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歐冶子的事跡見於《
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書中說,
越王勾踐有五把寶劍,請善於相劍之士
薛燭為其看劍,當看“
純鈞”時,越王說,有人想用“有市之鄉二、駿馬千疋、千戶之都二”作交易,可否?薛燭答曰:“不可。當造此劍之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擊橐;蛟龍捧爐,天帝裝炭;……歐冶子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
湛盧;二曰
純鈞;三曰
勝邪;四曰
魚腸;五
巨闕……今
赤堇之山已合,
若耶之溪深而不測。群神不下,歐冶子即死。雖復傾城量金,珠玉竭河,猶不能得此一物,有市之鄉二、駿馬千疋、千戶之都二,何足言哉!”歐冶子鑄劍所用原料為銅和錫,顯然鑄的是
青銅劍。
又據《越絕書》記載,歐冶子曾應
楚昭王之邀與
干將(傳說與歐冶子同師)一起“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
龍淵、二曰
泰阿、三曰
工布(一作工市)”。楚王曾引
泰阿之劍大破晉鄭王三軍。
上述記載,雖然帶有傳說的成分,但也足見歐氏所鑄之劍之絕妙。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載:“越王
允常(勾踐之父)命歐冶子鑄劍。”歐冶子到閩、浙一帶名山大川遍尋適宜鑄劍之處。當他見到
湛盧山(今福建松谿縣)清幽樹茂,薪炭易得,礦藏豐富,山泉清冽,適宜淬劍,就結舍於此鑄劍。3年辛苦,終於鑄就了鋒芒蓋世的湛盧之劍。時世上五大名劍是:
湛盧、
鉅闕、
勝邪、
魚腸、
純鈞(又作
純鉤),名列第一的是湛盧。此劍可讓頭髮及鋒而逝,鐵近刃如泥,舉世無可匹者。後代詩人題詩曰:“十年雲臥湛盧下。斗間瞻氣有雙龍,人間何處問歐冶?歐冶一去幾春秋,湛盧之劍亦悠悠。” 湛盧山也因此稱為“天下第一劍山”。
從元代
湛盧書院山長
楊纓帶神話色彩的描繪中可以看出湛盧之劍的名聲何其顯赫:“歐冶子挾其精術,逕往湛盧山中,於其麓之尤勝且絕者,設爐焉。取錫於赤謹之山,致銅於若耶之溪,雨師灑掃,雷公擊劈,蛟龍捧爐,天帝裝炭,蓋三年於此而劍成。劍之成也,精光貫天,日月斗耀,星斗避怒,鬼神悲號,越王神之。”明代
馮夢龍所著的《
東周列國志》中說:湛盧劍“乃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則威”。
《東周列國志》中還寫了一個故事:
湛盧寶劍鑄成,越王視之為國寶。
越國被吳國打敗,
吳王闔閭獲此劍。但有一天此劍忽然不見了!而某日在
楚昭王的枕邊突然發現這把寒光閃閃的寶劍。相劍者入宮解謎道:此乃吳中劍師歐冶子“湛盧”寶劍,吳王無道,殺
吳王僚自立,又坑殺萬人以殉其女,吳人悲怨,豈能得此劍?比劍所在之國,其國祚必綿遠昌熾。楚昭王大悅:“此乃天降瑞兆也!”當吳王闔閭聽聞楚得湛盧劍,也“因斯發怒,遂使
孫武、
伍胥、
白喜伐楚”。結果吳軍攻破楚國,占領楚國都城郢,奪回了寶劍。可見,湛盧寶劍已成為預示國家興亡的神物了!唐朝詩聖
杜甫有詩詠道:“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歷代詩文提及湛盧的很多。
湛盧劍幾經輾轉流傳,據說唐時為
薛仁貴獲得,後傳到南宋抗金名將
岳飛手中。紹興十二年(1142年),岳飛父子遇害後,湛盧劍不知下落。1965年出土的
越王勾踐劍,雖然無法確定是否為歐冶子所鑄,但作為同一時期的青銅劍,可以為考證湛盧劍工藝水平提供珍貴資料。
歐氏源流
