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都長辣椒

樂都長辣椒

樂都長辣椒,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樂都區辣椒歷史悠久,早在解放前就有種植。樂都長辣椒,皮薄肉厚,辣味適中,味香口感好,個體長大,營養豐富。經檢測,乾物質為9.49%,比山東高4.49%;每100克中辣色素含量為0.05毫克,比山東高0.02毫克;每100克中維生素C含量為109.3毫克,比山東高47.3毫克。

2010年04月0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樂都長辣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都長辣椒
  • 產地名稱: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
  • 品質特點:皮薄肉厚,辣味適中,味香口感好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366號
  • 批准時間:2010年04月02日
產品特點,生物學特徵,內含成分,等級分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生物學特徵

樂都長辣椒株型緊湊,生長勢強,株高95厘米左右,開展度30—40厘米,生長勢中等,葉色深綠,花冠白色,第一雌花節位12節, 果實深綠,紅果暗紅,果實長錐形,果頂部漸尖,表面有縱溝,皺縮。縱徑24—28厘米,橫徑4.2±4.8厘米,果皮薄,果肉厚0.75厘米,果實深綠,老熟果暗紅色,果肉細厚,品質佳,辣味適中,有芳香味。單果重150克左右,最大單果重350克,一般畝產量4000—4500千克。抗病毒病與炭疽病,抗寒、耐熱、耐貯。生食、炒食均佳,也可乾制、醬制、醃製。
樂都長辣椒屬中熟品種,果肉質細,水分較多,味辣,品質佳,整個採收期整齊一致,採收期長,耐熱耐溫性強,抗病毒病,炭疽病,疫病,適於各種保護地舂提前,秋延後栽培,每畝產量4000千克左右。
樂都長辣椒樂都長辣椒

內含成分

樂都長辣椒果肉紅嫩,維生素C含量≥185毫克/100克,可溶性糖維生素≥4%。
樂都長辣椒與豬大腸品種對照
品種
豬大腸
樂都長辣椒
生長勢
中等
中等
株高
90厘米
95厘米
開展度
73.5厘米
80厘米
葉色
綠色
深綠色
始花節位
11
12
果型
豬大腸樣
長錐性,皺縮
果實縱橫徑
縱15.2厘米橫4.3厘米
縱24厘米橫4.2厘米
果實顏色
綠色
深綠色
果肉厚薄
0.15厘米
0.75厘米
味感
味辣
味辣有芳香
品質
中等
品質佳

等級分類

樂都長辣椒以果型質量百分比,色差,光潔度為劃分質量等級的主要依據,三項中以最低一項指標定級,分為3級。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土地資源豐富,因夾在拉脊山脈與達板山之間,境內溝壑縱橫,地形複雜,高差懸殊。湟水自西向東,橫貫境中部,形成河谷盆地,地勢較平坦,最高點為花抱山(海拔4484米),最低點為老鴉峽谷(海拔1850米),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850—3400米之間,全縣總耕地面積62.72萬畝,其中水澆地12.5萬畝,土壤類型以栗鈣土和灰鈣土為主,土壤有機質豐富,物理性狀良好,地下水資源豐富,適宜樂都長辣椒的生長和發育。

水文情況

樂都區降水少,蒸發大,氣候乾燥,乾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為335.4毫米,全年平均降水的日數為87天,降水量的季節分配不均勻。地表徑流量主要是湟水與大通河是縣境內兩條大河,境內接納支流20條,其中引勝溝和上水磨溝、崗子溝是湟水河的三大支流,在全縣構成水道網。根據國家農業行業標準《農用水源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範》NY/T396—2000)判定,樂都長辣椒種植範圍水質屬清潔水平,適宜生產優質的樂都長辣椒農產品。

氣候情況

樂都區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全年日照總時數2843.3小時,日照率為63%,年平均氣溫6.9℃,年氣溫較差25.8℃。其優點是氣候乾燥雨量少,晴天多,日照豐富,大陸性強,半溫濕季節增溫快,生長期的積溫可達3000℃,河谷、溝岔較大,形成了很多的局部小氣候,灌溉條件好,風速小,氣候適宜于樂都長辣椒生產。
樂都長辣椒

