辭後來統稱為“樂府詩”或“樂府”。今存兩漢樂府中的民歌僅四十多首,它們多出自於下層人民民眾之口,反映了當時某些社會矛盾,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同時,其風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頗具獨特的審美意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