兩千多年前的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變革時代。
奴隸社會土崩瓦解,代之以新興的
封建社會和國家。牛耕和鐵器的使用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活躍于思想界的先秦諸子百家:孔子、孟子、老子、墨子、荀子、韓非子……史學界卻忽略了一位代表先進生產力“掌握尖端科技”的鋼鐵
龍泉寶劍發明家歐冶子。過去提到歐冶子,往往把他與青銅寶劍相聯繫,卻忽略歐冶子為楚國鑄造龍泉鋼鐵寶劍“威服三軍”的歷史事實。歐冶子是
平陽歐氏的得姓始祖,就像張氏得姓始祖是擅長製作弓箭的首領一樣。春秋晚期的歐冶子比
歐陽的得姓始祖蹄(戰國晚期)早二百多年。
這個以歐為姓的氏族集團臣服於越王和楚王,為越、楚的鐵兵器鑄造立下了汗馬功勞,“威服三軍”。其得姓始祖歐冶子被封為“
大將軍”。隨著漢初
東甌國的北遷,一部分歐氏族人隨遷到“江淮之間”。漢武帝時,又一批歐氏族人被迫從福建遷徙到“江淮之間”。東漢時期,逃避山林的閩越土著逐漸聚居到冶縣,其中一部分歐氏族人應該是今日“疍民”的先祖。唐初武則天時“開漳聖王”陳元光五十八姓軍校中有歐哲,來自“江淮之間”的河南光州固始,是閩南歐氏的入閩始祖。唐五代王審知入閩,也來自“江淮之間”的河南光州固始,也有歐氏族人隨遷。留在浙江龍泉和原東甌國的歐冶子後裔逐漸聚居到浙南平陽縣(五代梁時吳越王錢謬改稱平陽縣,含今日溫州市平陽、蒼南、泰順三縣地),為讓子孫不忘祖脈,遂把歐冶子後裔的祠堂堂號定名為“
平陽堂”。
出土文物
據現代考古發掘報導,1965年底,在湖北江陵出土
越王勾踐劍。該劍出土時完好如新,鋒刃銳利,劍身滿布菱形花紋,用
鳥篆刻鏤的銘文為“越王鳩淺自作。經
北京鋼鐵學院等用質子X射線螢光非真空技術分析得知,劍是用相當純粹的
高錫青銅鑄成的,黑色花紋處含有錫、銅、鐵、鉛、硫等成分,鑄造工藝非常高超。這一考古發現給上述歐氏鑄劍的記載提供一個實物佐證,說明歐冶子鑄寶劍並非神話。
所鑄名劍
(網路上繪畫的十大名劍很多形制不對,如湛盧劍被畫成漢劍形制,變成四不像。所以這次統一刪之,請不要再隨意加插圖進來了!)
七星龍淵劍
屬性:誠信高潔之劍
長度:不詳(亦有資料記說1.2米)
材質:不詳
外貌:藍色
鑄劍:歐冶子、干將
故事
話說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某日被追至長江之濱,無路可逃之時卻招一“漁丈人”橫舟搭救。伍子胥為報恩並囑託漁丈人不要泄露他的行蹤,漁丈人道“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出自《吳越春秋》。)
備註
當年為紀念
龍淵劍出世,楚王賜名此劍出產之湖為“劍池湖”。唐代亦為紀念龍淵劍,欲將龍淵劍出產之縣命名“龍淵縣”,但忌諱用高祖李淵之名的“淵”字,故改名“龍泉”。龍泉縣由此得名,龍淵劍亦從此改名為“龍泉劍”,更揚名天下。
泰阿劍
(亦常寫作“太阿劍”)
屬性:威道之劍
長度:三尺
材質:不詳
外貌:橙色,劍身天然鐫刻篆體“泰阿”二字
故事
晉國出兵伐楚,圍困楚都三年,為奪楚國鎮國之寶“
泰阿劍”。楚國欲城破之時,楚王無奈親自拔劍迎敵,突然劍氣激射,飛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片刻之後,旌旗仆地,流血千里,晉軍全軍覆沒…… (出自《越絕書》。)
工布劍
(異名“工市”)
屬性:霸道之劍
長度:三尺
材質:鐵
外貌:不詳
主人:楚王
故事
工布劍,古代名劍。源於《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此劍為歐冶子及干將為楚王所鑄,劍“釽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 湛盧劍