歷史淵源

樂都區高廟鎮柳灣村古墓地出土的粟粒證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樂都發展農業。
西漢時,趙充國率吏卒萬人於湟水流域墾田二千餘頃。
新中國成立時,樂都辣椒品種以當地種植大辣子、尖辣子為主要品種。
1966年至1976年,樂都相繼將碾伯鎮的東關、東門巷、楊家門和北門一、二隊五個生產大隊定為蔬菜隊專門生產蔬菜,不斷引進新品種,花色品質逐年提高。
1971年,樂都採用塑膠大棚、溫室、陸地種植相結合,提高了蔬菜產量,一年四季均有鮮菜上市,成為樂都地區主栽品種。
樂都長辣椒是1986—1988年以碾伯牛角椒為母本,豬大腸辣椒為父本,採用有性雜交選育而成,青海省第五屆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於1996年11月7日審定通過和定名。由於樂都長辣椒皮薄、肉厚、香辣適中,品質好,受到消費者喜愛,且易貯藏,市場價格也較其它品種辣椒高的多,因此當地絕大多數農民主要以選擇樂都長辣椒進行種植。

生產情況

2010年,樂都長辣椒年種植面積1萬畝,年總產量4萬噸。
2017年,樂都區先後建成引勝溝、宏恩、通力蔬菜等5個長辣椒種植基地,種植規模達5443畝,全區年產量達1.9萬噸。

產品榮譽

1995年,樂都長辣椒在全國農展會上獲得銀獎。
2005年,樂都長辣椒在青海省農展會上被評為“青海省高原特色農畜產品展示會農產品”。
2010年04月0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樂都長辣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樂都長辣椒樂都長辣椒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樂都區位於青海省東北部,湟水河流域,東北與甘肅省接壤,東南與民和縣相連,西與平安縣交界,西北與互助縣毗鄰,南與化隆縣為鄰,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2°09′—102°47′,北緯36°16′—36°46′之間,東西長64千米,南北寬76千米,總面積3050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850—3400米之間。樂都長辣椒生產區域遍及全縣14個鄉鎮。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樂都長辣椒基地村環境質量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相對集中連片,水、電、路三通,並成網路。種植基地選擇在海拔高度1900—2500米的河湟谷地,土壤pH6.5—7.5,有機質含量在1%以上,土層深厚、疏鬆。全年日照時數2600—3100小時,且4—8月長季節日照時數在1100小時以上,年平均氣溫3.5—8℃,無霜期150天左右,≥0℃活動積溫1900℃以上,≥5℃活動積溫1700℃以上。生產者有一定的栽培技能,農田基礎設施完善,能及時灌溉、排澇,產地土壤質量符合GB/T15618—1995中有關蔬菜部分二級以上要求。農田灌溉水質量符合GB5084—1998中有關蔬菜部分的要求,產地空氣品質符合GB9137—1988中有關要求。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樂都長辣椒採用有性雜交育成的種質資源,首選一級優質種子育苗。其選擇方法如下:選定留種部位一般選第2、3層果實留種,留果個數以3—5果為宜。及時肥水管理,整枝摘心,防雜保純,采果掏籽,通風乾燥處儲藏。選用具有本品種特性,無變質過期的當年種子作種。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
1播種育苗
1.1苗床準備:選擇沒種過菜的田園土、充分腐熟的農家肥、草木灰,按1:1:1的比例混合拌勻,每平方米床土加8—10克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進行土壤消毒處理,然後將營養土鋪入苗床,床土厚度10厘米,或裝入營養缽灌足底水。
1.2種子處理和播種:按畝用種量150克,將種子用55℃熱水燙種15分鐘,並不停攪拌,待水溫降至30℃浸泡6—8小時,或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分鐘,用清水沖洗淨藥液後浸種,然後用消過毒的乾淨濕毛巾包好放在25—30℃環境下催芽,種子露白時播種。
節能日光溫室冬季栽培,樂都地區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育苗;春季栽培,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育苗。普通溫室冬春季栽培,10月中下旬播種育苗,而塑膠大棚12月下旬播種育苗。一般株行距10×10厘米,播後覆土1—2厘米,後覆蓋地膜,以保溫保濕。
1.3苗期管理:播種後至出苗前以保溫為主,白天保持在25—30℃,夜間20—22℃。出苗後及時揭去地膜。齊苗後白天保持在20—25℃,夜間12—15℃。幼苗長至1—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定植前10天進行低溫煉苗,開始逐漸降低溫度,白天保持20—22℃,夜間10—15℃,通大風。
壯苗標準:苗齡80—90天,苗高20厘米左右,9—10片真葉,莖粗0.4—0.6厘米,植株健壯,無病蟲害。
2定植
2.1整地施肥:提前20天左右,每畝地施優質腐熟的農家肥5000—6000千克,麻渣150千克,深翻40厘米,並灌足水,讓其充分腐熟發酵。定植前再施磷酸二銨50千克,並用敵克松2.5千克或多菌靈2千克進行土壤處理。
2.2定植:當室內氣溫達8℃,10厘米地溫達12—15℃,並穩定一周便可定植。節能日光溫室冬季栽培於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冬春栽培於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定植;普通溫室於第二年的1月下旬定植;塑膠大棚於4月中旬定植。冬春季節以壟栽較好,有利於提高地溫;春夏季節定植時先進行平栽,後逐漸培土起壟,以減緩夏季高溫對辣椒根系生長的影響,有利於辣椒的正常生長,並可以有效地減輕辣椒病毒病的發生。定植密度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30—35厘米,畝保苗4040株。
3定植後的管理
3.1通風和溫濕度管理:定植後為促進緩苗,要保持較高的溫度和濕度,暫不通風,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夜間保持在16—18℃,室內相對濕度保持在70—80%。緩苗後至座果期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夜間保持在13—17℃,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當室內溫度達到25℃左右時開始通風,下午氣溫降至15℃關閉通風口保溫。通風由小到大,逐漸通風,嚴禁高溫時突然通風。結果期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夜間保持在15—17℃,當外界最低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可日夜通風。
3.2澆水:定植時澆好定植水,緩苗後10—15天視土壤墒情可澆一水,後控水蹲苗,等到門椒開始膨大,對椒開始座果後再澆第二水,以後視土壤墒情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澆水要在晴天上午進行,均要小水輕澆,切忌大水漫灌。
3.3追肥:施肥原則是重施底肥,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前期側重氮肥,盛果期增施磷鉀肥。門椒採收後結合澆水進行第一次追肥,畝施優質腐熟農家肥2000—3000千克,磷酸二銨15—20千克,盛果期可隨澆水追2—3次肥,每次每畝施尿素10千克或磷酸二銨15千克。並從初花期到盛果後期間隔15—20天交替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復綠靈500倍液或其它葉面肥。
3.4中耕除草:對於平栽的辣椒,定植緩苗後應及時中耕鬆土,增溫保墒,促進髮根。
3.5整枝搭架:為使養分集中供給果實生長,應及時剔除門花下部的側枝,並適時摘除植株下部的衰老黃葉。辣椒進入盛果期後,由於植株高大,容易傾斜,行間枝葉遮蓋,影響人工操作和通風透光,應進行搭架,在壟兩端各插兩根木棒,順行拉兩道粗繩或鐵絲即可。
4病蟲害防治
目前在辣椒上的病蟲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和蚜蟲、斑潛蠅等。
4.1農業防治:加強田間管理,控制室內溫濕度,室溫不宜超過30℃,濕度不宜超過70%。及時摘除病葉,減少病源。
4.2物理防治:溫室內斑潛蠅、蚜蟲世代交替發生嚴重時,可在溫室通風口和門口安裝25目防蟲網,室內懸掛40厘米×25厘米黃板進行捕殺。
4.2化學防治:根腐病發病初期用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或綠亨二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疫病發病初期用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並灌根;炭疽病發病初期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病發病初期用50%硫磺懸浮劑500倍液,或15%三唑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斑潛蠅、蚜蟲發生時可同時用蟲蟎光乳油2000倍液或24.5%愛福丁3號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以上藥劑均每7—10天施1次,連施3—4次。採收前10天禁止施藥。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的規定
採收辣椒的採收標準不嚴,一般以果實充分長大,果皮堅實,顏色加深,而有光澤時採收品質較好,但早期果應提前採收,以免贅秧。
(5)生產紀錄:認真記錄樂都長辣椒生產情況,病蟲害發生情況,技術措施、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建立樂都長辣椒生產過程記錄檔案,無公害蔬菜十戶聯保田間檔案,記載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分級包裝時的時間、數量、等級。

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標誌應標明產品名稱、商標、質量等級、產品產地、企業名稱、郵政編碼、電話號碼等內容。包裝標誌應標明包裝、貯運圖形標誌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