(異名“冗盧”)
屬性:仁道之劍
長度:不詳
材質:銅錫
外貌:通體黑色。渾然無跡,無堅不摧而又不帶絲毫殺氣的兵器。
鑄劍:歐冶子
主人:越王允常、吳王闔閭、楚昭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薛仁貴、岳飛
備註
1 常被歷代詩文提及,如杜甫的《大曆三年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適江陵》中寫到“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
2 資料說是越王允常懇求歐冶子造出的湛盧劍,留于越國。越國戰敗時理論上來說應該是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但很多資料都說吳王
闔閭(
夫差之父)就曾擁有此劍,不得其解(對原文注釋:當時吳強越弱,應該是越王允常為求和,將寶劍獻給吳王闔閭)。
3 天下第一劍。
純鈞劍
屬性:尊貴無雙之劍
長度:三尺
材質:銅錫
外貌:白藍色
鑄劍:歐冶子
主人:勾踐
故事
某日,已擊敗吳國的越王勾踐找“天下第一相劍大師”薛燭相劍,先後拿出毫曹和巨闕兩把名劍,薛燭卻不以為然。最後越王勾踐命人取出純鈞劍,薛燭大驚,更言用千匹駿馬、三處富鄉、兩座大城換之而不可。
勝邪劍
(異名“磐郢”)
屬性:不詳(我認為應該是“性惡之劍”)
長度:不詳
材質:銅錫
外貌:不詳
鑄劍:歐冶子
主人:闔閭
故事
歐冶子鑄劍之時即認為劍中透著惡氣,每鑄一寸,便更惡一分,故名“勝邪”。
魚腸劍
(異名“蟠鋼”“松紋”)
屬性:勇絕之劍
長度:比匕首稍長
材質:銅錫
外貌:金色
鑄劍:歐冶子
主人:闔閭、專諸
故事
公子光備辦酒席宴請
吳王僚。當時吳王僚穿了三重鐵甲,使兵衛陳道,立侍持刃保護。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入地下室,讓專諸把魚腸劍放到烤魚的肚子裡去獻魚。吳王僚正注意烤魚異常鮮美的氣味之時,專諸猛拔魚腸劍刺向吳王僚。兵衛用兵器架攔,魚腸劍斬斷兵器,貫穿吳王僚三層鐵甲,直穿其背。吳王僚透胸斷骨,隨後公子光上台,成為吳王闔閭。(出自《吳越春秋》《史記·刺客列傳》)
備註
1 因專諸曾在太湖邊學燒魚之術,後人把他奉為“廚師之祖”,舊時城內居民時常前往焚香祭奠。現在蘇杭一帶的名菜“糖醋魚”乃“
糖醋黃河鯉”的簡稱或俗呼,就是“全炙魚”(一說為“全魚炙”)的傳承及代表,而它的發明者正是教專諸做魚的人,春秋時期名廚太和公(或太湖公)。
2 吳王闔閭,又作闔廬。姓姬,名光,吳王諸樊之子,故又稱“公子光”。春秋末期吳國國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著名軍事家,春秋五霸之一。
巨闕劍
屬性:不詳(我個人認為應該是“鋒利之劍”,因為據說其為越五劍中最鋒利的一把。)
長度:刃長三尺有三,柄長七寸,刃寬約五寸。
材質:銅錫
外貌:鈍而厚重。
鑄劍:歐冶子
主人:闔閭、勾踐
故事
傳說
巨闕劍初成時,越王勾踐坐於露壇上,忽見宮中有一馬車失控,橫衝直奔,驚嚇了宮中的伺養的白鹿。於是越王勾踐拔出歐治子剛鑄成的巨闕劍,指向暴走中的馬車,欲命勇士上前制止。但卻在這拔劍一指時,手中的劍氣卻將馬車砍為兩節。隨後越王勾踐又命人取來一口大銅鍋,用此劍一刺,便將銅鍋刺出了一大個缺口來,毫不費力,就如切米糕般輕易。巨闕也因此而得名。
備註
1 傳說當年在造巨闕劍時剩下了一塊鍛造巨闕所用的神鐵,於是歐冶子用這塊神鐵,鑄就了一把匕首“龍鱗”。這把匕首,後來受用於朝廷之中,因太過鋒利,而被用於古時最殘酷的死刑“凌遲”。
2 越王勾踐實則應寫作“
句踐”。古時並無“勾”字,用“句”字通之。乾隆刊武英殿本《
史記》錯引了明代不正規監本寫成了“勾踐”,造成後世從誤者甚多,導致近代已積非成是。
鑄劍遺蹟
歐冶子鑄劍遺蹟有多處,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
湛盧山
春秋時期,諸國混戰,閩地為丘陵地帶,宜於短兵相接,利劍成了提高戰鬥力的重要武器.鑄劍的能工巧匠便在這樣的背景里產生,歐冶子就是代表之一。據《
吳越春秋》記載:“越王允常聘歐冶子作名劍五枚。”歐冶子帶妻子朱氏、女兒莫邪,到閩、浙一帶名山大川遍尋適宜鑄劍之處。當他們看到湛盧山清幽樹茂,薪炭易得,礦藏豐富,山泉清冽,適宜淬劍,就結舍於此鑄劍。經過3年辛苦,終於鑄就了鋒芒蓋世的五枚劍,大刑三:湛盧劍(深沉、墨色,意為黑色的勝利),純鈞劍(劍出鞘如芙蓉出水,泱泱如水消溶),勝邪劍(取莫邪名之意)。小刑二:魚腸劍(吳臣專諸受公子姬光之意弒君主謀位,後被視為不祥之物),巨闕劍(巨:切之意,闕:銳利,皆如切泥削漿)。其中湛盧劍“可讓頭髮及鋒而逝,鐵近刃如泥,舉世無可匹者”,而被冠以五劍之首。元代湛盧書院山長楊纓帶神話色彩描繪了湛盧寶劍鑄煉過程:“歐冶子挾其精術,逕往湛盧山中,於其麓之尤勝且絕者,設爐焉。取錫赤謹之山,致銅於若耶之溪,雨師灑掃,雷公擊劈,蛟龍捧爐,天帝裝炭,蓋三年於此而劍成。劍之成也,精光貫天,日月斗耀,星斗避彩,鬼神悲號,越王神之。”
歐冶池
據《吳越春秋》記載:“越王允常聘歐冶子作名劍五枚,傳數世無疆,國滅於楚,乃徙閩……或冶劍于山,淬劍於池,故皆以冶名。”
先秦時期的福州尚未經開發,人稀地廣,山川險峻,原始森林資源豐富,樹木是優良的冶煉燃料,然後因為當時的福州城還沒有現在這么大,四周都是水,可以說是臨海,海邊有風,又是深山老林,選擇這樣的冶煉場所完全符合當時煉劍的環境。所以,在地理環境上,也能說明歐冶池就是當年歐冶子煉劍的地方。
冶父山
據傳春秋時,鑄劍之父
歐冶子曾在此山鑄劍,山上存有鑄劍池古蹟,因此得名“冶父山”。後人為了紀念歐冶子,將其棲居的山嶺命名為冶父山,並在山石上雕琢詩一首:長劍欲一淬,夜尋冶父山,攬衣望奇氣,直在鬥牛間。記錄歐冶子鑄劍的經歷。
因冶父山峰巒疊翠,廟宇輝煌,古蹟遺存,佳傳甚多,有“江北
小九華”之稱。
將軍廟
為紀念歐冶子在龍泉鑄劍的功績,後人在劍池湖之北,建有歐冶子將軍廟。據明景泰五年(1454)的《寰宇通志》記載:“歐冶子廟,在龍泉縣南五里劍池湖前。”由此可見,歐冶子廟至少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現歐冶子將軍廟為南秦村民於近年在原址重建,廟門首上方的石匾書“劍池古蹟”四字;兩旁石門柱刻有楹聯:“劍池舊有七星井,古廟尚遺歐冶風”。門廊兩側牆上,有彩色“古劍池圖”和“歐冶子鑄劍圖”各一幅。廟內設歐冶子塑像,頭戴金盔,身披戰袍,雙手持劍,威嚴而坐。今日之歐冶子將軍廟白牆青瓦,古貌新顏,作為龍泉寶劍悠久歷史的一大遺存,吸引著眾多的遊客。
龍泉城南的秦溪山和劍池湖,作為歐冶子在龍泉鑄劍的遺蹟,是龍泉寶劍2500多年歷史的印證和文脈,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是龍泉獨特的寶貴財富。為進一步弘揚龍泉寶劍文化,龍泉市政府已規劃在這裡建造“中國寶劍城”,恢復古代劍池湖、七星井,整合原歐冶子將軍廟,設寶劍博物館,打造集寶劍傳統鍛制技藝、精品展示、影視基地、體驗參與、創作基地和中國五千年劍文化為一體的國家4A級景區。歷經風雨滄桑的劍池湖,必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